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探源——为唐棣《朔风飘雪图》求证

视网联资讯 2021-02-22 16:59:23
追根探源——为唐棣《朔风飘雪图》求证

文/雷鸣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这幅元人唐棣《朔风飘雪图》年近700岁了!人类只不过是时光的过客,我们在遗存的历史文物面前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每当面对圣物我心存敬畏!

唐棣《朔风飘雪图》

历代著录与出版

一、明·洪武二十八年沈孟麟题跋

二、《大观录》明·吴升著

三、《墨缘汇观》清·安岐著

四、乾隆御题诗:“题唐棣朔风飘雪图长幅”

五、《历代著录题目》美国·福开森著

六、《中国画学全史》岳麓书社出版

七、《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八、《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徐邦达著

九、《聚珍轩藏品鉴赏》封面,上海古籍出版社

十、《民间藏珍》湖南美术出版社

十一、《中国古代艺术品欣赏》封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十二、《华艺文化——书画》台湾出版

十三、《金牌杂志》2010年10月

十四、《收藏》2011年第三期

十五、《艺术中国》2011年第三期

十六、《国珍堂系列》中国古代书画精选、雅昌艺品图录(八)

十七、《湖南日报》2011年5月22日第三版

十八、《艺术中国》2013年8月第七期

十九、《艺柏&鉴赏》2014年10期

二十、《雪泥鸿爪·雷鸣书画作品集》下集 湖南美术出版社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眼见到元代画家唐棣这幅《朔风飘雪图》时,画面表现出来的古朴、自然、恬淡令我怦然心动,几十年因收藏研究古代书画而积累下来的些许经验与知识,让我感受到这幅画的内在功力和意境气象及其古典美不是一般画者所能企及的,画中那种气象也是不可复制的,我有时能与古物作一神性附体的灵性交流,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激情下的直觉。我笃信古物是有灵性的,它会对你释放出各种信息,你若懂它,与它有缘,你的脑中立刻就会好像能穿越时空,与之交流,一瞬间便能确定其年代与真伪,这种状态也是旁人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在我多年的收藏鉴赏生涯中,经常有这样的应证,这并不是神话,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与天缘吧!在对待我们先人倾注了极大智慧与血汗的艺术圣物面前,我是保持以极其虔诚的心,充满敬畏之情来面对的,也许是我的这种态度,感动了神物,于是他们常钟情于我,驻足于我的书斋和斗室中,留在我的身边陪伴我一段时日。它们的陪伴带给我无限快乐和成就感,甚至财富。待到斗转星移缘份将尽之时,它们或许又会去寻找下一个有缘的人,去带给他们一份欢乐、一份满足。这些灵物们周而复始地过着它们的日子,而后面得到它的人总是又说有神灵护佑它们,才能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至于烟灰烟灭还得以如此完美的保存至今。殊不知千百年来使它们毫发无伤的神灵,竟就是我们这一代又一代敬畏它们又珍爱它们的收藏家。

唐棣《朔风飘雪图》经我十多年全面深入的研究、调查,追根求源,寻据取证,得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论:是一幅传之有根、出之有据的名画真迹。

沈孟麟题跋

目前已知《朔凤飘雪图》上最初有唐棣的好友沈孟麟八十九岁时题咏,接着由明代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吴升收藏并著录于《大观录》,其后又经史上最著名鉴赏家、收藏家安岐递藏,并著录于《墨缘汇观》。要确定其真伪,首先看其是真出自《墨缘汇观》还是古人所伪造,反复展观《朔风飘雪图》,从画面气息,用笔,用墨及李、郭遗风承传,以及作者神采飞扬的题款,画面结构细节都与《墨缘汇观》著录完全相符。沈梦麟的书法遗墨风格可以参考现藏台北故宫的王蒙《花溪渔隐图》中沈梦麟题识:“游尘野马日纷纷,溪上群峰紫翠分,欲赴渔舟问津去,桃花源上卜灵氛。洪武癸酉九月晦日霜晴策杖过宗姪口口隐居索题俚句云华溪沈梦麟。”其手迹与“朔风飘雪图”上别无二致,沈梦麟书法端雅矫健,神采奕奕。

