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别忘了“1插2扫3吃4放”,民俗传统不丢,驱霉运纳福气

市井觅食记 2024-04-03 02:01:41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时间总是飞逝,明明感觉才刚过了春分,就又立刻到了清明时节。清明正是大自然间生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冬日残留下的阴气基本全部衰退,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之象,绿意盎然,百花盛开,让人对户外充满了向往,故而从古人开始,就留下了清明外出郊游踏青的习俗。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着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内涵,所以自唐代起就开始备受重视,也有了不少的传统习俗。明日就是清明了,建议大家还是要遵循老传统,别忘了:1插2扫3吃4放,给自己和家人驱霉运纳福气,顺利安康过春季。

1插:插柳

俗话说“清明不插柳,家败子不兴”,在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千万别忘了插柳,这一习俗其实由来已久,但民间关于它的说法也是略有不同。有的说是插柳是为了纪念教百姓种植五谷的神农氏,柳树的生命力强大,就像人类一样,年年插柳都能处处成荫,这也意味着中华儿女的代代相传,所以大人在清明节带着孩子去插柳,象征着未来家庭兴旺,子孙满堂。

还有一个说法则是古人认为柳树能够帮助人们避灾驱祸,保佑平安,因为在北魏贾思勰所编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有写到“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而清明本身又是一大祭祖节日,所以很多人也都比较认同这一说法,就会主动去折柳枝来插柳或是戴柳,希望柳条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去除霉运和晦气。

2扫: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肯定是清明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习俗了,很多人家都会早早的与家人商议扫墓的时间,要准备哪些东西,又如何去?毕竟“追终慎远、感恩祖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作为一年中的第一大祭祀节日,大家都是要特别认真的去对待的,为去世的亲人擦干净墓碑,再供奉一些食物酒水,烧一些纸钱,以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想念之情。

不过清明节祭祖扫墓也有颇多讲究,像在时间上讲究前三后四,不过未时,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至后四天内都是可以去为亲人扫墓的,但当天最好不要超过下午三点,尽量在早上八九点太阳升起的时候去扫墓。另外,家中若是有孕妇、体弱的老人以及幼小的孩子是不宜去墓地的。

所携带的供品,也要注意不要带寓意不好的梨或是成串的葡萄、桂圆等水果,还有破损的纸钱也不要带,不能把在世之人的照片、衣物带去墓地烧掉,这些忌讳最好遵守,不然按照老人的说法,是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3吃:吃寒食

在唐朝之前,清明只是一个小小的节气并不受人重视,人们更在意的是过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这个节日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立下的,当时他还要求每到这日当地百姓都要禁火吃寒食,所以人们都会在寒食节之前,准备一些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寒具,还有冷食糕点等食物放在家中,然后在寒食节的时候拿来饱腹充饥。

后来清明节逐渐兴盛起来,人们开始将两节合并在一起过,寒食节的食俗也融入到了清明节里,所以大家在过清明的时候,也别忘了买些或做些寒食吃,比如青团、馓子、凉面、凉糕、绿豆糕等都可以,在食用的时候也顺便把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故事和众多习俗讲给家里的孩子听,让他们不要遗忘了中国这些传统节日。

4放:放风筝

清明时节正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候,所以从古代起人们就有了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提前两三日,大人一起带着孩子用竹子、纸和细绳等一些材料做成各式各样的风筝,然后等到清明的时候去田野里快乐的放风筝。

今年的清明假期,气温也非常的舒适,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也可以去给孩子买个他们喜欢的风筝,午饭后带着他们到公园、广场或是郊外去放风筝。春天多在外面跑一跑,接近一下大自然,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既能使心情变得愉悦,也有益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还能增加亲子间的互动,拉进关系,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老井说——

清明节前后,也要多注意饮食,因为这个时节雨水会增多可能湿气会比较重一些,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山药、薏米、莲子、赤小豆、板栗、胡萝卜、洋葱等,另外春季也要多注意养肝护肝,晚上最好不要熬夜,然后多吃些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早晚多用五谷杂粮煮粥喝,对身体比较有益。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4 阅读: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