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我党还握有一支抗日武装,兵力高达11个军

探史这些年 2024-04-14 04:43:3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沧海

编辑|t

引言

在抗战期间,我国的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以及八路军,同时,还有新四军也是主力军之一。

但事实上,抗战期间由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不只是有八路军和新四军两路,还有另一支武装力量也为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支队伍手握11个军的兵力,是抗战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股力量,他们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也被称为“东北抗联”。

(部分抗联军官)

一、东北抗联的形成

“9·18”后,日本开启侵略中国的邪恶计划,而中国也开始进入局部抗战的局面,全国各地都涌现出抗日救国的队伍,东北抗联就是其中之一。

由杨靖宇、杨林等人带领,将起初的十几支游击队,组成了东北抗联,兵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四万多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由当初东北张家带领的东北军,还有一些农民组成的起义队伍,虽然不是单纯的中共抗日队伍,但最终都是听从中共中央的领导。

(抗联第一军的警卫旅一部)

在这种基础之上,东北抗联也一直在吸收各个民族、阶层的人员加入其中。

从民族来看,东北抗联中除了汉族人民以外,其次就是东北当地的朝鲜族和满族人员最多。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除了参军,这些少数民族的群众也会为抗联传递情报、运送物资。

此外,东北抗联也在想办法策反伪军。

(抗联第一路军的女战士)

抗联会派出一些人员深入到伪军内部,组织一些反抗活动。另一边的抗联军队在和伪军队伍对上时,也会让一让伪军,将目标专注在日军身上。

这样的方式显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之后的作战中,伪军对上抗联时,多是让路、放空枪,后来很多伪军直接选择起义,转而加入抗联的队伍当中。

东北抗联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而他们的作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打过多场胜仗、奇战。

(抗联的战士)

二、骁勇善战 奇袭敌军

一直到七七事变之前,东北抗联总共进行超过万次的进攻,袭击并攻下的城镇也高达上百座,给东北地区的日伪军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牵制。

如此骁勇善战的东北抗联,实际上的兵力远没有敌军多。抗联兵力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四万多人,而日伪军的数量要比抗联高出十几甚至几十倍。

不仅是兵力,抗联的武器装备也远不如日军。

(抗联的战士)

然而,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东北抗联却并没有生出害怕、后退的心思,反而凭借着救国救民的信念以及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打退日伪军,并且还打出多场著名的战役。

1933年10月,东北抗联的第一军准备建立一处新的游击地。日伪军获知消息后,派出了2000兵力要对其进行围攻。

等到11月下旬,杨靖宇决定率领200人进行迎战,打算进攻三源浦。

三源浦是日伪军的据点之一,要想凭借200人就拿下这里是有些困难的,于是杨靖宇想出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杨靖宇)

他先带着队伍转移到敌军的另一个据点——凉水河子,在这附近进行一番活动,并放出风声准备进攻这里。

日伪军得知后,急忙将自己的主力部队从三源浦调到凉水河子。而杨靖宇此时也带领队伍回到三源浦,拿下了这处地方。

日伪军急忙进行防守,但精锐都已经调到凉水河子了,而且杨靖宇队伍的踪迹也很难寻觅。

随即,日伪军也仿照杨靖宇的办法,写了一封信告诉自己的援军,谎称要从另一处堵截杨靖宇,并且让这封信“恰好”落入杨靖宇之手。

(图文无关)

杨靖宇识破敌军的计划,同样写了一封要进攻他处的信。日军截获信件厚,慌忙将兵力调到另一个地方。

但此时,杨靖宇已经联合抗联其他队伍,迅速攻占凉水河子。这两次奇袭,打乱了敌人的布置,为抗联争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此外,东北抗联还有过伏击哈尔巴岭、奔袭老钱柜等多场著名战役,成为日军全面侵华的阻力。

如此英勇善战的东北抗联,同样牺牲了不少将领,也走出过几位开国将军。

(抗联的战士)

三、抗联的英雄人物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第一军的总指挥杨靖宇。

1940年初,带领第一军进行长期艰苦作战的杨靖宇,率领警卫旅到濛江一带作战。

当时已经是冰天雪地,而杨靖宇带领的队伍也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弹尽粮绝、被敌围困的情况下,杨靖宇壮烈牺牲。

(杨靖宇塑像)

在他死后,日伪军还残忍的将他的尸体剖开,才知道他仅靠进食棉絮、草根得以生存。

东北抗联共有11位军长,最后只有两人活了下来。

而抗联队伍中也走出过几位开国将军,他们多是师团级干部,其中一些人还在后来或是转到苏联学习,或是加入八路军、新四军。

第一位是开国少将王明贵,他在1934年加入东北军,后转入抗联第3师担任师长。

(王明贵)

1945年8月之后,王明贵所在的队伍被编入苏联远东军,他也进入到苏军卫戍区工作。在第二年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中,王明贵担任了副总指挥的职务。

建国后,王明贵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在黑龙江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第二位从东北抗联走出的开国将军,是少将王效明。在抗战期间,他是东北抗联第三师的政治主任以及政委。

解放战争开始后,王效明又先后进入东北野战军第11师、东北军区第164师、炮兵第6师等,担任重要职务。

(王效明)

建国后,王效明被授予少将军衔,主要负责海军炮兵的相关工作。

除了以上两位少将外,从抗联走出的还有朱光、孙三、李荆璞、李钟奇等8人,他们有的在55年就被授予少将军衔,有的是后来晋升为少将军衔。

这些东北抗联的战士,虽然不比八路军、新四军更为后人所知,但他们为国家、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同样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资料:

[1]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十位开国将军.淄博党史, 2021-01-30

[2]孔令波.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日联军[J].党史纵横,2015,(10):62-63+29.

0 阅读:57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