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狩之良典《枪支中的科学》书评

饮冰听雨 2023-10-16 14:10:12

男人的基因中,通常深刻着三大爱好:车,枪,球。平常的时候,它们蠢蠢欲动,与“拯救世界和平”“变身成奥特曼”“探索宇宙尽头”这三大理想对视私语,只待一个小小的契机,便会揭竿而起。无论在现实中,在游戏内,在赛场上,在电影里。

相较于“车”和“球”容易搞定,“枪”这东西受限于环境,一般人接触了解通常是通过游戏、影视和书籍。比如翻翻某个男生的steam的库存,没有《CS:GO》也得有个《PUBG》,都没有起码也得来个“给他爱”;而像我这种喜欢读书的人,书柜上还悄悄藏着地摊上买的《世界名枪鉴赏指南》《世界名枪108》,这大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着迷——就像电影《逃出克隆岛》中,男主本体有句台词:我喜欢一切让我头发向后飘的东西。喜欢车的人第一反应:这哥们喜欢飙摩托车;没感觉的人第一反应:那你应该买个吹风机。

所有对于事物的好奇,最后都会由“是什么”到“为什么”转变,也就是从事物、现象的爱好,到对结构、原理的探寻。这本《枪支中的科学》其实就属于后者的初级阶段。

从形式特点上来讲,本书具有日式科普书籍的绝大多数特征:中二的名字,通俗的表述,简易的图解,普及的原理,个人的体验,基本上具有初中知识水平就能通读,包括一些换算公式在内。

在章节编排上,本书9章:什么是枪、枪的历史、弹药、手枪和冲锋枪、步枪、机关枪、弹道、霰弹枪、枪托,其实涵盖了大部分普通人对枪械的认知,从概念到细类再到原理。比如我在以前对机枪和冲锋枪啥啥分不清楚,或者对步枪和冲锋枪的威力混淆认知,又或者步枪、突击步枪、卡宾枪的需求与特点。本书在枪械的基本概念上,给予了读者一种简易的认识;又如在弹药、弹道和枪托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平常不易关注的一些枪械原理,而不是简单的想法: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砰,子弹发射,命中或脱靶。

在内容呈现上,本书的文字表述通俗简洁,以左文右图的形式呈现,偶有例外,比如第三章5节。这是一种百科、科普类书籍较为常见的编排方式,方便图文对照解析和笔记记录。总体来说,本书阅读门槛较低,当成青少年读物也未尝不可,因而和《自动武器原理》《弹道学》《弹药设计概论》这种相对硬核的书籍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阅读本书,也就是为了避免那种完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为下一步的深入了解学习做准备。

我个人认为本书的缺点大体在于:第一,对经典枪械弹药的援引举例相对单调——起码和《世界名枪108》相比太少,无论AK-47,M16,波波沙,自卫队的的89式、我军的95式以及雷明顿,巴雷特这种通常是一概而过,弹药部分的介绍要多于枪支部分;第二,机械结构原理要多于直观应用感受,例如类似于“(95式自动步枪)感觉后坐力大概是M16突击步枪的2倍”这种体验感受大体构建于作者本人的服役经历上,而作者目前对于狩猎的兴趣可能大于军用的兴趣;第三,作为科普入门书籍,很多的定义并不严格完善,我们大体了解一下概念区别就好,没必要死扣着字眼和概念不放,毕竟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书籍;第四,在一些数据和原理解释上,缺少详细的验算和解释过程,所以普通读者无法验算说法的准确性;同时由于翻译和单位换算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表述不精准或疏漏。

凡此种种,不一而论,这样一本书,也没必要写太多。但无可否认,本书就是能唤醒你那沉睡的、对于“枪”的基因里的向往。就像我常常回忆起,在三十多年前,我小时候,我爹和我的几位叔叔,常常用气枪在院子里的土墙上打啤酒瓶、打树上的麻雀比赛,然后我娘、我姑姑带着我屁颠屁颠去村里的供销社买那像大头钉一样的气枪子弹。然后啊,烤麻雀(家巧儿)真香!

起码读了本书后,我才知道那时候我们用的气枪应该是“压缩空气式”气枪。男人这一辈子可以读很多书,但不可能每本书都和“车”“枪”“球”相关,也不是每本书都能让你想起那句话:

男人至死仍是少年。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