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昌把他的两个连给要去,让其不是太满意,至少要告诉自己一下

从阳化石 2024-05-17 03:22:00

1945年8月,驻守在陕北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2旅1团,被抽调去东北,部队在丁盛的领导下途经晋绥、晋察冀军区抵达东北。

在途经晋察冀时进行休整停留,因为这支部队原来晋察冀机动旅。1944年,上级抽调各根据地部队驻防陕北,部队在黄永胜、邓华领导下抵达陕北指定地方一边担负防御,一边搞大生产。

随着抗战胜利,根据形势要接收东北,教导1旅一个团与教导2旅1团被调东北。说实话,这支部队很有战斗力,能留在晋察冀最好,军区首长分别与旅长、丁盛谈过话,因带着去东北的任务也委婉推辞了。

军区首长在部队临行前特意嘱咐丁盛,需要部队不要被拆,尽量保持完整建制,它过去的历史很光辉。红军大转移行进大渡河,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下,这支部队肩负使命,渡河作战打通前进道路,也就是说该部在红军面临最危急时刻,完成任务使得部队转危为安。

不仅在红军时期,就是在抗战时期挺进晋察冀敌后开辟根据地,贡献和作用不可估量。这支部队在抗战中后期被抽调组建机动作战旅,成为晋察冀最早的野战部队。军区首长从红军时期就领导这支部队,经历抗战8年,是有感情的。

当部队离开晋察冀后,一路挺进冀热辽,跨过山海关抵达锦州。

此时的锦州聚集了多支部队,也是比较忙乱时期,有从冀东来的,有从冀中来的,也有南下半路转入东北的,还有从延安来的。因为都隶属不同根据地,部队也没有来得及进行整编,每支部队各自负责各自队伍。

当时,前来东北的部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武器装备,以及各种物资。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东北武器甚多,像丁盛部队一路走过来,把武器都留在老根据地了,可以说是徒手去的。行军的方式也不一样,有走路的,有爬火车的,总之能快就快,能省劲就省劲。

该部4连从承德把火车抵达锦州,到锦州后被李运昌给改编到其他部队去了。当丁盛赶到后,内心还是非常生气的,找旅长反映,怎么能这么做简直是乱弹琴。他认为改编别人部队,至少应该给人家的领导打个招呼吧,怎么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少了一个连的编制。

实际上,李运昌也是没有太多办法。

李运昌部是最先抵达东北,接收各种物资和发展部队的。部队扩兵速度很快,而且都是清一色新部队,队伍成分极为复杂,而且没有战斗力,因为时间紧迫,也来部队进行整训,怎么办,只能将老部队给拉过去,分到新部队当骨干。

丁盛这支部队非常能打,而且是老底子,就这样在特殊时期被分编出去了。他当时也不好办,尽管有些生气,但还是服从了。毕竟部队不是某一个人的,都是为革命做贡献。

当各路部队聚集在锦州后,李运昌将部队整编,欧富致部、丁盛部、沙克部以及文年生部一个团,李运昌部特务团,以及冀东部队整编为3个旅,丁盛的27旅就是1团与沙克一个团,李运昌特务团组建起来的,他担任旅长。

李运昌把特务团都给他了,不能说人家是本位主义,而是一切为了工作,为了革命,以老带新改造部队。

4 阅读:399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