李志民上将:前两任妻儿均因疾病故去,第三段婚姻与妻白头偕老

从阳化石 2024-05-18 05:36:33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将领有过亲人故去的经历,对于李志民上将来说,经历的却比别人多一些。

他的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三次的婚姻并非因感情出现问题,而是一次次意外所致。

苦难的童年

李志民原名李凤瑞,出生后被生父给过继给堂伯父当嗣子。并非生父对他没有爱,而是战火连年不断,加上人口多收成少,难以解决温饱问题,要不然就是要饿死。养父无子嗣,而且也渴望有孩子,为了孩子能长大,只能用这样的办法,算是“两全其美”吧。

养父母对他非常好,他还有两个弟弟没有娶亲,也都他们一起生活,就在李凤瑞5岁时,养母故去,养父续弦后,继母对他也非常不错。家中尽管贫困,可劳动力多,生活不至于难以为继,养父、叔叔们开荒种点茶叶、烟叶、蔬菜,养母养点猪鸡。

或许养父母不希望孩子向他们受苦,9岁时把他送去读私塾,11岁读初小。14岁初小毕业后,考上高等小学,单宁学费很贵,家里缴纳不起,就不准备让他继续读书。老师对他的情况感到惋惜,甚至登门做思想工作,希望他继续读书。养父说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钱读书。

当时,村里有“祀会” ,就是本族出钱供他读书,学成回来就给本族教授孩子。这样,他读书算有着落了。1924年春他高小毕业后,本来还可以继续读书,考虑到学费贵,而且此时养父抱孙心切,在16岁这年与童养媳结婚,而且妻子临产,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就辍学。

高小毕业后,算是村里有文化的人,当了小学教员,后兼任校长。因为是“祀会”不拿校长薪俸。但可以拿教员薪资,每年三十担谷,折合大洋六十多块,生活不宽裕,但也能解决温饱问题。

就在他辍学当教员时,农民运动兴起,北伐军北上,浏阳的农民运动热火朝天,他加入农协,接触到共产党人,要求参加共产党。1927年4月初成为正式党员。

第一段婚姻

16岁时,也是他高小毕业之年,与大他一两岁多童养媳结婚,而且很快成为一名父亲。因为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一开始在本次教学,后到外乡教学,加上参加农民运动,与妻儿聚少离多。

1927年,他正式踏上革命道路,成为游击队一员。1928年,调任去红五军第二纵队去当中队党代表。这样离开亲人开始戎马一生。

因为部队一直在家乡一带活动,偶尔还能回家看看。1929年8月,再回家时,他的大儿子5岁,小儿子3岁,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在养母和妻子的照料下成长。孩子们对他有些生疏,因为在家时间不长,看到他回家都是喜极而泣。

这一年,他与父母妻儿短暂团聚后,再次踏上革命征程,但这次成为了永别。

1931年,从家乡参加红军的战士口子得知,家乡流行瘟疫,他们一家养父、2个叔叔好以及妻子三个子女先后去世。突如其来的噩耗,谁又能扛住的。对于父母的亏欠,对于妻子的亏欠,让他心如刀割,泪水不止。

第二段婚姻

在经历8年的征战,已经是1939年,此时的他在抗大工作,遇到胡翼。

她是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后到抗大四期学习,经人介绍后俩人喜结连理。1939年,抗大总校到敌后办学,俩人一起跟着部队挺进晋察冀。

1941年,李志民担任抗大二分校政治部主任,她到农村当教师,开展群众工作,并孕育1子。1941年,他们第二个孩子临产,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妻子得了“产褥热”,母女被病魔夺走生命。不久,儿子也因病夭折。

当时的工作太紧张,无法抽身照顾妻儿,这对于他来说,经历第二次失去妻儿的痛苦,那种痛苦或许谁都无法体会到。

最终白头到老

随着反扫荡开始,他从抗大二分校调任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一分区副政委,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后担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也就在晋察冀工作时,战友王平给他介绍一个对象,叫刘平。她的哥哥姐姐弟弟们都参加革命,在王平身边工作过。

刘平在1937年参加革命,俩人相识后,就互通信件,几个月后就结婚了。这让他想起过去的两任妻子和5个子女都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因为医疗条件不发达而失去生命,让他失去家庭。

这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刘平。因为敌人扫荡,为了让她安全转移,没有跟着部队,而是到地方。但妻子也经历几次历险差点牺牲,让他很内疚。但总算是化险为夷,俩人都平安无事。

俩人从1942年结婚,到1987年李志民去世,在一起生活45年,孕育一男三女。

0 阅读:7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