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航母要来了,是否采用核动力?海军政委给出答复,信息量很大

刘勇教授 2024-03-07 10:19:09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刚刚完成返厂升级后的辽宁舰还在出海测试,解放军第四艘航母就又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之前外界一直猜测,解放军第四艘航母在建的消息迟迟没有公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技术上的瓶颈。

但近日海军政委袁华智的一番表态,直接打破了外界的疑虑,表示中国在建航母中不存在什么技术瓶颈,至于咱们的第四艘航母是不是采用核动力,这个消息“很快会公布”。

福建舰首次下水画面

回顾过去这十多年,中国造航母的速度就如同“下饺子”一样,一艘接着一艘,并且创下了多个首次。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2019年,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2022年,中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式下水。

而现在第四艘航母也在建了,至于是采用核动力,还是蒸汽动力,二者其实各有优势。简单来讲,蒸汽动力属于常规动力,技术要求没那么复杂,维护成本也没那么高,相对来说,要更“省钱”一些。

但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续航能力没有那么长,比较依赖后勤补给,航程上有一定的限制。而采用核动力的航空母舰,就几乎没有这个顾虑了,不仅续航能力不受限制,而且加速度较快,可以维持长时间的高速航行。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但同样的,核动力航母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由于采用的核动力驱动,因此维护成本较高,所占空间也更大,内部可供活动的空间就相对较小了,相比之下,常规动力驱动的航母内部空间会更大。

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比较,战术层面则更为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常规动力方面,我们已经有几乎三艘航母的经验了,测试方面更加成熟,相关人员培训也更加有经验,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而核动力航母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培养一批相对应的人才进行操作,细节方面的调试也要更加细致谨慎,因此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太可能形成战斗力的,从下水测试到真正出海执行任务,可能还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过渡期。

《新闻联播》首次播出福建舰画面

当然了,从蒸汽动力到核动力的跨越阶段,最主要的还是得突破技术上的瓶颈,否则说再多都是天方夜谭。而现在我军高层直接给了一句准话,说中国在建航母中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瓶颈。

这也就意味着最核心的难关已经被我们攻克了,核动力的我们也照样造的出来,而且有关进展,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向外界公布,我们现在可以“浅浅的期待一下”。除了呼之欲出的第四艘航母,解放军其他航母的新动向,也令人惊喜。

眼下“辽宁舰”已经完成了改进升级,甲板上“意外”出圈的歼35隐形战斗机模型,引起了外界热议,这种“老舰搭新机”的模式即合理又让人感到意外,考虑到福建舰很快也将进入海试阶段,这批新亮相的歼-35也有可能是提前练练手,未来装配到福建舰上。

电磁弹射轨道

多次亮相在公众视野的福建舰,已经成为我军驰骋汪洋的重要底牌,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意味着舰载机的起飞速度将更快,足以应对高强度的持续作战。

而眼下中国加快造舰速度,其实也和当前的国际局势有关,为了更加切实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既要能守住国门,也要有能力维护周边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

而这就要求我们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能够乘风破浪、走向深蓝,不会轻易被其他国家的坚船利炮给围困住。过去中国海军还没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美国就制定了“岛链计划”,妄图将我军封锁在西太平洋一隅,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

中国造船厂

事实证明,美国的这些手段都是徒劳的,越是封锁制裁,我们越是会自强不息。短短几十年里,中国的造舰能力就已经得到了跨域式的提升,不仅在速度上越来越快,质量上也是经得起检验的,为我国海军队伍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硬核装备”。

0 阅读:218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