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设岗、综合保障!四川天府新区打通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渠道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05-14 21:40:21

为了全面推进《四川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5月14日,全省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工作推进会在四川天府新区召开。

会议总结了两年来全省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职任教的阶段性成果,各区域相互交流各地经验。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向全省与会者分享了如何用共享理念探索国防教育的新路径。

据悉,天府新区目前已招募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共享教官共74人,其中8名兵教师担任班主任。12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兵教师共享模式”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点名表扬,为全国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政策的出台提供了试点经验和示范样板。

推进会现场

专业不对口、无教师资格证……

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准入瓶颈如何破?

2022年6月,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天府新区开展省级退役军人参与学校国防教育试点工作,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天府三中)作为首批试点校,率先开启先行之路。历经近两年的探索,学校从新区试点校成为新区示范校,国防教育被成都市教育局推荐为省级优秀案例,多次接受国家有关部委、省厅、市局等各级领导视察调研。

会上,天府三中校长叶超围绕退役军人进校园相关工作作了交流分享。

“退役军人经历了部队大熔炉的淬炼,具有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相比普通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同时,退役军人入校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大多数退役军人会存在专业不对口、无教师资格证、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不熟悉等问题,“不适合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取长补短?为破解退役军人入校难题,天府三中探索出“分类设岗、综合保障”的方法路径,一方面为其精神扬长,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对教育不熟悉的问题。两年下来,退役军人入校工作渠道已然畅通。

在招聘路径上,天府三中通过自主招聘、公开单列招聘、第三方公司聘用、购买课程服务等多种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国防教育副校长、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兼安全管理员、国防教育共享教官及退役军人家长志愿者等岗位选择。

在岗位设置上,学校又结合退役军人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设置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薪酬待遇。例如,聘任有教育情怀的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教育副校长,公益指导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聘用退役士兵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兼安全管理员,负责学校安全巡查、国防教育活动、学生日常训练及管理;而兵教师则是持有对口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退役士兵,可进入课堂承担教学任务,总之按岗设酬,多劳多得。

除了这些“军人资源”可以为学子们树形象、立梦想,学校还利用课后延时、节假日外出研学等时机,由新区教师共享中心派驻国防教育共享教官开展国防教育。

“天府三中搭建的多元准入渠道,既解决了退役军人高质量稳定就业,又发挥了退役军人的价值作用,更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上方式很快得到新区教育和退役部门认可,并迅速在其他学校复制推广。”

发挥退役军人独特作用

学校构建国防教育“融合共享”新体系

叶超介绍,退役军人进校后,学校制定了国防教育工作方案和退役军人提升计划。通过定期教研、自研考评、师徒结对、优秀教师传帮带等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发展有力支撑,并组织退役军人常态化参与“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师资三年培养计划”,深入学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落实“八一”评价体系。

天府三中“11118”国防教育工作体系

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军事人力人才资源的独特作用,不断强化退役军人师资“国防教育”的主责主业,内引外联,多措并举,推进五育融合,天府三中坚持融合共享理念,构建“11118”国防教育工作体系,会同国防教育副校长、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形成国防教育“全员育人”新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探索出利用国防教育“全程育人”的新路径——把国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建设国防教育基地、综合越野区、攀岩墙等,营造国防教育“全域育人”新场景。

学校成立热血少年营,将国防教育与学生干部培养、自主管理、评优选先、入队入团紧密结合,培养国防教育“文武兼备”新标兵。

根据“八一”评价体系,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打造国防教育“五育融合”新格局。

现场观摩天府三中国防教育汇报展演

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强健了学生体魄,提振了学生精神,也促进了五育融合。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2年的97%提升至2023年的98.4%,学生纪律意识增强,违纪现象减少,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五育融合方面,学校编写国防教育读本3本;国防教育主题活动集1本,汇编国防教育主题20个;开发国防教学+体育、艺术、科创、劳动、语文思政历史五大类学科融合课程,形成教学设计60多篇,基本实现了各年级各学科国防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爱国、守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74名退役军人圆了“教师梦”

新区“兵教师”共享模式成全国示范样板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教育卫健工委书记李广在会上指出,天府新区正逐步探索将体育教师共享模式延伸到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探索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

李广介绍,天府新区多措并举,深度开发退役军人价值,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已得到一定成效。例如,在固定时间节点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邀请新区籍英雄航天员叶光富、功臣模范、战斗英雄、军事标兵、武警忠诚卫士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弘扬英雄模范,引导学生自觉向英雄看齐;吸收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教师,有效改善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国防教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指导学校组建特色天府少年团,开设航天青少营、热血少年营等特色项目,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邀请现(退)役军人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等,均实现了以学生带动家庭,全面推动全民国防教育。

为畅通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渠道,为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天府新区实行先进驻、后培训、再上岗,构建了“选、聘、培、用、管、评、退”全闭环制度体系。

在招引方面,新区依托教师共享中心建立优秀退役军人师资库,实现“区管校用、排课走校”国防教育模式,目前已吸纳12家退役军人创办的国防教育机构、132名退役军人教官入驻。并创设多元岗位,在学校设置行政、后勤、军事体育教师、生活老师、安保人员等工作岗位,锻造一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教育战线新质力量。

推进会现场

在保障方面,新区采取“独立驻校、校际共用、机构共享”方式建立兵教师、国防教育辅导员、共享教官3支专职队伍,并分别纳入不同体系给予保障。

在培养方面,新区开展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师资三年培养计划,激励国防教育辅导员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兵教师,并挖掘先进事迹,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引导更多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任教。

此外,天府新区还积极探索国防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编写覆盖全学段的国防教育手册和融合课例,并导入学校国防教育“八一”实践平台,实现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有引进、有保障、有培养,还有评价,天府新区在“退役军人”共享模式中,也极力打造完整闭环,不断迭代优化。区域创新设立《学校国防教育“八一”评价指标》,将其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分值体系(占比4%—5%),并利用闲置校舍筹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加快打造集国防教育、学生军训、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基地。

可以说,大家眼中看到的74名退役军人圆了“教师梦”,背后却有一整个看不见的支撑系统构成了一张网,而天府新区为退役军人构建的国防教育的良性发展的生态网不仅在全省会上得到认可,无疑也成为了全国的示范样本。

推进会现场合影

红星新闻记者 何林珈

图据四川天府新区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