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这个名场面:盛明兰是唯一看懂的那个人,她们都没看懂

琴琴旅游杂记[已注销] 2022-05-27 00:21:10

图片来源网络剧照,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写《知否》的剧评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盛明兰和盛家其他几个女儿的差距是如何一步步拉大的?

抛开主角光环,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是这一点:

真正能让人成长的,是对人生中的每一次关键事件的用心总结和复盘。

经历了,还从中有收获和成长的时候,下次再遇到此类事件,就不会觉得是麻烦了。

所以,人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考和不断积累这种思考很重要,这是普通人可以快速去抓取的东西。

《甄嬛传》里,哪怕如沈眉庄,家族已经有了根基,为了守住地位,她也要进行考前突击。

预演过才能减少一些面试时的恐慌。

而《知否》里的盛明兰,就是在不断累积着这种能力,最终才在人生的这场大考中收获满意的成绩。

1、遇到流言蜚语,任它清风拂山岗

明兰和小公爷谈恋爱这个事件,对于小公爷而言,不过是一次才子佳人的邂逅。

可是,到了明兰身上,就是痴心妄想。

这种跟身边所有人对抗的勇气,明兰刚开始是没有的。

直到她跟小公爷坦白:你这样做会毁了我以及我全家姐妹的名声,小公爷才明白这个麻烦事儿,于是立即承诺,我会娶你。

明兰也渐渐去承认自己的心。

但后面,小公爷和嘉成县主成婚的消息传开,明兰跟随大娘子去顾家吃酒席,余嫣红上来对明兰各种讽刺、嘲笑。

因为上位者邕王妃、小秦氏等人是不会把这个事儿挑给小明兰听的,跌份儿。于是就有了余嫣红专程来挤兑明兰的场面:“把你那点儿小心思塞回你娘的肚子里。”

明兰离开了席面,不再与这些人纠缠。

设身处地而言,这样的流言蜚语,对女孩子其实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但此时的明兰大概已经想清楚了,行得正,坐得端,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吃到小公爷专程为她准备的点心后,明兰的沉默就是她的态度,只要小公爷没有放弃,她就不会放弃的。

直到顾二送来了泥福娃娃,明兰才彻底失态,哭了起来。

顾二安慰她说,若是日后闲言碎语过多,或是议亲不顺,千万别放在心上,等我回来之后,替你教训那些嘴碎的。

人生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遇到流言蜚语的,既然管天管地也管不住别人的嘴,那就随他们去说吧。

这是明兰的态度,也是《知否》借盛明兰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

后面,威北候沈从兴的大娘子张桂芬陷入到婚姻的围城里,明兰去探望她、开解她,这位张大娘子才猛然顿悟:外面那些说你的,竟然都不是真的。

于是,她真心开始和明兰交好,澄园合府酒席上的不快就都过去了,两个人还成了好朋友。

总结:流言蜚语来临时,不必在意,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没准儿,这就是你日后劝诫别人的良方,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

2、对待上司和下属的刁难,要运用策略

明兰从孔嬷嬷教养事件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有一条是面对下属犯错不断时,要记得小惩无用,抓住最大的错处,狠狠责罚才是关键。

