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粗粮”让血糖飙升,很多人天天吃

青观察 2024-01-08 17:48:38

“食以养生,养生以顺时”

然而,在这个五谷杂粮丰富的时代,许多人却走上了一条误导之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将揭示如何正确科学地摄入五谷杂粮,使之成为健康养生的得力助手。

01粗粮打粉血糖生成指数飙升两三倍

近日,我们听到了68岁的李奶奶的故事,她是一位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以为粗粮有助于降血糖,儿子为她购买了一些经机器打成粉的五谷杂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她测量血糖的结果高出平时一大截。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沈利亚为我们解释,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机器打粉使口感变细,但却不利于血糖控制。粗粮细度提高,消化淀粉比例升高,血糖生成指数飙升,对糖尿病患者不友好。我们以新的案例说明这一现象,并强调了细粉对血糖的不友好影响。

02“糖尿病专用零食”小心也是坑

市面上涌现出许多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声称“吃了不升血糖的零食”、“专为糖尿病人设计”。

然而,我们要提醒大家,市面上大多数糖尿病食品只是没有添加精致的白砂糖和蔗糖,仍然富含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影响大的物质正是碳水化合物,

因此,我们要对血糖友好,需要控制和减少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白砂糖和蔗糖只是碳水化合物的其中两种,避免了它们,很多零食其主要成分还是以小麦粉为主,并适当添加豆类、坚果类等碳水化合物,对于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来说还远远不够。市场上的“糖尿病专用零食”只是一种误导,未必对糖尿病患者有实质性的帮助。

03看似健康,却悄悄升糖的还有它们

外表健康的粗粮馒头、饼干等,实际上主要成分仍是精制小麦粉,易升高血糖,需慎选。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标称“粗粮”的食物,如粗粮馒头、饼干等。   

然而,仔细观察配料表,这些食物往往只含有很少一部分粗粮,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精制小麦粉。粗粮饼干、面包虽然披着“外衣”,但主要原料仍是精制小麦粉,并且加入了大量油脂、糖分等,不仅会升高血糖,还会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一些膨化粗粮可能含有大量添加剂,对身体不利。粗粮虽好,食用也需谨慎。

04养生专家建议

科学搭配,合理摄入

五谷杂粮、薯类、杂豆类食物血糖生成速度较慢,富含营养,是较优质的主食选择。科学合理地粗细搭配,同时兼顾食物的多样性,是保障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大米可以与全谷物稻米(糙米)、杂粮(燕麦、小米、荞麦等)以及杂豆(红小豆、绿豆、芸豆、花豆等)搭配食用,使膳食更加丰富多彩。

适量原则,注意碳水化合物摄入

根据膳食指南,每天每人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粗粮的量每天50克比较合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消化不好的人要适当减量。在选择主食时,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更需要警惕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多喝水,补充水分

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为后盾,以保障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工作。多喝水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帮助维持身体水分平衡,使粗粮的营养更好地被吸收。

蒸煮为主,少用煎炸法,控制添加

在烹饪过程中,建议采用蒸煮法,而尽量少用煎炸法。蒸煮能够保持食材的天然营养,减少添加物的使用。同时,要尽量控制添加糖分,以降低食物的甜度,有助于控制血糖的上升。

合理搭配蛋肉,补充营养

搭配蛋类和肉类可以为杂粮提供丰富的铁、锌等矿物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优质蛋白含量丰富,与杂粮一起食用,可以更全面地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避免单一食物导致的营养不均衡。   

个体差异,量力而行

最后,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合理搭配饮食,因人而异。贫血者、肠胃功能弱者、肾病患者、老人和小孩,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粗粮,不可过量。

05总结

在这个弘扬传统养生文化的时代,理解如何科学地摄入五谷杂粮至关重要。粗粮打粉、糖尿病零食误区、外观健康却升糖的粗粮制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本文通过深度分析,向读者传达了正确的养生观念和科学摄入五谷杂粮的方法。让我们共同携手,走向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4 阅读:1626
评论列表
  • 2024-01-10 00:13

    一瓢精面一瓢黑面一瓢麦皮,一瓢或半瓢玉米面,餐后2小时血糖升不了几个,精面只占三分之一多点,不要怕人笑话吃麸子,并发症十年左右,我邻居尿毒症一个星期3会透析,什么东西不敢多吃,更不敢多喝水

青观察

简介:传播社会正能量,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