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接连闯祸,部分厂家的推波助澜,成了罪魁祸首?

汽车情报 2024-05-11 12:12:05

所谓智能驾驶,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现实生活中,对智能驾驶的看法呈现两个极端。看好者对其完全信赖,尤其是看到马斯克旋风式访华后,FSD这枚“大杀器”有望在国内解禁,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而不信任者则被一则又一则血淋淋的案例所警醒。从前段时间某网红新能源车高速行驶时撞上了一台疑似停在道路最内侧车道的道路养护车,再到某网红奶爸车误将汽车广告识别为真车,导致车辆高速路上紧急刹停,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他们的灵魂拷问,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冰冷的系统?

这就是智能驾驶当下在舆论端的割裂现状,信的人不顾生命危险,拍摄各种脱手使用智驾的视频;而不信的人则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无声地控诉这种行径,怒斥其为无脑做法,不仅害了自己,还危害了公共安全。

对于新生事物存在争议,这再正常不过,但忧心的是,在这个“群魔乱舞”,为了流量不惜一切代价的时代,一些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带节奏,成为镰刀下的韭菜,更严重者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亟待整个行业认真对待的事情。

部分车企推波助澜,成“罪魁祸首”?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而当下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的角逐,也就是聚焦在智能化这一领域,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智能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势必造成赛道的愈发拥挤,尤其是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众多车企都在挤破脑袋想办法突围,这种情况下各种夸张的言论或者宣传字眼便层出不穷。

比如某车企大佬在公开场合自信地喊出“智驾比人驾安全10倍!”,尽管网友一再质疑这个10倍数据是如何得出来的,是否有科学依据?

再比如某车型海报上居然大胆地标注了自家智能驾驶“无惧分神”,对于此,部分网友表示是否等同于自己开车也不用担心分神?

同时还有车企在宣传自家智驾各种全球领先,但却在海报的左下角标注了2.0视力都不一定能看清楚的小字说明;

更离谱的还有某车企让美女坐在驾驶席,边自动驾驶边化妆,为了博流量几乎没底线......以上只是举了几个典型案例,你只要在网络搜索相关关键词,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有很多。

也正是在这些汽车品牌的“推波助澜”下,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将现在的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划上了等号,于是就有了短视频平台那些让人震惊不已的骚操作。

比如有驾驶员把饮料瓶别在方向盘上,以绕过辅助驾驶系统的监测;车流如织的高速公路上,有驾驶员坐在驾驶席睡大觉,任凭智能驾驶自己操作;还有驾驶员为了博流量,专门找了台大卡车当障碍物,用90km/h的时速去撞,然后发短视频炫耀;甚至有驾驶员把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遮阳挡打开,让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盲开……

这些魔幻操作让人匪夷所思,正如不少网友感慨的那样,这些车主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他们没有成为马路上的又一个教训,才有机会感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不止于此,笔者近期在走访郑州正弘城几家新能源汽车展厅时,发现绝大多数销售顾问在讲解智能驾驶时普遍存在夸大智驾功能的嫌疑。

直观表现在他们会介绍自家智驾各种领先,但未介绍更多智能驾驶的适用范围(如AEB工作时速范围)等,甚至有的智能驾驶系统还存在种种问题,诸如小概率会突然不工作、退出,但在一些销售口中就变成了不需要驾驶员干涉的自动驾驶。

一言以蔽之,目前市面上不少车企宣称的所谓智能驾驶,本质上仍然是以驾驶员为主导的辅助驾驶,离完全解放双手还有很长距离。但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中,为了吸引流量和博眼球,不少车企在宣传上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不惜以身试“驾”,这揭示了当下智能驾驶领域存在的各种乱象,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

智能驾驶能减负,但不能帮忙“做作业”

针对此,笔者咨询了汽车情报·中国汽车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律师、北京炜衡(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华,倾听了一下专业律师的观点。

在秦律师看来,根据我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NTCAS)归口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分为0到5级共6个级别,当前我国法律允许汽车采用的智能驾驶系统均为L1或L2级别,也即组合驾驶辅助,L3-L5级即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才能称为高阶自动驾驶。2023年11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方才开展准入试点,部分车企取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但目前不少车企在宣传时对组合驾驶辅助技术进行了夸大,大部分车企都对该技术冠以L2+、L2.9或L2.999(无限接近L3.0)等称呼,并在宣传中声称为智能驾驶功能,该种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

“在组合驾驶辅助技术下,驾驶员仍是车辆的控制人,同样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人。故消费者在购车时应擦亮眼睛,甄别车辆的实际的自动驾驶级别,不要为车企宣传的噱头买单,更不要被这种宣传误导。要时刻牢记自己才是车辆的控制者,应时刻注意道路情况,不要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系于目前并未达到高阶智能驾驶的系统之上。”秦律师进一步说道。

与此同时,头部汽车垂媒懂车帝原创视频主持人@懂车大柯基东门 也在社交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智能驾驶一旦出了事,就得驾驶员自己负全责,因为说明书免责都写得非常清楚。还有就是不要过分相信所谓媒体演示,因为那些演示一定是过滤了很多东西,只是针对一些特定场景,并非现实复杂路况。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驾驶辅助系统往往速度越快越危险,也越容易出问题卡bug,并且时速超过100km/h的话就不要指望AEB主动刹车,因为超越速度极限的情况下很多车的AEB是不响应、不干预、不动作,虽然各种NOA会稍好,但也无法应对过于复杂的事故场景,70km/h追尾不是闹着玩。总而言之,对自己生命负责、对家里人生命负责、对他人生命负责,这东西是减负的不是替你做作业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工网在近期刊发的一则《自动驾驶应警惕过度宣传》报道中提到了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即目前多地已经明确规定车企应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多数车企也都在使用手册上标注了“驾驶员需保持对车辆周围环境观察”,但这还远远不够,相关车企应该在宣传上更加严谨规范,对用户进行自动驾驶分级教育,明确相关必要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的确,虽然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始终要摆在核心位置。

【结语】智能驾驶是对传统驾车方式的升级,它能让出行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包括笔者在内,在体验完智能驾驶后,对其掀起的这场“智能化革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但透过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意外事件,同样让我们揪心不已,智驾功能必须以安全为核心,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潜在事故风险及责任归属问题必须被摆在台面,且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否则智能驾驶这个“天使”会在一瞬间变成“魔鬼”,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4:36

    识别错了120刹停,总比某界115识别不了追尾丢了命强啊!

    四分卫 回复:
    三断敞篷车就不要再夸了。
  • 2024-05-12 09:57

    小便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2024-05-11 19:36

    神一样的男人  看见特斯拉玩自动驾驶国产也跟风玩,山寨永远是山寨,手机随便山寨出不了人命,山寨自动驾驶那可是要死人的!吹吹牛逼堆堆彩电冰箱大沙发就行了,乱堆智驾那真是谋财害命。

  • 2024-05-11 12:48

    安全属于豪华,标准版不配[呲牙笑]

    用户13xxx48 回复:
    问界:你在说我?

汽车情报

简介:中国汽车媒体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