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国为1亿人集体讨债,撕碎西方遮羞布,网友:中国也该向日本算总账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5-22 21:09:1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3年年底,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峰会。

参会的主要成员国全部来自非盟成员国和加共体成员国,总计75个政治实体。

而他们的与会议题也十分敏感。

主题是针对西方殖民者在过去数百年进行的“黑奴贸易”展开申诉,以获得这些国家的正式道歉与赔偿,还历史一个公道。

当年黑奴贸易,到底贩卖了多少非洲黑人?

为何时至今日他们才彻底站出来要求索赔?

更加惹人关注的是,得知这个新闻,我国不少网友直呼:我们也应该向日本索赔!

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75国集体申诉的“黑奴贸易”,是指兴起于15世纪末期、持续数个世纪,由欧洲殖民者为主导、针对非洲黑人为目标的奴隶贸易。

由于其自欧洲启程,前往非洲掳掠奴隶,最后贩卖到美洲地区,因而也被称为“三角贸易”。

以黑人为商品的奴隶贸易,其实早在古代便十分流行。

最早在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着一定规模的从东非掳掠黑人奴隶,跨越撒哈拉沙漠,贩卖到北非、南欧等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链。

到了公元7世纪左右,针对黑人奴隶的商贸甚至发展到了亚欧大陆的东边。

我国历史上的“昆仑奴”,便是被贩卖的黑人奴隶。

尽管对于“昆仑奴”的来源目前并没有定论,有人认为其主体主要是来自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矮黑人。

但仍有许多学者指出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由阿拉伯商人带来的非洲黑奴。

可尽管针对非洲地区的人口贸易古已有之,但其规模终究较小,对于非洲自身的发展也并无过多影响。

直到工业革命后,欧洲地区的崛起,才真正诞生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1492年,哥伦比发现新大陆,一时间激起了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险热潮。

这些抵达美洲的欧洲人为了霸占这片新土地,利用更为先进的武器与科技对当地的原住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据统计,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的数个世纪里,至少有三千万印第安人惨遭屠戮。

但随着印第安人几乎被屠戮殆尽,霸占了新大陆的欧洲殖民者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便是,新大陆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以蔗糖、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产业在美洲兴起后,劳动力严重短缺更是成了欧洲殖民者亟待解决的头等问题。

就在此时,欧洲殖民者将目光投向了非洲的黑奴贸易。

16世纪中叶,第一批黑奴被运往美洲,从此开启了长达数个世纪的“三角贸易”。

为了获取黑奴,欧洲殖民者一面组织捕奴队自己抓捕黑奴,一面用欧洲的工业品和金银从当地的部落酋长手中换取黑奴。

为了最大限度扩大黑奴的规模,欧洲殖民者甚至玩起了“驱虎吞狼”之计,不断挑动非洲各部落间的战争,然后趁机购买战败一方的俘虏作为黑奴。

而在非洲内部,许多投机商和当地权贵也看中了商机,主动介入到这场针对同胞的贸易之中,更是加速了黑奴贸易规模的跃增。

据后来的统计,被贩卖到美洲大陆的黑人奴隶规模可能在两三千万左右。

考虑到在捕捉黑人以及将其装在运奴船上送往美洲过程中的损失,非洲大陆在数个世纪的“三角贸易”里损失的人口总量,可能达到惊人的1亿。

大量人口,且是精壮劳力的损失,无疑是非洲大陆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重要因素。

欧洲殖民者的恐惧

曾经的加害者如今仍作为富裕的发达国家掌控着世界,而受害者却对此无能为力并一直承受着当年的遗毒。

以非盟和加共体为代表的联盟,发出对欧洲殖民者的索赔也就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随着国际政治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不断崛起,欧洲内部也同样出现了反思过去,对欧洲人过去犯下的错误进行道歉与赔偿的声音。

例如,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谢尔教授,就曾发表过一篇名为《西方应该为曾经的奴隶制赔偿》的文章。

