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清景绝句六首:梅花枝上易,相对一笑新

初衣胜雪 2023-12-25 22:33:24

冬至清丽绝句小诗六首:半江春水绿生波,春到梅花有几分

冬至是节气。时间并非一天,而是一个时段。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落在南回归线上的这天,叫作“冬至”日,而接下来的十五天,就是冬至节气时段。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太阳的光照,是万物生长的能量之源,而随着太阳有规律地在天空运行,会带来四季的循环变化,春青夏绿,秋收冬藏。

基于对太阳的崇拜,冬至在古代,就是重要的大节,太阳开始新一轮的运行,随之而来的,是唤醒春天的草木,大地从萧条走向繁荣。冬至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象征王权和统治。

所以自先秦,有些朝代的一年的开始,定在冬至,比如周朝,而帝王的祭天祭日选择在冬至,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清末。

冬至时段,是太阳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运行的时期,虽然北半球的气候,属于寒冷甚至冷酷的冬天,但是基于太阳的光照日渐增多和增强,实际在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上,这是最早的春意和春天。所以冬至时段往往和春天相关联。而此时的景色,也确实有着另一种寒冷而清丽的美好。尤其是阳光晴暖的日子,其美丽不亚于早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五代 · 杨凝式《雪晴 》

一场大雪落在冬至之前,而冬至时段,雪停了,阳光遍照雪野。

天空更蓝,阳光更清澈,而黄色的阳光和雪景,构成了壮阔的雪原。

是什么让诗人觉得春天来了?是冬至的太阳,因为从这天起,白天会比从前长,并且逐日增长。

这是春来的先兆,因为冬至阳生,阳光阳气孕育春天。

所以这首诗开头,就写出了冬至的灵魂之美,是春来,虽然冰雪没有融化。

第二句照应前一句,才正式点睛,这天是冬至,有大雪覆盖的田园,有照耀雪地的清朗阳光。

方袍客指的是为国家祈福的僧众和道者,他们的衣裳和世俗有所差别。僧人着方形的袈裟,而道者往往会披上锦绣方袍。他们都相信精神的力量,故而在重要的节日,会有重要的法会和祭祀,祈福国泰民安。

而这冬至的雪晴,仿佛是为了酬答他们的诚意和辛苦,展现的神迹。

因为你们的祈祷起了作用啊,瑞雪丰年,已经是定局,何况更有独特而美的冬至的阳光。

那么诗人一定是站在某处高山上俯瞰被雪覆盖的原野。比起童子开门雪满松的孤寂之美,这里更有着僧人和道家也爱国的深沉情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萧萧冷木噪寒鸦,未有春风发柳芽。

应为亭边无锦绣,天公散水自成花。”北宋 · 赵鼎臣《十五日冬至登锦绣亭 》

虽然冬至是太阳的节日,但是冬至那天,因为地域不同气候差异,也可能见不到太阳,甚至还有风雪,

但是你要知道,云上的太阳是客观存在。冬至,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古人看重冬至,所以会在这天有所表达,比如诗人就是登上了半山腰的锦绣亭,要去感受冬至那天的不同。

那天天气不好,萧萧冷风,无边寒木,还有无数的乌鸦。

没有见到想象中的阳光和想象中最清新的柳的嫩芽。那么柳树有着特殊美,一叶落,而一芽生。在阳光和暖的地方,冬天的柳条上,也会微微鼓起嫩芽,似无还有。

但是诗人热情不减,此时天空开始飘落冬雪。

他俏皮地写,这是应着冬至的美好,老天散雨成花啊。

正是因为冬至代表着一种向阳向春的美好,所以连带这冬天的雪花,也有了特殊的明快美。那不是寒雪,那是迎接冬至的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一阳夜半子,万物天下春。

梅花枝上易,相对一笑新。”明 · 徐居正《冬至》

每年冬至的交节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在白天,而有的时候,是在夜晚。

现代的科学,已经将每个节气的划分准确到分钟。

比如明朝这年的冬至,是在夜晚子时,而从这个点开始,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所以虽然是夜晚才到的冬至,但是阳光和阳气回归,从此万物走向春天。

他这天晚上没有睡觉,古代冬至也有守岁的风俗,是为迎接太阳年的到来。

那么在这个重要的时分,他在做什么呢?

他在做一件有着心理和精神满足的事,就是去看树上的梅花。

古人认为梅花是敏感于阳光的花卉,最先感知太阳的回归。冬至梅花,象征着梅花的灵性和报春。

他看到梅花在冬至的夜晚含笑而开。

花和人的相对,良辰美景的相知和懂得,一种共同的清新喜悦,都在开放和笑容里。

哪怕是一朵花,都足以让人欢喜开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

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南宋 · 陈必复《山中冬至 》

陈必复是南宋早年人。南宋时期,迫于金元的武力压制,政治上,一直打压正直的爱国人士,经济上畸形繁荣,人们追求物质,攀附权贵,很多人在现实中没有用武之地,于是追求一种冲淡自守的生活。

当然这也是时代的压抑导致的苦闷。

诗人隐居山中,读着《易经》,烧着代表灵魂飞扬的檀香,闭门沉浸在古书当中。

懒于应对世上的世故人情。

这天冬至的早上,他一晚未睡,来感受冬至的神秘和美好。

他特意去看户外的梅花,看看梅花开了多少,看看冬至引领的春气催生滋养了多少梅花。

混沌而看似繁荣的大时代,总有人敏感于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惘然。

只有一树冬天的梅花,才能真正让他安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山中风日暖,蔼蔼似初春。

乱石牛羊径,时逢扫叶人。”明 · 边贡《冬至上陵途中杂咏八首 其六》

冬至时期,若逢晴暖,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温度可能会在十度以上,而夜晚则在零下。

有太阳的白天,蓝天树杪,空气澄澈,穿透度好,别有一种清丽,宛如初春,胜过早春的朦胧。

所以这首诗的开头,就写出了冬日冬至时期山水的旷远明净,阳光和煦。

但是和春天有所不同的是,满山干燥的落叶和枯枝。

而诗人看到的扫叶人,是樵夫山妇,收集落叶来御寒。

但是在这晴朗的阳光下,一切真实的苦寒淡去,倒有着田园牧歌的美。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葭飞玉琯蔼阳和,况是清时雨露多。

收拾琴书买归棹,半江春水绿生波。”明 · 黄淮《和省斋冬至诗韵三首 其一 》

这是写暖冬的冬至时节。

冬至那天有很好的太阳,冬至节气,晴朗之后,却有雨水增多。

这虽然是冬雨,却不写寒冷,反而说是最早的春之雨露。

我打算趁着这个时节,买船回家,就是要领略这冬至春回的半江春水,这连天细雨下的,春水春波。

所以古人的冬至和春天连着灵魂和血脉。

那是春的前奏和序曲。

冬虽在,春不远。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1 阅读:345
评论列表
  • 2023-12-30 21:08

    2023冬至》 节立冬过半, 数九第一天。 今岁雪来早, 寒寒未到边。 祸灾凉州至, 震地积石山。 圣诞将要既, 伯特换鲜颜。 东西本有别, 可否各无关? 近来心中事, 惴惴得难安。 饺子不配酒, 唯我是这般?

  • 2024-01-03 16:29

    瑞雪丰年话冬至,开门喜见雪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