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贞为何可以稳当十年皇帝?乱世问题虽然多,但谁让后梁底子好

梨评历史 2024-04-27 12:54:34

五代乱世,皇帝如犹如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仅仅五十三年,中原地区就出了五个王朝十四位皇帝,这些皇帝被杀的被杀,被废的被废,直接导致每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不过四年。

但梁末帝朱友贞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草头天子称王的时代,居然稳稳当了近十一年的皇帝,直接占据了五代五分之一的时间。

五代乱世,朱友贞居然能当上十一年的天子

你要说朱友贞是一代明君吧,但他是靠弑杀兄弟上位的,对功臣将领的猜忌成都丝毫不逊其父朱温,其他弟兄们也有样学样,时不时就反叛一下,严重内耗了后梁的国力。

但你要说朱友贞昏庸残暴吧,但他又在内忧外患中在位十一年,甚至亡国后可以以身殉国,不得不说朱友贞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朱友贞为何可以稳当十一年皇帝?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朱友贞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起兵诛杀了弑父的朱友珪,时年二十六岁。

朱温灭了大唐,自己却死于儿子手上

虽然朱友贞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登基,但本质上还是弑君,也没有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地方实权派不服的大有人在。

好在他仰仗的后梁王朝并不弱,毕竟朱温临死前已经摸索出了朝廷强而地方相对弱的优势格局。

那么后梁朝廷到底强在哪里呢?首先就是朝廷直辖的军事力量对地方藩镇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毕竟后梁本身就是一个藩镇起家的,藩镇会干什么事朱温门清,自然得防着一手,因此朱温继位后就着手削减藩镇可以自辟幕僚的权利,收回了一部分地方人事任命权。

除此之外朝廷可以不经过节度使府,可以直接下命令给藩镇属州,独立处理藩镇属州的事情和财政大权,相当于跳过藩镇节度使这一级。

这就导致地方藩镇没法凝聚力量对抗掌握朝政的朱友贞。

当然藩镇叛乱不是不存在,比如河中节度使、徐州节度使、兖州节度使就曾先后叛乱,但这三个藩镇的力量过于弱小,无法威胁到朱友贞的皇位,都彻底被朱友贞镇压。

其次就是军权分配上面的相对制衡,当时后梁禁军分为两个系统。

后梁疆域

一是以龙虎、羽林、神武、天武、英武和天威六军组成的六军系统,当然分左右厢,实际上是十二个军。

二则是以龙骧、神捷、控鹤、广胜等军组成的侍卫亲军系统。

其中六军又是后梁对外征战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有人兵权过大,后梁六军的兵权实际上是分散在各个统军的手上的。

至于侍卫亲军,出于守卫天子的需要,将兵权委与一人,但毕竟战斗力上和六军有差距,而且指挥使一般都是交由龙武军统军兼任,能担任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

因而想要利用禁军力量作乱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毕竟大概率会受到其他系统禁军的掣肘和钳制。

比如贞明二年(916年)二月,开封捉生都指挥使李霸率所部叛乱,朱友贞命控鹤军守宫城,然后命龙骧四军都指挥使杜晏球镇压了乱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叛乱李霸能够出动的骑兵居然只有五百人,可见侍卫亲军系统骑兵力量并不占优势

除此之外,后梁立国后外部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河东李存勖的威胁。

如此一来,只要朱友贞能够避免父亲那样没事就屠戮功臣的恶行,后梁君臣至少会在明面上维持一定的和谐,自然也就不会因为某些事情而反叛了。

毕竟后梁和河东李氏互相争斗了几十年,早就不死不休,双方有着深仇大恨,一旦李存勖打过来,后梁功勋宗室们的下场未必能好到什么地方去。

梁晋争霸几十年,早已成为死对头

况且朱友贞现在尚能给予他们荣华富贵,自己也可以时不时打河东赚取军功,即便成功赶走了朱友贞,也没人服自己,皇位也未必能够坐稳。

别看朱温称帝后如此残暴,但朱温好歹打了三十年的天下,朱氏在后梁内部还是有不少声望的,哪怕老臣敬翔都自称是朱氏老奴而已,何况其他人呢?

而除了朱温摸索出的一套治理方法外,老天也帮了朱友贞不少忙。

从朱友贞登基后,后梁第一代功臣将领如杨师厚、康怀英、牛存节、葛从周等等,纷纷于贞明二年(916年)之前去世。

可以说这帮不管在声望还是功劳上都是一等一的旧功臣离世,在一定程度上替朱友贞减少了潜在的威胁,当然这对于朱友贞坐稳皇位来说却可能是个好事,但对于后梁逐渐吃紧的军事形势来说却是一个坏事。

然而对于小朱来说无所谓了,现在一切以稳固皇位为主,其他后面再说,甚至这些老臣的离开也腾了不少地方,他们遗留的位置可以赏给其他人,然后利用他们帮助自己稳固统治。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光靠这些并不能让朱友贞能坐稳皇位,毕竟他本人也有一定的权谋。

他知道开封是自己的基本盘,因而推翻朱友珪后,他坚持在自己老巢开封继位,不愿意去洛阳办登基仪式,甚至连老爹去世后都没亲自去洛阳吊祭。

至于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祭天礼,朱友贞也拖着不去,直到继位三年后才在众人的劝谏下决定去洛阳举办祭天礼。

离开了开封,朱友贞啥也不是

但刚走半路,朱友贞听说李存勖大军兵临黄河了,立马返回了开封,而后几年里,再也离开过开封。

即便到了统治末年,李存勖大军即将包围开封的时候,他也没打算逃亡洛阳,因为他清晰的知道,开封就是自己的基本盘,离开了开封,自己啥也不是。

而除了坐镇开封,朱友贞也在后梁大军中安插了不少耳目监军,又安排张汉杰兄弟和赵岩作为自己人掌权朝廷内诸司,就是通过以内制外的方式控制着后梁国家最高权力。

而借着宗室朱友孜的谋反案,他又开始着手削除了宗室们的权力,将一帮诸侯王全部软禁起来,可以说其心机和手段并不输给一般的帝王,而朱友贞也绝非什么文弱的君主。

如果放在大一统时代,朱友贞的几招或许能够巩固自己的权势,但在乱世,只会让一些大臣们离心离德。

毕竟任用亲信就意味着和朱友贞关系的疏远的大臣将会彻底被边缘化,加上朱友贞猜忌之心颇为严重,到了统治后期,军国大事都交给信任的人,也因此导致不少奸佞混迹于中。

但朱友贞也没办法,毕竟奸佞虽然昏庸,但至少听命于自己的,其他大臣虽然能力不错,但忠心却打折扣,此消彼长下,不少后梁大家纷纷投靠老对手李存勖,顺便带走了不少机密。

一个两个还好,但大批量的出走,也让后梁国的局势岌岌可危。

李存勖奇袭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整顿好兵马的李存勖得知后梁空虚后,决定奇袭朱友贞,在诸多后梁将领的内附下,李存勖仅仅花了六个月时间,就顺利围困了开封。

朱友贞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殉国,至此后梁国覆灭。

末帝仁而无武,明不照奸,上无积德之基可乘,下有弄权之臣为辅,卒使劲敌奄至,大运俄终。虽天命之有归,亦人谋之所误也,惜哉——《旧五代史·末帝纪》

这是北宋初年史学家薛居正对朱友贞的评价,薛居正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是真正经历过五代的人,对朱友贞的评价也算中肯,远比欧阳修看得清楚和明白。

6 阅读:2041
评论列表
  • 2024-04-30 07:42

    对功臣将领的猜忌成都丝毫不逊其父朱温。他不猜忌重庆吧?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