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流行“父子兵”?看看中国的科学家阵营

兰台行走 2022-10-04 10:25:01

诺贝尔奖: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大的诺贝尔家族是居里夫人家!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主是斯万特·帕博,他的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是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一家两代父子先后获诺贝尔奖同类奖项,有的媒体说“史上绝无仅有”,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诺奖历史上有不少,绝对不是绝无仅有。

汤姆逊父子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因在气体导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即发现电子),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子乔治·佩吉特·汤姆逊因电子衍射实验,获得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拉格父子

亨利·布拉格和劳伦斯·布拉格是目前为止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唯一共享同届物理学奖的父子。他们因创立极其重要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布拉格还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获奖者,获奖时只有25岁。

玻尔父子

尼尔斯·玻尔因“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获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儿子阿格·玻尔因“原子核理论”获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格班父子

曼尼·西格班因 X 射线光谱学领域的研究与发现,获得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子凯·西格班因 X射线光电子能谱学领域的贡献获得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伊勒父子

汉斯·奥伊勒因对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的研究,与阿瑟·哈登共享了192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子乌尔夫·奥伊勒因发现了前列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特别是查明了去甲肾上腺素神经传递物质的功能,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恩伯格父子

亚瑟·科恩伯格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成功发现了参与遗传复制过程的DNA聚合酶。其子罗杰·科恩伯格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居里夫妇一家四口五人次获诺贝尔奖

1903年,居里夫妇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35年,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再获诺贝尔化学奖。

中国科学家有父子兵吗?

祖冲之、祖暅之父子:中国最早的科学家父子兵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数学家,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儿子祖暅之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数学家。

钱学森、钱永刚父子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火箭专家、战略科学家,他的儿子钱永刚没有“子承父业”搞火箭,而是计算机专家。

徐寿、徐建寅父子:中国的诺贝尔

徐寿从事译书17年,译出的书中,以科技书最多,化学译著最著名,发表了我国第一张《中西名元素对照表》。

徐建寅自幼受父亲徐寿的影响,热爱自然科学。著译有《造船全书》等40余种。1901年3月,在钢药厂同工人一起操作试制无烟药时,不幸遭遇火药爆炸殉职,是中国近代牺牲在科研岗位上的第一位科学家。

梁启超一家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九个子女中有众多的科学家、艺术家,梁思成、梁思永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礼是计算机专家。

杨武之和杨振宁父子

杨武之是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他的儿子杨振宁是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严济慈和严陆光父子

严济慈、严陆光父子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严济慈1955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学部委员 (后改称院士),兼任技术科学部主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办人之一。严陆光1991年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田昭武、田中群父子

父子同为院士,同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但两人的研究方向却略有不同。田昭武研究比较偏向传统电化学,而田中群的研究方向则为光谱电化学方向。

谢家荣、谢学锦父子

谢家荣,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中国找矿最多的人”。其子谢学锦,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尹赞勋、尹文英父女

尹赞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我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的女儿尹文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公认的原尾虫研究权威专家,是我国六足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的第一人、土壤动物学的奠基人、鱼类寄生虫和鱼病研究的开拓者。

庄巧生、庄文颖父女

庄巧生是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的女儿庄文颖成为一名著名的真菌学家,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仲璋、唐崇惕父女

唐仲璋是我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女唐崇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筠、刘少军父子

刘筠是著名淡水鱼繁殖生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儿子刘少军,追随父亲的脚步,30多年专注于研究淡水鱼人工繁殖方法,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看来中国科学家也不缺父子兵,相信诺奖不是事,科技终将崛起。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