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祺欲追击红军,刘湘婉拒:给红军留活路,就是给自己留活路

广洲谈过去 2024-01-24 07:06:11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从中央根据地撤了出来,开始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征。

但蒋介石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调集重兵继续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看那架势不把共产党红军彻底消灭,老蒋是绝不会罢休。

红军长征,西南六省是必经之地,于是,蒋介石下令让川军对付长征途中的红军部队,四川王刘湘没有直接拒绝蒋介石,但却在郭勋祺准备去追击红军时,叮嘱他,不要真打红军,给红军留活路,就等于给自己留活路。

刘湘之所以对郭勋祺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他早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要提前给自己预留后路。

蒋介石的一箭双雕

从1916年开始,也就是反袁战争结束之后,粤、桂、湘、黔、川,这几个省的军阀,逐渐形成一个拥兵割据的状态,人们称他们为西南军阀。

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后,这些军阀便纷纷投靠了蒋介石,但蒋介石心里清楚,虽然这些地方实力派表面上归顺了南京政府,但却一直与政府貌合神离,心怀戒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决不允许南京政府插手地方利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想改变这种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只有再次发动战争,把这些地方实力派消灭铲除,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就在蒋介石为了真正掌握最高政权,想消灭这些地方军阀又找不到好办法时,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了,已经撤离苏区,从江西、福建出发,开始实行战略转移。

而西南地区是中央红军转移时的必经之路,蒋介石顿时眼睛一亮,有了主意,他决定派这些非自己嫡系,而且依旧保持着半独立状态的西南军阀去与红军作战,军阀与红军无论哪一方战败,都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但这些地方军阀也不傻,当蒋介石下令让他们对长征中的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时,他们也敏锐的意识到蒋介石这是在玩一箭双雕的小伎俩。

因此,这些地方军阀便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在严防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的同时,也拒绝蒋介石的势力渗透进来。

地方军阀的这种做法,必定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这样一来,国民党与地方军阀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而红军也正是巧妙利用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一次次从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中突围了出来,胜利走完长征到达陕北。

粤、湘、桂的军阀与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最初的计划是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猜到红军的意图后,便在粤、湘、桂边境部下了四道封锁线,并令薛岳率重兵进行追剿。

而在实际行动中,薛岳虽然对红军穷追不舍,但却不剿,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红军逼入广东,让防守第一道封锁线的广东大军阀陈济棠动手,与红军厮杀个两败俱伤。

地方实力派军阀陈济棠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很一致,在对中央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战争中非常卖力。

但当他意识到蒋介石想利用围剿红军之际,来削弱自己的实力时,他便也开始阴奉阳违,表面上他装出要与红军决一死战的架势,装模做样的打了几仗,然后一边找蒋介石要钱要武器,一边偷偷的派人去找红军进行和谈。

1934年10月,陈济棠与红军达成一致,红军向西南行进,在陈济棠划定的路线通过。

陈济棠表面上虚张声势,对红军又是追又是堵,但暗中却令自己的部下,给共产党让路西行,陈济棠为了保存实力,与红军明打暗合,使老蒋的第一道封锁线成了虚设。

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后,因为陈济棠与红军有秘密协议,因此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堵截红军,红军顺利通过陈的管辖区后,又很快突破了由湖南军阀何键防守的第二封锁线。

红军于1934年11月进入湖南境内后,一直配合蒋介石积极反共的何键,没有与红军发生直接的冲突,而采取了一种送客式的追堵方式,只是追着红军走,有时候放放空枪做做样子,却不靠近,一直保持着一段距离,就像在护送一样,看到红军通过了湘南,离开了他的管区后,便把自己在赣的嫡系部队全部撤回了湖南。

就这样,红军没费一枪一弹便顺利的穿过了老蒋设的第三道封锁线,开始向湘江地区前进。

红军这么快就突破了老蒋的三道封锁线,这让老蒋很是愤怒,于是他策划了一个在湘江东岸围歼红军的计划,随后在湘江周围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这道封锁线地处广西境内。

蒋介石这样的部署是很有深意的,当时,桂系有3万兵力,据说红军有10万人,他想正好利用这次湘江之战来削弱与他有着很深矛盾的桂系。

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也不傻,他们一眼便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为了保存实力,李、白也不与红军硬打,只是虚张声势对红军进行追击,不但不进行堵截,反而故意放开桂东北通道,让红军经过过境。