而后,当明兰开始管家,对于林小娘和王大娘子送来的眼线,她纵容了这些女使,让她们将自己的缺点通通暴露,当牵扯到王大娘子的核心利益后,王大娘子就来做处置了。

婚后的明兰管理小秦氏和婶婶们送来的仆从时也是这样的招数。

先按照官家的法子,将这些人的工作事项逐一登记,而后再次让这些人闹起来,等到事情闹大了就一锅端了。

还有一条是:须知一个人装睡,你是叫不醒的。但还有方法,抓住这个人最核心的弱点去敲打,用权威去压制他就好了。

顾二成为当朝新贵后,很多人都送来了重礼,明兰全部都收了,赖妈妈赶紧告状,小秦氏很快找上门来。

明兰搬出了官家的牌子,小秦氏就不好说什么了。

直属老板拿身份压人,那就拿老板的老板的身份压制她,去找一个更高级别的权威。

康姨妈在明兰怀孕时勾结小秦氏三番五次地找麻烦。

明兰拿盛老太太说康姨妈行事做派不正来回击;而后,康姨妈依然得寸进尺,明兰就直接戳出了康姨妈的把柄——立身不正,手上有人民官司。

很显然,康姨妈自己的名声坏掉了,就没有空来攀扯明兰了。

总结:下属小错不断,不要直接惩罚,等到大错时狠狠责罚;面对上司的刁难,搬出比上司更厉害的权威去回击;实在不行了,就找对方的把柄。

3、面对家族共同命运时,有自己的选择

孔嬷嬷教养事件中,明兰还明白的道理是:大家族的兄弟姐妹是共荣共损的,兄弟姐妹都犯了错,自己哪怕没有错也是错。

马球会上,墨兰要去和梁晗私会,明兰就扔泥巴到墨兰身上,开始了对道理的第一次实践。

而后,她成功地激怒墨兰划破自己的脸,把这件事儿掀开放在在盛纮面前,这是明兰的阳谋,也是她的第二次实践。

这个时候的明兰,已经不局限于孔嬷嬷的教诲了,她已经开始学习了借力打力。

明兰还成功地制造了梁家要急忙求娶自己的假象,逼得墨兰真的开始和梁晗私会,把林噙霜等人一网打尽,这是明兰的阴谋,也是明兰的最终实践。

虽然会被人说心机,但是明兰成功地给小娘报仇了,不是吗?此刻,明兰也并非不记得大家族共荣共损的道理,只是她已经做出了取舍。

明兰婚后也对顾二说过这样的话:咱们夫妻是共荣共损的。

要先把家里的事情收拾完了,再想着怎么把外面丢失的名声找回来。

总结:盛明兰比所有女生都厉害的一点在于,她是真的把孔嬷嬷教养事件当成了学习,还能融会贯通,学为己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世观。

4、面对学习,要用心,而非浮于表面

孔嬷嬷教养事件中,三个女儿,唯有明兰把课程上学习的要点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如兰在课堂上也没有好好听进,课后更是忙着睡大觉,觉得做茶真是艰难。

墨兰倒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但是回去了自己做还是没有成功,林小娘也没有办法教她,母女两个人还拌起了嘴。

而明兰的这点儿拙见,在后面的获得管家权时就派上了大用。

她把每日家里各方各处的开支用度都记录了下来,盛老太太问她记这些干什么,明兰说一是为了练字,而是为了学习管家理事的技能。

她还能从这些记录中查处纰漏,老太太拿着明兰记录的簿子对盛纮夸赞道,这就是有天分了。加上明兰的言论给你提了醒,你才从宫中脱困,这样的见识,家事上也能一碗水端平。

盛纮立即同意让明兰管家。

回到宥阳老家,在盛淑兰和离事件上,明兰管家理事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她去找行院的妈妈买到了花娘的籍契。

盛家人终于在“和离”的理字上了占了上风,淑兰得以离开虎狼窝。

所有的事件儿都是一环环扣下来的,虽然不能说明兰在课堂上的记录起了决定作用。

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她的学习是用了心的。

总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多思考,多运用,知识运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

5、总结

网上看到一段话:“经历永远大于你的成就。

你经历越早越好;

你经历越多越好;

你经历越核心越好。

设计什么样的经历,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知否》里,我最佩服的,就是盛明兰在盛老太太的辅导下,通过一个个关键事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处世观。

生活中,我们身边虽然没有这样的祖母,但书本、父母、身边人都是“祖母”的化身。

明兰的悟性也不是单靠祖母帮她完善的,而是她通过对事件的思考总结而得,尤其是从孔嬷嬷教养事件,她的收获最大。

能让普通人快速获得成长的,就是经历和体验,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经历才能走得更远。

我记得张德芬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必须自己亲身经历过了,才明白那些道理。

深以为然。

0 阅读:1

琴琴旅游杂记[已注销]

简介:一个70后的在职宝妈,与你聊聊旅游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