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舰桥都在右边?

丹书战史 2024-05-14 12:10:12

随着国产航母话题热度飙升,网友们对航母的了解越来越多,同时产生的疑问也不少,比如弹射和滑跃起飞到底哪个更好、飞行甲板两侧的“钓鱼竿”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的人在看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照片后,疑惑它们的舰桥为什么都在右边,这有什么技术原因吗?

辽宁舰

舰桥就像是军舰的大脑,这里容纳了战舰的指挥、控制中心,以舰长为首的指挥团队可在这里向全舰各单元下达作战指令,而下级反馈的信息在此汇总,方便指挥官掌握当前态势,如果是一些大型战舰,舰桥部分可能还要兼顾指挥其他战舰的功能,担任旗舰功能,此外高耸的舰桥还会安装或容纳桅杆、雷达、武器、烟囱等设备。

山东舰

说到舰桥安装位置的问题,这就不得不从航母起源开始说起,和坦克、飞机这些武器一样,设计师一开始并不清楚航母应该建造成什么样子才是最合适的。最早的航母实验就是在常规军舰一头的甲板上搭建一块倾斜跑道,反正当时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也不远,它还真就顺利飞起来了,随后设计师开始用其他船只改装真正的航母。

阿格斯号航母,注意它的伸缩驾驶室

早期航母更倾向于高位置的平直甲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获得一个更长的直通甲板,舰桥部分位于甲板下方,或舰桥的主体部分位于甲板下,1918年服役的英国阿格斯号航母就是这样,该舰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它拥有一座伸缩的驾驶室,可在甲板不使用时升起。英国的“暴怒”号也是一艘比较有名气的航母,该舰原本是巡洋舰,它在一战期间被改装成航母,但它严格来说没有直通甲板,原来的舰桥部分没有改动,而是把炮塔等部分拆除,在舰桥的前后各构成一组甲板,舰桥两侧有狭窄的通道,可以用于前后甲板的飞机调动。

“暴怒”号,注意它奇特的甲板

经过实际使用,人们很快发现宽敞甲板在舰载机放飞、回收方面的优势,同时突出的舰桥在作战指挥等方面带来的优势,于是早期航母在两次大战期间纷纷接受改装,发展成了侧位舰桥+直通甲板的结构,还是以“暴怒”号为例,它在上世纪30年代接受了多次改装,最后改成了直通甲板+右舷小型舰桥的结构。

1941年的“暴怒”号

这一阶段的航母大多安装了右舷舰桥,一种广泛传播的说法认为是由于当时舰载机多为单发、单螺旋桨飞机,由于它们的发动机、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陀螺效应,飞机会向左偏移,如果舰桥在左的话会增加碰撞的概率,因此选择布置在右侧。还有一个说法则是对前一种观点的补充,认为飞行员在降落时会更习惯舰桥在右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特点。无论如何右置舰桥在二战时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设计。

“赤城”号

当然了,主流不代表唯一,总有设计师想搞点新花样,日军的“赤城”号和“飞龙”号就是个例外,它们都安装了左舷舰桥(“赤城”号是后来改装成这个样子的),这样做的原因不是认为右舷舰桥不好,而是出于实验目的,其一是看看舰桥与烟囱分离后是否更有利于舰载机操作,还有一个目的是实验与右舷舰桥航母并排航行作战能力,因为舰桥分布位置不同,舰载机在起飞后可以往航母所在侧面绕飞,再从尾部着陆,两艘航母互不影响,不过这个技能在实战中好像没多大用。

二战后航母右舷舰桥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设计思路,已经被各国设计师广泛接受,连两栖攻击舰都选择了这个方案,要是突然冒出一艘左舷舰桥航母,飞行员们恐怕要抓狂。当然实际情况也有特例,比如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它的舰桥部分就是传统的中置结构,但这艘直升机航母本身也是个特例,它只有后半部分甲板,舰桥中置不影响甲板使用。

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1 阅读:174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