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儿童焦虑症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5-08 13:01:13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人们普遍感觉有较大的压力,作为和我们共同生活的孩子,也难以避免的跟随这种高压力的生活。况且如今的孩子学业也较重,虽然国家一度的教育改革给孩子减负,可惜收效甚微。

有些家长还会把自己因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同样以高压的形式来对待孩子,再加上孩子本身的课业负担,儿童焦虑症和青少年抑郁目前已经承逐年高发的形式,儿童焦虑症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看到一个大概三、四年级左右的孩子,自己孤零零的站在一棵树下哭泣,我恰巧路过看见就问他怎么了,孩子一开始不说话,后来说考试没有考好,回家一定会挨骂,所以害怕得不敢回家。能够把孩子吓得宁愿在外面哭泣也不敢回家,这样的家长也真是严厉的过分了,我没有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多少分都不重要了,反正肯定是没有达到父母满意的标准。

糟糕的家庭环境和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常常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可能造成孩子过度担心、害怕、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成绩,但是在这种焦虑状态下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好成绩的,因为焦虑会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大忌。并且孩子还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上学、社交活动等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此外,焦虑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胃痛、失眠等。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没错,但是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特别是那些对孩子非常严厉的父母一定要明白,严格的管控式的教养方式并不是爱,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爱他们,而是一种不安全感。

总结起来,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焦虑障碍或其它心理疾病的错误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孩子苛刻的要求。不管孩子做什么,总是不能让父母感到满意。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本没错,错就错在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很多父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做到,你就做不到”,人与人不相同,再想拿别人的孩子刺激自己孩子的时候,建议家长先拿自己和他人对比一下,看看心里面是什么感觉。想要孩子做得更好,最好的办法是鼓励进步,而不是通过高压或刺激让孩子反感,父母的期望和催促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因此出现焦虑症状。

2、对孩子频繁的严厉惩罚。只要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那么孩子在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对即将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惩罚感到恐惧和焦虑,就像我遇见的那个孩子一样,害怕到不敢回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惩罚的方式,但是这不意味着惩罚要作为主要方式,更不意味着惩罚会有作用。惩罚对不想要的行为有一定降低的效果,但是对提升一点作用都没有,想要有所提升,一定要使用鼓励,通过鼓励每一次的进步使孩子逐步提升自己。

3、向孩子倾诉大人的烦恼。孩子成了父母或其中一方的倾诉对象,父母的烦恼、家庭的问题都告诉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发育完全,对于有些问题,一个孩子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许多大人明白的事情他们并不明白,比如说有的家长爱唠叨,把自己的一些烦恼唠叨给孩子听,也许这些烦恼对大人来说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可是孩子不懂,他们就有可能产生胡思乱想,因此出现焦虑反应。

4、父母患有焦虑症。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如果父母就有焦虑的症状,就会传染给孩子。例如父母总是对外界的危险产生过高的估计,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可能觉得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因此大事小事习惯性焦虑,这样的父母也会经常提醒、告诫孩子,给孩子设定很多禁区,从而导致孩子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

对于儿童患焦虑症来说,家庭教育一定是主要原因,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学校和社会的原因。但是只要我们的家庭教育正确,亲子关系良好,即使在学校或社会发生了什么问题,孩子也会因相信自己在父母那里能够获得足够的爱,而感觉到有保障和安全。这种有保障的安全感能够让孩子有信心去处理问题,或者寻求家人的支持,而不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担惊受怕、瑟瑟发抖。

0 阅读:10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