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登月造假,所为何事?

坚料瑶 2024-05-17 03:33:04

NASA图片

这几十年以来,不断有怀疑当年美国登月造假的说法传出。不少人对美国载人登月的证据提出质疑,亦有人对这些质疑逐一反驳,算是各有各的道理。

随着中国的探月计划正逐步推进,近日再有舆论提出「美国登月造假论」。还有人认为,中国甚至乎可以在美国先后6次的登月地点进行详细搜索,把美国太空人于50多年前留下的足印、国旗及月球车等等都找出来。若半点痕迹也找不出来,亦不妨尽早公布天下,让美国太空总署好好解释这「造假」疑云。

美国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的脚印(NASA图片)

美国载人登月是否涉及造假,唯有留待专家们辩证。但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如当年美国造假,到底所为何事?

于美苏冷战之下,载人登陆月球算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其中一个竞争范畴。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本来一直落后于苏联,却忽然只用上短短几年时间便反超前,并于1969年成功载人登月,这明显带有震慑之效。

当年,两个超级大国都为了彰显综合国力,都分别投入资源探索外太空。在载人上外太空的过程里,两国亦显示了相关的科研成果,例如是火箭发射、卫星、导航及电脑计算工程等等。这些技术不仅与探索外太空有关,更有其相应的军事用途。此外,这些技术尚可发展至民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相关科技之经济回报,亦可反馈成为科研的新动力。

美国登月计划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NASA图片)

两个超级大国投入资源,并争相载人上外太空,其实亦是比拼科研、经济实力及进行军事竞赛的其中一环。可是,进一步要载人登陆月球,而且再次从该月球表面升空并成功把太空人运回地球,却始终存有不少风险。

即使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按常理计要在月球表面上成功载人升空,亦应该预先撘建「月球太空站」才对,至少要有一个比较像样的发射站才够稳妥。此外,负责机关亦应该要预留足够的能源及食物储备,并把月球表面(计划登陆的地区)勘察得一清二楚。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才派人登陆,会比较稳妥。即使当时尚未有比较「自动化」或可以「远程组装」的技术,未必可以预先组建「月球太空站」,但最低限度来说,当年应该已有条件可以先派无人机到月球进行详细勘察,并为太空人预留所需燃料及物资。

当年,美国并没有采纳这循序渐进的方式,首次登月更显得有点突如其来。美国太空人登月后,亦没有为下次登月而在月球表面搭建什么重要的设施,却在短短几年间一连登月6次;每次都是跑跑跳跳、驾车畅游,或做些不相干的实验等等,看似毫无章法,着实惹人费解。

若说美国首次冒险载人登月,然后侥幸地成功了,这亦解释得过去。但一口气登月6次,期间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到底所为何事呢?

普遍认为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便放弃载人登月,主要是由于登月的费用太高,而且并没有任何经济回报。我们亦倾向相信,单是载人往返月球所累积的经验亦没有任何相对应的军事价值。所以,美国在这50多年来亦没有再派人登月了。但问题来了,美国应该早在登月前已清楚知道往返月球并无任何经济价值。最低限度来说,美国于成功派人登月一至两次后,便肯定可以得出这结论,为何其后仍要持续载人登月6次之多?

美国首名登月太空人Neil Armstrong。(NASA图片)

总括而言,美国在太空及火箭技术上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反超前苏联,甚至乎成功载人登月,是为一奇。美国一鼓作气的载人登月,事前又明显没有非常充足的准备,算是另外一奇。美国每次派员登月亦没有在月球上撘建什么,应该没有「再来」的意图,却一连载人登月6次,实教人感到吃惊。最后,美国无声无色的不再登月,其后至今还未能载人重返月球,更让人感到意外。

若说美国载人登月造假,其目的或许是在冷战的过程里震慑对手。但想深一层,美国宣告成功登月后其实并没有对苏联造成任何实质的打击。

因此,我们或可以假设美国有意借载人登月刺激对手,诱使苏联投入倾国之力发展这毫无意义的载人登月技术。于80年代,美国推出坊间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便正正是忽悠苏联的手段。美国对外宣称投入巨额资金发展「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感到不安。苏联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而进一步把大量资源投放在军事上,最终导至失败。

若说美国在载人登月上造假,并对外宣称成功登月6次之多,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在诱骗苏联。「载人登月计划」亦有可能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前身。

文:寒柏



0 阅读:127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