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被低估的名臣——张之洞

吴聊的历史 2024-01-29 17:58:14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因此对清朝的历史大家多少都能说上一些,而且相比起满族的那些人名,汉族人名确实更方便记忆,因此晚清四大名臣知道的人还是挺多。

但是这晚清四大名臣其实也没有官方的说法,一直比较主流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但是如今在有些文章观点里面竟然看到一种说法,认为张之洞不配和其它三人并列,真是小看了张之洞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贡献。

首先张之洞在上面四人里面,年龄本身就是最小的,比年纪最大的曾国藩小了二十六岁,接触到的新知识是更多的,办的洋务成果也是远远超过李鸿章的。

在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期间,武汉的发展一路超越天津、南京、广州,成为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他办的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是真正做实事的重工业,比李鸿章当时洋务运动的得意之作江南制造局不知道强了多少。

毛泽东同志后来对张之洞有过一个评价:“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而且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依靠湘军得势,左宗棠也是受到曾国藩提携,三位都是靠着枪杆子得势,但张之洞和这三位完全不同。

张之洞本身就是知府之子,二十六岁通过科举中探花入仕,前面十几年都是言官,而且一直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对于李鸿章的贪腐品行以及主和政策都很看不上,常常弹劾李鸿章。

李鸿章还曾言:“香涛(张之洞)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觉得张之洞是纸上谈兵的书生气,根本和自己这种为大清真正做事的人没法比,有种《大明王朝1566》里面严世蕃,那种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担着的既视感。

张之洞得知此言也是反击到:“少荃(李鸿章)议和两三次,乃以前辈自居乎?”因为张之洞是坚定的主战派,当时的中法大战就是张之洞极力主张,后面又亲自请出老将冯子材获得了镇南关大捷。

张之洞虽然不是枪杆子出身,但是反而比淮军出身的李鸿章要更加主战,而且也一直在落实自己的主张。

当初武昌起义能获得成功,也是因为获得了张之洞的这份“遗产”。张之洞当时经营武汉留下的充足府银、大量军械、以及一支高素质和高觉悟的新军队伍,都成为了后面武昌起义能成功的核心因素。

张之洞这一生,克己奉公品行无亏,节俭不下于曾国藩;大兴洋务修路办厂,成果远超过李鸿章;中法战争不卑不亢,爱国不弱于左宗棠。

对大清而言,张之洞直到生命尽头都还在为国思虑,不愧于大清。对后世而言,张之洞努力的成果成为了革命的燃料,福泽于后世。

8 阅读:449
评论列表
  • 2024-02-06 22:50

    李鸿章和张之洞比?李鸿章算个屁啊!

吴聊的历史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不同的角度再看看历史上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