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车”击穿新势力营销道德底线!

浩子观点 2024-03-16 17:03:08

把理想中的 MEGA比喻成“殡仪车”的现象,是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标新立异”的道德底线的一次冲击。

在雪崩中,没有一朵雪是清白的,但是没有一朵雪会觉得自己有罪。

在理想的新车型 MEGA推出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张与殡葬车相似的 P图,接着,公众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殡葬车上。

不少媒体直接指出,这是有人在幕后操纵,已经突破了市场的底线。

而以我的观点来看,夸张的营销是没有底线的营销,那么把理想 MEGA比喻成一辆棺材,就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 MEGA的丑闻只是网络上的一小部分,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做得很糟糕,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在各大新势力纷纷入场的情况下,关于汽车营销的讨论,已经从“创意”变成了“跨界”,再到“个性化”,这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不过,从一百万以下的豪车,到五百万以下的豪车,再到百万以下的豪车,这些都是造成殡葬车辆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在购买时,安全性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而 MEGA定位于高端 MPV,则更注重乘坐舒适性,这也就意味着,它的使用者会特别重视汽车的安全性。用殡葬车比喻,不但外形酷似棺木,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种种负面联想。

这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也是为了吸引眼球,这是一种毫无道德可言的行为,都是那些盲目跟风的新势力,自取其辱。

到底是谁的错?

其实,不少坚持正面宣传、严格报道的媒体,都在遭受着负面新闻和网络水军的双重打击,企业被恶意抹黑,被水军攻击,而媒体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客观地说,一些车企和媒体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目前许多汽车品牌都不能接受批评与建议,不管新闻报导的是真是假,是不是对企业的改善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凡是与公司有关的,都被归为负面新闻。与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很简单,要么删除,要么屏蔽,要么找水军转移话题。

而那些具备严谨报道能力的媒体,往往与汽车制造商有着较好的交流,但由于企业拒不对其进行批判,无法及时报导,致使一些消费者对传媒的内容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在制造话题方面,严格的媒体,自然要比那些没有底线的,更别说,他们还没有“吃瓜群众”的支持。

厂家对自己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让它说话,用钱砸它,严格要求传媒自己放弃自己的战斗方式,结果就是滋生了一片滋生黑媒体和水军的土壤。

而且,在 IT和新能源的介入下,一些新兴的电动汽车公司也在不断地尝试着颠覆式的创新,试图用无脑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种以频繁踩线为评价标准的舆论氛围,为殡葬行业、棺材店等恶意喷人事件的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谁对纠正错误负有责任?

殡葬车出事之后,很多网友都表达了愤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此事。

但是,我要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为了不让那些恶意抹黑的媒体和水军,汽车制造商们必须要主动出击,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势力在市场营销和创新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能因为一句话就否定所有人,就否定了最近几年在市场上的创新成果。

第二,面对媒体的恶意诋毁,汽车制造商应该充分利用法律力量,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置之不理,给那些黑心的媒体可乘之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造商自己有错在先,却要向媒体发出法律诉讼,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相较于那些被称为“黑媒体”的小规模“水军”,才是让市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的罪魁祸首;而在这场舆论战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就是那些“友商”。

曾经有一位来自传统车企的合作伙伴,无奈地说,比起一些新势力的“友商”,传统车企的管理更加严格,不会雇佣“水军”,也不会被公司的规章制度所禁止,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竞争对手的恶行,只是无法反击,被束缚住了手脚,陷入了困境。

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应该在汽车业内发起一场针对网络水军的行动,并对其进行法律监管,其实,我们也曾提出过反对恶意营销的建议,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小。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提高对消费者的法律监管,让汽车制造商知道自己的底线,而不是去请水军来进行反击,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何破解传统品牌的“囧途”?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传统豪华品牌的经销商抱怨说,因为传统汽车的产品实力比不上新势力,而且他们也不想在营销上花太多的钱,所以现在的舆论是一边倒的,当消费者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压力很大。

就拿理想和蔚来来说,抛开产品实力不谈,各种广告中都会用“碾压”、“超越”、“超越时代”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们对传统豪华汽车的优势。

与之相反,德国、日本等豪华汽车品牌最近几年都在削减营销开支,用来补贴经销商,但是,由于市场的疲软,他们的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地下降,这让他们的销售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陷入了一种又一次的降价促销的恶性循环之中。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汽车厂商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新势力,这就是所谓的以一己之力,打一国之力。

无论是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还是理想汽车的李想,亦或者是频繁为赛力斯宣传的余承东,亦或是蔚来的李斌,他们都是公司的掌舵人,拥有着调动公司所有资源的权力,同时也是市场的第一号人物。

而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层管理人员很少能够亲身参与到市场营销中来,并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

好消息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们并未退缩。前不久,长安集团总裁朱华荣在市场上的发言打破了这个圈子,成为了传统企业敢于尝试的一种尝试。

生在苦难中,死在安乐中。“打破底线”的营销模式,只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缩影。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即便产品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更新换代,也必须尽快进行营销升级,以最小的成本渡过市场空白期。

就算不能在市场上出手,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新的时代,保持自己的地位。

0 阅读:0

浩子观点

简介:多年自媒体运营者,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