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贵阳㉘】光绪帝钦点的戊戌变法“操舵手”:贵阳人李端棻

贵阳网 2024-05-09 11:14:16

《读懂贵阳》推出第二十八期:

戊戌变法领袖

贵阳人李端棻

走进贵阳,读懂贵阳。

戊戌变法,作为一次爱国救亡的变法维新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戊戌变法中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康有为称他“抗疏维新冠九卿”,梁启超称他是“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他就是百日维新的幕后“操舵手”,贵阳人李端棻。

李端棻纪念馆内的李端棻雕像

1833年,李端棻出生于贵阳勇烈街。1889年,李端棻出任广东乡试主考,正是这场考试让年过五旬的李端棻与17岁的考生梁启超相识并结下了“忘年交”。

之后,梁启超赴京。在京期间,李端棻对梁启超竭尽所能悉心教导,在李端棻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改革救国志向更加坚定,思想也逐渐成熟。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最终腐败无能的清廷战败,即将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集结十八省举人集会,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序幕。

康有为(左),梁启超(右)

现存当时上书的题名录共计603人,贵州就占95人,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地处偏远、政治相对落后的贵州,竟有如此多的举人参与上书,李端棻的作用不言而喻。

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中国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变法迫在眉睫。但因这封书信言词激烈,无人敢为代递,只有李端棻挺身而出,力主变法维新。康有为的上书之路才终于被打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纳康有为建议,颁布了震惊中外的《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开始了戊戌变法。光绪帝还钦点李端棻任新政“操舵手”(首席顾问)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任顾问官。至此,推行新政的首脑集团组建成功,基本上都是李端棻所举荐的人才。

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然而,随着维新运动的快速推进,已触探到慈禧太后的权力底线。慈禧快速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政,仅仅维持了103天的百日维新也就此夭折。而李端棻这位从旧体制中站出来的改革先锋,也被革职流放新疆。

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的洪流从不因人力而停留。1901年,在中外种种势力的裹挟下,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不得不宣布实行“新政”,实施李端棻所提出的教育、政治等改革,改革内容中多处与戊戌变法所提近似。

位于南明区永乐乡的李端棻墓

虽然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并未改变当时清廷的腐败落后,也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李端棻等人的竭力推动下,才唤醒了新一代中国人的思想觉醒,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添了一剂强力的“加速剂”。

文字:李奕璇

主播:马铮

摄像:杨晓伟 张强

图片:杨阿敏

设计/剪辑:林虎 曾玉璇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