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为何甘愿当张居正的“小跟班”?

华太师 2024-01-02 11:36:18

说起张居正,人们最能想到的是他的变法。在万历登位初期,通过拉拢李太后和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成为明朝朝廷权力仅次万历的大臣。

他的变法虽然未能彻底扭转明朝的颓势,但至少为明朝续上了一口血,而张居正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政事上,在军事上的表现也同样亮眼。

张居正入阁后的军事部署

在隆庆元年,张居正已经和同事高拱一起进入内阁,当时他除了是内阁成员,还是东阁大学士和吏部左侍郎,虽然此时朝政是由高拱把持,张居正只是作为属下从旁协助,但已经开始参与明朝各地的军事部署。

隆庆在位时期,通过开关措施,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在加上嘉靖年间对倭寇的清剿,此时的明朝海边匪患威胁已经大为降低,在沿海地区趋于稳定之后,张居正等人需要考虑的,就是北方军务的防御。

辽蓟督师一职,就是专门负责辽东,也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工作,当时担任这一职位的是谭纶,此人是嘉靖年间的名将,和戚继光一样,曾在浙江地区与倭寇战斗,后又在四川、两广地区担任总督,在军政上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隆庆时期,为了加强京畿到山海关的防御工作,谭纶就和当时的给事中吴时来建议,能否调浙江的戚继光到辽东,并且让他率领一部分的浙江军队作为他的直属,由戚继光直接训练和指挥。

这个政策可以说相当冒险,要知道明朝对武将的防范心态不比宋朝时候的差,让戚继光独立领导一支军队,很有可能会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风险。

然而张居正看到这份奏折后,没有多考虑就批准了,主要是当时辽东确实不太平,有了之前嘉靖年间的蒙古军队侵袭的先例后,明朝对东北的防护也紧张起来,虽然隆庆年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但小的骚乱仍不时爆发,张居正此时需要考虑的,是防止东北的骚乱恶化,因此在重点地区放权给优秀将领,让其方便行事,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是最好的选择。

戚继光如何解决辽东的防务问题

古代中原王朝面对异族作战,最担心的并非战场的正面交战,而是草原上的游击战,尤其在王朝中后期,当朝廷无法阻止大规模的骑兵去草原对敌寇作战时,依托城墙防守就是最好的选择。

张居正在批准了谭纶等人的建议后,戚继光也到了辽东赴任,戚继光在任上除了加强军队训练,还注重防御措施的建设,他当时提出要在边墙区域多加一千多座墩台,每个墩台派一百多名士兵进行防御,以加强边墙间的信息往来和存储食物。

许多大臣听到这个建议后,都担心这钱会花的不实际,不少人认为与其加强城墙建设,不如改善一下军队的兵器质量和数量更为合适。

然而张居正并不这么认为,辽东相当京畿的前沿阵地,是京城的门户,防守才是重点,因此在征得皇帝的同意后,立即拨款给戚继光进行墩台建设,在戚继光的督造下,墩台建设顺利完成,边墙的防御也得到改善,在后金崛起之前,明朝的边境一直都没有什么大动荡。

戚继光镇守辽东的战果

万历登基后,张居正与冯保合作,成功挤掉高拱,上台坐上首辅的位置,这时的戚继光仍在辽东任职,或许是嘉靖年间的蒙古人入侵,让许多人对明朝起了轻视之心,有一位叫朵颜的蒙古部落首领,就带着十几万人打算来戚继光的地盘碰碰运气。

戚继光常年征战,哪里会害怕,在查清楚对方的来历后,提前安排一支军队在喜峰口附近,等到朵颜带领部队刚到喜峰口,戚继光就立刻率兵从关内杀出,埋伏的军队也同时响应,彻底将朵颜的军队击败。

在墩台建设完工后,朵颜的部下又打算再过来进攻,但第二年的战斗败得更惨,连首领也被活捉,直到部落领头人之一,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归还所有被劫掠的牲畜后,戚继光这才同意把部落首领放回去,同时立下协议,以后蒙古部落不能在戚继光的地盘劫掠,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戚继光镇守辽东十六年,没有战乱反遭诬陷

戚继光在辽东作战超过十六年,因为张居正当政时期的支持,仕途一直非常顺利,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一些朝中大臣的不满,他们在朝堂上造谣戚继光,认为对方在辽东主管军务期间,这么多年都没打过几场胜仗,每年朝廷拨给辽东的钱粮纯粹浪费。

张居正作为多年的老官僚,哪里会不懂这些官僚的用意,于是在朝堂为戚继光做起辩护,表示戚继光这么多年没有打胜仗,证明辽东地区在戚继光的管理下十分太平,外族不管在辽东之地动兵,如果辽东常年打仗,那么京都的安危就有大问题了。

张居正在军事上的战略眼光

戚继光能听从张居正,除了对方在政务上的支持,还因为张居正有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张居正本人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在军政的战略眼光却不比常年征战的将领差。

比如有一次俺答孙子逃亡大明,当时的山西总督担心此人会引发俺答出兵,于是连忙向朝廷汇报此事,当时高拱还在和赵贞吉争权,此事就落到张居正头上。

张居正得知此事后,立刻写信给总督王崇古,问明那位叫汉那吉的身份、投降原因和携带人数后,便安排其先做好战争准备,同时给汉那吉最好的衣食用度,最后再向俺答表明他的孙子是仰慕华夏文化才过来,并非自己引诱,但如果想要回自己的孙子,必须先将背叛明朝的几名将领交出来。

在张居正的安排下,俺答失去了出兵的理由,加上明朝早就做好战争部署,俺答也只好退兵,由此可见张居正如果从军,恐怕成就不比戚继光差,也难怪戚继光对此如此佩服。

0 阅读:189

华太师

简介:激流文化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