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江西涌现王安石、曾巩等众多名人且十分富庶,但随后盛极而衰

史海撷英 2024-03-06 17:51:24

距今一千余年前的北宋,经济繁荣程度远超现代人想象。英国作家麦迪森曾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当时北宋的GDP预计占全球的1/4以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北宋出现了很多繁华地区。除了大家熟知的汴京和临安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经济强省,它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宋朝时期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异常活跃,即便农业生产仍然占据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但茶叶、瓷器等商品却是对外贸易的核心,而这些外贸产品至少有一半出自江西。这一点在《宋会要辑稿》中可以得到证实,据记载江西的粮食、茶叶产量,在两宋时期至少占据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据《宋史》记载,自唐朝开始因经济中心南移和人口迁徙,让江西得到了较早的开发。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育水平自然也会得到很大提升。故此,江西还是一个盛产文化名人的风水宝地。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都是江西人。值得一提的是,两宋时期的状元、宰相和文学家,至少有一半来自江西。故此,民间一直有“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的说法。江西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古训,再加上江西人骨子里的勤劳和智慧,所以才创造出了独属于江西的辉煌。

按理来说,从两宋至明代的400余年间,江西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还是一个高官和名人辈出的地方,本不应该就此衰落,但任何事物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规律。

自元、明两朝之后,包括江西在内的诸多南方省份都开始逐渐衰落。尤其是曾经富庶一方的江西更是逐渐失去了主角光环,继而沦落为排名靠后的省份。

从客观角度来讲,明清时期江西的经济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不过自明初大移民起,江西的本地人口在政策性迁徙之后,便开始逐渐出现了衰落的苗头。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基数,正所谓人多力量大。

早在明朝初年,受战乱和天灾影响,导致很多省份都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状。为了实现各省均衡发展,不至于让土地荒芜,不得不从人口基数较大的江西外迁人口。当江西的人口不断向外省迁徙之后,就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江西逐渐没落的一个突出原因。

清朝中前期,江西的经济水平仍然名列前茅,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朝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变成了逆差,继而导致国内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重挫。其中,更是对江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原因是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瓷器、茶叶都是对外贸易的抢手货。但是到了清晚期时,在贸易逆差的影响之下,列强以极低的价格疯狂收购茶叶和棉布,继而导致江西当地的工商业遭到了重创。尤其是随着列强控股的工厂拔地而起之后,江西的经济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继而导致农民、手工业者纷纷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瓷器

另外,瓷器原本是清朝时期最畅销的国货,但在列强的肆意掠夺之下,反而成为了桎梏江西等地区经济发展的枷锁。

当洋货在江西地区不断泛滥之时,当地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老百姓的利益被列强疯狂压榨,以至于出现了生产越多越赔本的现象。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要素,那就是清晚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江西作为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在连年战乱的影响之下,导致当地的经济元气大伤。再加上清廷为了赔偿列强的战争赔款,不断提升各种苛捐杂税,这不仅让早已遍体鳞伤的江西雪上加霜,而且也彻底剥离了江西经济翻身的基础。

最后,传统商道遭到严重破坏之后,江西又失去一个重大历史转机。在抗战时期,京汉和粤汉两条铁路开通之后,江西的交通运输业随即变得门可罗雀。尤其是1957年京广线的落成,也让江西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契机。

0 阅读:2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