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故事和人物被塑造的太过极端残忍,令人难以相信!更难引发深思和共鸣

娱评天下 2023-12-04 07:52:30

太残忍了!

看完本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残忍。

对于为人父母的来说,很残忍。

对于子女来说,也很残忍。

电影展现了2组完全不同的父母。

像周迅、祖峰饰演的这对父母,可能代表着高知、中产阶层,有钱有势的人;他们对待孩子,更多的是溺爱,在经济上、物质上给予极大的满足,却疏于对子女心理上的关怀。

而像黄渤、闫妮饰演的这对父母,可能代表着为生活奔波打拼的底层老百姓,他们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忙于工作,可能由于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的限制,行为举止也较为粗鲁、教育方式也颇为粗暴,以至于也没有关注到这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两个家庭虽然社会地位悬殊、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但又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离异家庭,且都在离婚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对,电影中最后一行字幕说的对,“唯有父母之爱,是人一生最初和最终的安全岛”。

但实话实说,就从目前电影所展现的这些信息来看,无论是女孩娜娜的父母,还是男孩苗苗的父母,他们都真的已经在很努力很努力的去打拼了,也很努力很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呢?

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女儿最后变成那个样子,但最后……结果却是如此的残忍甚至是绝望!

所以我在想,作为一部电影,本片中的苗苗、娜娜,之所以走到“穷途末路”,变成常人难以理解的“变态”、“病人”,其实也有着他们自身无可回避,甚至是被戏剧冲突推升到极端的问题。

比如死去的娜娜,她小的时候是受过很多伤,被父母嫌弃,为了能留在爸爸身边,极尽讨好之能事,懂事的令人心疼,所以才会那么缺乏爱、缺少安全感,所以才会在异国他乡一次次陷入爱情的迷梦,一次次自轻自贱,甚至最后不惜用自残自伤自杀的方式,来求得爱人的认可和真心。

可是这太极端了,太个例了,也太残忍了!

甚至会令观众难以理解、生出反感。

尤其是她对第二个男友病态式的求安慰,以及最后的自杀——为什么要这么作践自己?为什么要放弃生命?父亲从小到大把她养大,虽有疏忽,但真的一点没有让她感受到爱吗?

对于所谓的“凶手”苗苗也是,他的坏被处理的太过于不可理喻。

他天生就是个魔鬼吗?7岁,就因为爸爸要照顾重病的奶奶没办法带他去日本,而大闹到碰掉奶奶的呼吸器,“害死”奶奶;15岁就因为嫉妒妹妹,而制造事故,将3岁的妹妹弄成终身残疾;他还给乞丐吃混入钉子或玻璃的汉堡;把邻居的乌龟煮成汤面给对方吃;将和自己一起玩COSPLAY的朋友头部烧成火球……

这样的人渣,就该去死呀!留下来只会祸害人间。而且我都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家庭教育、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恶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就是个无药可救的变态!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和家庭。

而且这么坏的人,在日本那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他居然没有被弄死,也是太不可思议了!

凡此种种,我其实想说的是,导演为了营造出惊悚悬疑的氛围,为了制造紧张刺激的节奏,为了凸显父母家庭给孩子心理带来的影响,把故事、人物编造的都有些不可信了!

太残忍!太极端!

而且无解!

大家说说,能怎么办呢?

娜娜就要这么自轻自贱,第二个男友已经算是正常的了,对她也算很好,但是她还是不满足,还要去找苗苗这个变态渣男。

苗苗就要这么变态冷酷,身边的所有人,包括爸爸妈妈、爱人朋友,没有一个是他真正在乎的,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利用、自私和迫害!就比如那个乞丐,招他惹他了?!

当然,我们也能从苗苗身上,看到他妈妈的影子,自私冷血、说谎成性,但变态这个部分,没有最基本的良知,这应该是找不到外在的根源的!

抛开这些剧情、人物上的不合理,全片从惊悚类型片的角度讲,确实是好看的!

从发现女儿失踪,到偶遇嫌疑人,再到从日本到中国一路追踪,还有娜娜爸爸、苗苗妈妈,一个疯狂的父亲,一个疯狂的母亲,两位家长的斗智斗勇,包括那场龙卷气旋、天空下“鱼”、追车翻车的炸裂片段……都做得非常到位,令观众一直屏住呼吸、全程紧绷。

还有悬念的设置,从娜娜失踪,到发现死亡,引出到底谁是凶手?然后又从苗苗,到那三个日本人,再到最后的真相,也是一波三折。

从观影的直观感受讲呢,整个过程是很过瘾,但导演最希望发人深省的地方,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经不起推敲,无法令人深思、引人共鸣。

作者:蓝雨星城

0 阅读:27

娱评天下

简介:电影、戏剧、音乐,凡是娱乐的,都是我要评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