按照这种情况,本来红军可以比较顺利的渡过湘江的,但由于博古、李德的胡乱指挥,错失了好几次大好时机,最后虽然红军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红军过了湘桂边境,向贵州东部方向奔去,贵州的军阀王家烈,与西南其他几省的军阀相比较,他的力量是最薄弱的,因此,当蒋介石下令让王家烈追堵红军时,为了保存自己那点儿实力,他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去做,而是采取了不与红军发生冲突,尽量躲着红军,躲不了就退让的策略。

一直在图谋西南几省的蒋介石,也很清楚王家烈的实力,便决定先从王家烈这里下手。

当红军进入贵州时,蒋介石也趁机派兵进入了贵州,并开始与王家烈争夺兵权。

也正是因为蒋介石与王家烈的争斗,让疲惫的红军得空休息的一下,同时还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重新恢复了毛主席的最高军、政指挥权,从而扭转了党和红军被动的局面。

刘湘:给红军留活路就是自己留活路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巧妙利用蒋介石与贵州军阀争夺地盘之时,在贵州境内打了几场振奋军心的漂亮仗。

1935年1月,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向北行进,准备渡过长江后,前往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令四川军阀刘湘派精兵良将兵前往贵州围剿红军,阻止他们北上入川。

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刘湘答应的很痛快,但心里却在冷笑:“你蒋介石的意图我太明白了,想让我川军与红军拼个你死我活,你来渔翁得利,门儿都没有。”

刘湘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早就看出了蒋介石想图谋四川心思,所以他才不会傻呵呵的真让川军去与红军作战。

但他受制于南京政府,又不能违背蒋介石的命令,于是便决定派自己的爱将郭勋祺去执行围剿红军的任务。

郭勋祺临出发前,刘湘叮嘱道:“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保存实力,黔北的红军只要对咱们的政治生命没有什么危害,绝不与他们发生冲突,你的任务,就是阻止红军入川。如果他们入境,只是借道,一定让路放行,切不可堵截。记住,给红军留活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郭勋祺也是个聪明人,他听了刘湘意味深长的一席话,心中自然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第二天,郭勋祺便率川军出发了,但是一路上却磨磨蹭蹭,想尽一切办法拖延行军的进度。

国民党军看川军行军像乌龟爬,于是便一遍一遍的派人去催促,郭勋祺每次见到来催促的人,都很礼貌,而且也很配合的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但是,命令归命令,速度还是那个速度,甚至更慢.....

郭勋祺谨记刘湘的叮嘱,不主动与红军发生冲突,但毕竟与红军是对立面,所以,有时候一些小的战斗还是难以避免。

一次,彭德怀在行军过程中,发现后面有川军跟踪,而当时彭老总也不清楚川军的意图,便对川军发动了进攻,不过在战斗中,川军主要是防守,因此战斗没持续多久便结束了。

1935年1月底,川军行至贵州土城,郭勋祺从情报中获悉,红军要离开四川,于是,他立即下令让部队休整,故意与红军拉开了约一天路程的距离,随后又开始不紧不慢的跟在红军屁股后面行进,一直护送着红军出了川,去往了云南,郭勋祺才长舒一口气,回去向刘湘复命。

看到成功完成任务的郭勋祺,刘湘也非常的高兴,不久后,便将郭勋祺从旅长晋升为了师长。

川军这边一片喜气洋洋,蒋介石可气坏了,但他又抓不住川军什么把柄,所以当时也无法把刘湘怎么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湘主动向蒋介石请战,亲率川军出川奔赴抗日战场。

川军在抗日战场上伤亡相当惨重,但却表现的非常英勇,然而,不幸的是刘湘在抗战期间突发疾病,送到医院进行医治,1938年1月20日,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而去世。

郭勋祺在抗战中表现的也非常英勇,他率领他的师与新四军共同抗击日寇,配合的非常默契,多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1948年,郭勋祺在襄阳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刘伯承听说后,赶紧让人把郭勋祺护送到中原军区政治部。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领导人来看望他,并与他一起分析战局,这让郭勋祺很受感动,随后,他带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交给他的策反国民党军队的重任回到了四川。

郭勋祺回川后,在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进行策反工作,而且受到了很大的成效,最终为成都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川解放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郭勋祺的功劳,他被委以重任,一直在四川省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1959年12月,郭勋祺因病去世,享年70岁。

19 阅读:5140
评论列表
  • 2024-01-25 20:56

    郭勋祺的高光时刻,战土城!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