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影视创作生产新风向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旅头条新闻 2024-05-14 18:53:25

5月13日,现象级爆款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影视专家、学者以剧话产业,解密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标杆的流量密码,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资源经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研讨会由华策(厦门)影视有限公司主办,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旨在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这一现象级作品为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提炼做法,探讨新时代电视剧创作品质化发展,特别是温暖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努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助力云南在新时代创作生产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大理州委宣传部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成就文艺作品助力乡村振兴的点题之作

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执行总裁、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总监制张灼在研讨会上说,《去有风的地方》是基于对社会情绪和对时代的洞察,大胆进行了题材和叙事方面的创新。不仅融入了对现代乡村、人文关怀的展现与思考,还是对城市节奏、人生阶段、以及抵抗焦虑话题的思考与思索,更是对家乡的温情呈现,对一个美好爱情、亲情故事的综合陈述。电视剧聚焦于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又共同追求治愈的年轻群体,以温暖的风格和基调讲述了在云苗村发生的群像故事。出品团队希望通过《去有风的地方》予人温暖,引人思考,温润人心。

据张灼介绍,《去有风的地方》已经发行传播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以6种语言上线海外平台,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华策集团副总编辑、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总策划贾尧进行了主旨发言,他表示《去有风的地方》真正做到了现实关照性与艺术性的兼顾,一方面有风以乡村振兴为内核,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构筑起以向往生活,对乡村真实样貌的还原,也对当代返乡青年写实进行写实描述,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人间百态的真实故事,期间所传递出来的生活态度与取舍思辨,在内卷化的倦怠社会极具现实价值,为观众构建起情感认同的桥梁和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实现了现实主义田园题材剧的创新性年轻化表达。

贾尧介绍,该剧集以田园治愈作为题材定位,用诗意化的表达手法,展现了温情恬静的当代乡村生活,剧集以极具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和美食,为画面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情调。每一帧精美的云南画面,和治愈风的氛围营造都成为了吸引观众开启云南大理之旅的钥匙,同时剧中艺术化的表达,也以真实细腻的人物形象刻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多元包容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立足时代主题,专家评点中国影视创作生产新风向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理事长李米莉,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中国电视》高级编辑李跃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博士生导师范建华等专家作了精彩发言。

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不是一时火爆的剧,经过时间的发酵之后,人们依然看到了这部剧的独特魅力所在。该剧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剧情本身给广大受众提供的灵感题材新奇而持久。该剧细腻从容、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为影视剧叙事审美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呈现方式。此外,除了自身的思想艺术特征,它对整个行业创作表现出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借鉴意义,很多创作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

赵彤表示,《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逆城市化创业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城市化的流动性,把握住了社会的情绪动向,特别是对青年群体的情绪动向演变,抚慰了逆城市化情绪。剧中,许红豆、谢之遥、黄欣欣等人回到云苗村,体现了年轻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信心,发挥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引导价值。该剧将叙事空间聚焦小城市,表现山美景美人更美的乡村图景,呈现出人民史观的主体性和广泛性,拓展了空间表达的多样性。

尹鸿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已经成为中国田园审美电视剧的代表性作品。该剧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下一个慢节奏的、有情趣的、有态度的时代生活。剧中人物有着时代的缩影,作品有生活的质感。该剧表达了现代生活青年人对多样化美好生活选择的向往,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引发了这个时代观众的共鸣,成为了彰显我国电视剧文化多样性新维度和高度的作品。

任姗姗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将文艺与乡村相链接,让观众看到了时代气息,感受了地域文化特色,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将浪漫和青春的有机结合,辅以时代感、烟火气的青春叙事,让青春回到大地上。剧集作为优质内容IP与文旅的双向赋能,给取景地带来流量。地方政府加强规划与后期引导,合理统筹当地文旅优势,建立起了长效机制,呈现长尾效应。

牛梦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开创出了一种新的返乡剧范式,主创团队为这部剧角色的返乡找到强有力的合理理由。将返乡合理呈现,打开了此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思路,为创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后续大量的返乡剧、田园剧、文旅融合的剧都被它开创出来的新范式所引领。该剧是对现实的描摹,让田园爱情剧走向现实。主创团队充分抓住了现实主义创作逻辑,既创造了有诗与远方的乌托邦,又给予观众温暖现实主义的慰藉。

李米莉认为,《去有风的地方》把生活化的现实抓取、时代的号召、乡村振兴的内核立意、青春价值的融汇做到了“精制定位”。电视剧将深层次的思考都融进了流畅叙事中,观众在剧中完成了精神疗愈,到小院打卡时,则把心中千姿百态的风,统一为对美食美景的寻觅,实现了心境归属和饱览风光的双重目标。

戴清认为,《去有风的地方》的主角许红豆去云南大理的旅行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形而下心路之旅,也是关于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么活着的形而上追问。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背后是对一种价值观的认同。红豆身上退和进的结合,是多样化、丰富的中国式生活选择,奠定了中国式现代性审美重构的丰富图景。剧中用弥漫式、渗透式的信息和情绪性的细节让观众从始至终保持追剧的热情,是一种新型美学密码。

李跃森表示,《去有风的地方》是一部带有示范性的作品,它真正实现了影视剧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影视产业与文旅产业良性互动的升级版。它之所以能够跟大众产生共情,因为它写的是大众能够够得到的生活。它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是它随处可见的清新和纯真。它没有刻意去制造矛盾,而是描写偶然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它所表现的是那种不经意的美好,这种偶然性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逸韵,让生活平凡的细节变得动人。

胡杰在发言中表示,《去有风的地方》画面唯美,故事动人,成功地将观众代入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远方。作品通过描写乡村村民日常生活的状态及故事,展现了当代村民的岁月沉淀和智慧,以及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当代乡村图景。该剧播出后,成功点燃了观众的追风热,让云南再次成为全国旅游的热门选项,提供了一个“影视+旅游”的成功案例。

范建华表示,《去有风的地方》深刻揭示了大理生活的本真性,剧情是中国式慢生活大理样板的完美写照,更是中国乡村复苏全面振兴的文化艺术精品。剧集把生活琐事融入到国家的宏大叙事当中,开创了云南作为中国最佳的影视拍摄外景地的新领地。

以田园诗剧情,绘就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魅力画卷

据了解,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华策(厦门)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创作生产,被誉为2023年度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之一。该剧于2023年1月起相继在湖南卫视、芒果TV、深圳卫视以及其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及网络平台播出,获第18届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最佳电视剧奖”、第十四届澳门国际电视节“金莲花最佳电视剧大奖”、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优秀电视剧、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赏析推荐作品等。该剧以田园诗般的剧情,全面真实呈现大理如画的风景、静美的乡村、淳朴的民风、可口的美食、精湛的工艺、治愈的生活,向世界展示、传播了七彩云南、魅力大理的迷人风采,生动鲜活阐释“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回来”的乡愁,并成为当下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面、疗愈最温暖、流行最时尚、受众最青春、出圈最爆款、魅力最长效的作品之一。

作为云南省招商引资项目,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以柔性故事带动品牌营销,实现了云南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未来,云南省将继续锚定“影视+资源经济”新方向,深入挖掘云南资源经济的亮点,实现将“云南印象”从符号到形象、到品牌、到产业、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进一步讲好云南故事、传播好云南声音,用影视文艺盘活壮大云南资源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谱写。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肖傲 文

文旅头条 图

责编 李娇蓉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终审 张敏

0 阅读:9

文旅头条新闻

简介:一手掌握文旅大事,全新全艺为文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