他尖锐指出西方社会身上背负的原罪,应该正视历史给奴隶制的受害者做出补偿。

无独有偶,作为曾经“三角贸易”的主要参与国的葡萄牙,其前任总统雷贝洛甚至明确指出西方应在黑奴贸易这件事上向非洲道歉,并做出相应的赔偿。

西方社会的态度转变,可谓是令人咂舌。

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刻意回避“三角贸易”这一议题。

对于敢于提出这一议题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他们更是重拳出击。

2003年,海地总统蒂德就曾在媒体上公开批评西方世界逃避在“三角贸易”中犯下的罪孽,并扬言要告到联合国向这些殖民国家索赔。

对于这位敢于触碰欧美逆鳞的“出头鸟”,西方阵营的反击大棒很快挥了下去。

侵犯人权、贪污国家公有财产、实施专制统治以及大力扶持海底国内反对派。

欧美的四大传统制裁大棒很快就令蒂德难以支撑。

后来,美国和法国更是亲自下场,主动特工部队潜入海地国内将蒂德绑架到了美国,最终让海地的这次索赔行动流产。

从重拳出击到主动道歉赔款,西方对于自己过去犯下罪孽的舆论为何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因为时代变了,国际格局变了,更因为新中国的强势崛起,深刻改变了发展中国家面对欧美列强的完全被动的局面。

在过去,欧美殖民者之所以可以无视受害国家的倾诉,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足够强大,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对其造成实质上的反制,他们也无所谓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民心。

但随着欧美列强的逐渐衰落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欧美“从实力说话”的傲慢已经难以维系。

尤其是在中国崛起后,“一带一路”战略开始逐渐瓦解由欧美阵营主导的旧秩序。

这让西方世界充满恐惧,不得不开始放下身段经营在发展中国家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这是欧美阵营近些年态度转变、舆论转向的根本原因。

遭无法依赖强权和暴力掠夺第三世界后,为了维持与中国的竞争,他们需要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以此才能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充足的劳动力以及稳定的商品倾销地。

中国应重提对日索赔

在“三角贸易”的受害者开始结成团体,向曾经的加害者提出索赔之时,作为近代之时同样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同样也出现了“历史清算”的声音。

近些年,在我国的论坛上,要求重提对日索赔的声音始终不断。

在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日战争中,我国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至少有3500万同胞不幸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

对于如此深重的罪孽和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日本侵略者却几乎没有因此受到惩罚。

中国人民也几乎没有因此获得对等的赔偿。

作为对比,德国在二战结束后,一直在支付针对受害国的赔款。

这是德国得以重新融入文明世界的关键。

尽管蒋介石集团在抗战结束后,列出过一份总额达到5600亿美元的赔款清单。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始终未能获得对等赔款,这又是为什么呢?

解放战争后,新中国的成立使得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出现了极大反转,从严厉惩罚日本转为大力扶持日本,以将其作为在远东抗衡遏制红色阵营的桥头堡。

1951年9月的旧金山会议上,美国政府强行逼迫蒋介石集团放弃对日索赔。

尽管出于面子和意义考虑,蒋介石集团委婉地表示“要中国放弃日本的赔款,是很困难的”。

可在美国的威压之下,蒋介石集团也只能接受。

1952年,蒋介石集团与日本签订了所谓的《日华条约》,正式声明放弃对日赔款。

老蒋甚至因此受到了日本前首相、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的高度赞扬。

后来,由于新中国成了美国的敌对阵营,美国自然也不会帮助中国申索对日赔款了。

此事也就一直耽搁下来。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冷战格局的演化,中国与美国外交破冰已成必然趋势。

作为美国的马仔,中日关系走向和解自然也是中美和解大框架下的必然结局。

为了对美外交的整体布局,放弃难以实现的对日索赔换取中日建交,反而成了更加务实的选择。

此外,即将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也急需日本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

以放弃索赔换取日本的低息贷款,也就成了务实的无奈之举。

结语

针对曾经帝国主义列强的清算与索赔,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是无可避免的历史大势。

同样作为殖民侵略受害者的中国,如今面对的许多外交问题,都是源于当年受制于实力,未能落实对日本军国主义余孽的清算。

这种遗留问题,在未来必须也必然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袁成毅.战后蒋介石对日“以德报怨”政策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06(01):210-231.

戚景. 中国对日战争索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伊夫·贝诺,黄育馥.欧洲人的道德心和黑奴贸易——暧昧的反对[J].第欧根尼,2000(01):68-81+118.

0 阅读:44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