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期东吴与晋国对峙的十五年

三国迷小潘 2024-03-14 21:18:07

在三国时代,东吴是存活最久、灭亡最晚的政权。能在孙皓的暴虐统治下,与晋国南北对峙长达15年,但在被大众忽视的后三国时代,东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件呢?当蜀汉和曹魏相继灭亡之后,为何东吴能与西晋抗衡如此之久?

孙登

公元241年,东吴太子孙登去世,给吴宫带来了一丝不祥的氛围。孙权晚年变得冷酷多疑,对储君之事更是异常敏感。他的长子孙登、次子孙虑都已病逝。尽管孙登有子在世,但他临终前却推荐了三弟孙和为皇太子。孙和自幼就受到孙权宠爱,在孙登去世次年就被立为太子。然而,混乱才刚刚开始。

孙和

19岁的孙和被册封为皇太子的同时,四弟孙霸也被封为鲁王。两人地位相当,没有明确的上下之分,这显然是孙权的刻意安排。因此,鲁王孙霸对孙和这个皇太子非常不满,处处与其作对。而孙权为了制衡太子,又时常偏袒孙霸。如此一来,东吴朝臣分裂为两派。以陆逊、诸葛恪为首的大臣支持太子孙和;以布置履带为首的大臣则支持鲁王孙霸。

孙霸

孙和担心孙权会废掉自己,于是派人藏在孙权的床底下,偷听到孙权想废太子的计划,连忙找陆逊帮忙,但结果却是弄巧成拙。孙权发现自己被监视,大为恼火,将涉事者投入大狱,并逼迫陆逊忧愤而死。孙和之母王夫人与孙权长女孙鲁班关系紧张,孙鲁班向孙权进谗言,诬陷太子没有去太庙为父皇祈福,而是去太子妃的娘家谋划事情。此外,她还指责王夫人因为看见孙权病重而高兴。王夫人被逼死,孙和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孙亮

然而,笑到最后的并非鲁王。公元250年,孙权废黜太子孙和并赐死。鲁王孙霸的八岁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其母也被立为皇后。两年后,孙权病逝,潘皇后死。十岁的孙亮继位,由诸葛恪辅政。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长子,深受孙权器重。然而,他的父亲诸葛瑾认为儿子有小智而无大智,迟早要祸及家人。

孙权死后,诸葛恪掌握大权。执政初期,他免除了百姓的杂税,因此在百姓中名声很好。然而,诸葛恪急于建功立业,发兵攻打曹魏的合肥新城,围城四月未果,反而因瘟疫损失了大量人马。东吴朝野对诸葛恪非常失望,但他并未反省,反而更特立独行。

公元253年,孙峻在宴席上突然杀掉诸葛恪,掌握大权。孙峻是孙坚的弟弟,其跋扈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恪。东吴宗氏朝臣纷纷想要推翻孙峻。在孙峻掌权期间,废太子孙和、公主孙鲁玉、吴侯孙英都被孙俊害死。公元256年,孙峻病死,其堂弟孙綝掌权。小皇帝孙亮策划推翻孙綝,但事情败露,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孙綝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气焰更加嚣张。

孙皓

就在大家都以为孙綝会一直专权下去时,孙休和张布联手刺杀了孙綝,重新夺回了权力。孙休在位六年后于公元264年病逝。此时蜀汉已经灭亡,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有人向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推荐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下任皇帝,理由是孙皓具有长沙桓王孙策当年的风采。事实证明,这将是让东吴上下都无比后悔的决定。

时年23岁的孙皓刚登基时还装出一副明君的样子,下令抚恤百姓、开仓济贫。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原形毕露,开始大肆杀戮。首先倒霉的是濮阳兴和张布,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而被其所杀。张布之女还被孙皓收入吴宫。公元265年,曹魏末代皇帝曹央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曹魏至此灭亡。三国仅剩东吴一国与司马炎的西晋继续对峙。

西晋立国初期,无心顾及南方;而孙皓则频频北伐。公元272年,西陵被迫投降西晋。东吴派陆抗讨伐西陵。最终陆抗大胜,晋军被迫撤回,东吴因此再续命了八年。

东吴末期,百姓生活贫苦;社会矛盾激烈;而孙皓作为吴主贪图享乐、屠杀宗氏大臣。臣下稍有不如意者便施以酷刑。当时有传言说东吴即将灭亡,大军将从南方开来,将领姓公孙,于是孙皓大肆抓捕姓公孙的人,引得人心惶惶。而西晋方面的杨扈一直上书要求伐吴,结果等到病死,司马炎也没同意。公元278年,孙皓大封诸王试图把军权集中于孙家人之手,这让东吴朝臣更加离心离德。次年冬天,司马炎大举伐吴进军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公元280年三月孙皓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东吴至此灭亡。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三国迷小潘

简介:吾乃无双上将潘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