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令进攻张家口,聂荣臻建议战略性撤退,两年后攻守易型

愚鉴 2024-05-08 12:24:35

1946年,蒋介石下令进攻张家口,聂荣臻得知情况后,请求中央批准部队进行战略性撤退。

毛主席对此十分认可,并表示现在的撤退是正确的,未来张家口还会是人民的。

那么,聂荣臻为什么建议部队撤离张家口,未来张家口又是如何解放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了张家口,并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统治,人民饱受日军的压迫,张家口珍贵的资源也被日军掠夺。

到了1945年8月,日本政府已经无力挽回注定失败的结局,无奈之下,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并要求各地的日本军队放弃抵抗。

尽管日本已经投降,但是在中国本土还有不少残余的铁军在负隅顽抗,其中,张家口就驻扎着一批拒不投降的日军。

为了早日将日军驱赶出中国,毛主席在同年9月发布通告,命令八路军准备进攻辖区内的日军,争取抗战的全面胜利。

与此同时,中央还下达指令,如果日军在限期内不投降或者负隅顽抗,那么八路军务必将敌人完全消灭。

在中共中央下达进攻命令的同时,蒋介石也打起了张家口的主意,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蒋介石命令傅作义率领部队前往张家口,企图与八路军争夺张家口的归属权。

当时中国、苏联和蒙古国是同盟关系,中国军队在进攻日军时,苏蒙联军也在配合作战。

因此,中央决定组建一支骑兵部队快速北上,与苏蒙联军取得联系后,共同进攻驻扎在张家口的日军。

不过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还没有等到骑兵部队与苏蒙联军商议好具体事宜,中央就下令立刻进攻张家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接到命令后,我军先是派遣代表催促日军出城投降,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军暂时没有进攻。

等到第二天,我军再次派人催促时,日军却回复说不向我军投降,只向蒋介石的军队投降,这个结果,让我军代表十分生气。

鉴于傅作义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且已经逼近张家口,我军随即向负隅顽抗的日军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什么作战意志,根本无力抵抗我军的进攻,一番激战过后,我军成功占领了张家口和万全城,共计歼灭敌人2000多人,缴获大量物资。

得知我军占领市区后,傅作义率领的国民党部队就没了进攻张家口的借口,只能就此作罢。

又过了近三个月,我军陆续收复了张家口境内的所有县城,这标志着张家口全部被我军解放,对日后东北地区的解放和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之后,中央对解放张家口的部队进行了嘉奖,并成立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同时任命聂荣臻元帅为书记,负责治理刚刚解放的张家口。

遗憾的是,尽管我党在张家口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因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中央最终不得不作出暂时放弃张家口的决定。

1946年,蒋介石下令进攻张家口,聂荣臻得知情况后建议部队战略性撤退,对此毛主席支持撤退,并表示这是暂时的,未来张家口一定属于人民。

那么,聂荣臻为什么建议部队撤退,毛主席又为什么会支持聂荣臻的建议呢?

张家口解放后,蒋介石其实对此非常不满,但是当时抗日战争刚刚获得胜利,人民的情绪空前高涨,此时如果和我党翻脸,对蒋介石是不利的。

因此,蒋介石暂时忍住了进攻张家口,在和中共中央签署和平协定后,蒋介石就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发动内战。

在蒋介石积蓄力量的时候,中央也加快了张家口解放区的建设,不仅从延安派来了大量的干部,还将晋察冀解放区的党政机关和军区司令部迁到了张家口。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张家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军事、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均有卓著的成效,在当时被称为第二延安。

可惜,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1946年6月,蒋介石就单方面撕毁了和平协定,向各个解放区发起了进攻,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良好的张家口。

战争初期,我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据统计,战役的前40天内,我军共歼灭8000多名敌人。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傅作义率领部队参战,在大同集宁战役中,傅作义抓住了我军的失误,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次失误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张家口的好局面顿时消失,而且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尴尬处境。

此时,想要坚守张家口是非常困难的,国民党部队虽然损失不小,可是后续兵力充足,如果我军在张家口和敌人展开决战,其结果一定对我军不利。

蒋介石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下令让傅作义加紧进攻张家口的速度,打算引诱我军在张家口和国民党部队决战。

情况危急,聂荣臻元帅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如何处理这一重要的问题。经过研究,聂荣臻元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战略性撤退。

事关重大,聂荣臻元帅立刻将自己的建议上报中央,请求中央做出决断。

毛主席看到聂荣臻元帅的分析后很是赞同,尽管张家口对我党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放弃,反而会有更大的损失。

1946年9月18日,中央复电聂荣臻元帅,表示同意聂荣臻元帅的建议,并要求聂荣臻元帅迅速做好撤退的准备,并做好善后的工作。

同年10月,中央下达了同意撤退的命令,蒋介石就这样没费多大力气地占领了张家口,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群众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张家口的胜利,使得蒋介石有些忘乎所以,他认为解放军根本不足为惧,因此召开国民大会,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蒋介石不知道的是,仅仅过了两年,他眼中的大好局面就会变成一地鸡毛,张家口也会再次属于人民。

1946年,蒋介石下令进攻张家口,聂荣臻元帅经过分析,认为此时最佳的选择是撤退。

毛主席十分支持聂荣臻元帅的决断,并表示如今的撤退是明智的,将来张家口还会是人民的。

那么,中央放弃张家口后发生了什么,张家口后来又是如何解放的?

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后,不仅没有获得民众的支持,反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感,就连国民党内部也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到了1948年,解放战争的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部队的战斗力也有所下降。

为了彻底扭转局势,中央决定将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了华北解放区,我军的实力也因此提升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解放区期间,聂荣臻元帅提出要给华北解放区组建一个炮兵旅,未来在攻坚战中一定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华北解放区正式成立后,中央就下达指示,要求华北解放区的部队进攻傅作义率领的国民党部队,尽可能地削弱国民党的实力。

在冀热察战役、保北战役、晋中战役等大型战役中,华北解放区的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共歼灭十万余敌人。

1948年11月,在华北解放区的配合下,全国的局势有了较大的变化,国民党的兵力优势已经消失,解放军已经有能力发起反攻。

此时,中央认为华北地区的部队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牵制,而是应该主动发起进攻,争取早日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傅作义率领的部队共有60多万人,并且兵力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中央决定发动平津战役,将傅作义部一口吃掉。

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傅作义的部队全部陷入我军的包围圈,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将领,就是聂荣臻元帅。

同年12月,新保安战役打响,在这一战中,傅作义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傅作义用作谈判的筹码就没有多少了。

驻守张家口的国民党军队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放弃张家口,打算从大境门逃到绥远。

在逃跑途中,这批国民党军队遇到了阻击的解放军,经过激战,国民党部队战败,张家口也就此第二次获得解放。

这两次战役结束后,傅作义备受打击,已经没有心思再和解放军作战,这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

得知张家口再次解放时,聂荣臻元帅和党中央的领导人都感慨万分,当年战略性撤出张家口时实属无奈,蒋介石也因此变得嚣张跋扈,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可是两年之后,蒋介石的嚣张气焰就再也看不到了,敌我力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保存自己,未来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这就是当年聂荣臻元帅建议战略性撤退的理由。

1 阅读:104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