乾隆御题诗

近年有人利用现代高仿真《朔风飘雪图》复制品在多家拍卖行拍出高价,又发现数幅古人伪作《朔风飘雪图》在多家拍卖公司出现,每幅都是照搬《朔风飘雪图》真迹上题款之内容:“至正十一年秋九月上汗,吴兴唐棣子华作朔风飘雪图"。(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在当时的出版物上只有该朔风飘雪图的尺寸与题款题跋文字内容以及明代鉴赏家吴升在《大观录》安岐在《墨缘汇观》中对“朔风飘雪”的画面描述。)所以古人作伪时画面难得与真迹统一,文字内容可以照著录书上作伪,然而作伪者笔墨功夫差太多,仅题款书写水平与原迹相差甚远,伪作与原作真伪对比,笔墨迥异,一真一伪昭然若揭。因此画面与《墨缘汇观》著录上的真迹扯不上关系!众多伪作的发现更加印证了《朔风飘雪图》的重要性,这也同时正好证明了此画在历史上不仅是一幅重要的艺术珍品,而且在历史上具有深广的影响。《朔风飘雪图》有诸多伪作流传。古代作伪者知道它在史上是重要的画作,吴升、安岐、乾隆帝都视其为珍品,因利之所在趋之若鹜。否则就不值得作伪者一次次作伪了。

唐棣题款

《墨缘汇观》作者,也就是唐棣《朔风飘雪图》当时的收藏者,安歧的卒年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死因不详,连后人的信息也全无。史书上有说或是政治罪案,也许得罪了皇家,一夜之间他的死与他的后人失踪成为一个不解之谜,只知安歧的收藏精品都在乾隆十年突然进入内府。这些藏品是如何进的内府也是一个谜,引人深思。《朔风飘雪图》是进过乾隆内府的。肯定《朔风飘雪图》是曾经进过清宫内府的证据有乾隆帝的御题。“诗题唐棣朔风飘雪长幅:水如银度烛还流,谁放山阴访戴舟。佳趣不教渔父占,都官漫道好诗留”。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朔风飘雪图》的画境,因都官沈梦麟题跋早已占此图“龙抬头”的好位置,使得这位皇帝诗都做好了,但无从下笔将诗题入画上,作为皇帝又不能屈尊题在画的左右角或次要位置,更不可能题在画的下部位,只好留诗以记。

另外还在研究时发现了清代著名画家钱杜(1764—1849)于1827年仿唐棣的《溪山积雪图》 一幅。此图出现在2011年6月保利春拍中国古代书画6129号,规格132厘米x 5l厘米,题识为:“此记去岁冬月在邗上吴杜村草堂中临摹唐子华《溪山积雪图》一幅,极得苍秀之致,赠子潇作。今于丁亥长夏、雨霁无事,复写此以奉湘山五兄清赏雅正,松壶外史钱杜识。”起拍价15万,成交价34万。值得参考的是此图正是钱杜临仿唐棣的卷云皴法风格,由此可见“卷云皴”是唐棣山水画作常用技法是毫无疑问的。有比较、有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才能掌握真理的标准。这段话我是写下来针对某一自称专门研究唐棣课题的专家所说,记得早些年友人介绍某大拍公司一古画专家,他看了《朔风飘雪图》照片后,说他老师是专门研究唐棣及元代画家的,他的老师说唐棣没有这种风格的画。其结论是何等的轻率!我认为研究一幅古代名迹真伪、要找到有力证据论证正确,得出结论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书籍、美术史,历代名家画评画论,历代画家生评及作品风格、印鉴等,文学的、艺术的以及作伪学、装裱学等。阅看无数的历代名人书画作品真迹,伪作等,还要对鉴定对象生平喜好、人情世故、少年中年老年各个时间段的作品艺术风格变化研究撑握并非常熟悉!才能言其鉴定。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乾隆朝错定为仿品,至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才经现代著名古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鉴定重新翻案论定,才算是还了其历史公道。

明·吴升著《大观录》

《墨缘汇观》著录

此幅唐棣《朔风飘雪图》也曾经徐邦达先生论定为唐棣真迹,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及时请先生题跋,然已成憾事!如今徐先生作古多年,遗憾多少钱也买不来了徐先生一纸题跋了,好在近年又查到此幅唐棣《朔风飘雪图》早就被徐邦达先生著录在其《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一书中,原来徐先生对其早有研究并认证著录。至此终稍有慰藉。

《中国书画全书》著录

安仪周铃收藏鉴赏印

沈梦麟的题跋是唐棣《朔风飘雪图》是否真迹的最早的重要佐证!沈梦麟(1307一1399),字原昭,吴兴人,少有诗名,文学家,元至正十三年(1353)癸已进士,宫至学正,后任武康令,改明又被太祖以贤良征召入朝,辞不起,应聘入浙闽,校文者三,会试迥考者再,太祖称他“老试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强以仕。与赵孟頫为姻家,唐棣少学赵孟頫,沈孟麟与唐棣亦为挚友,与杨维桢、滕克恭被明人并称为“国初三遗老”。年93卒,著有《花溪集》三卷问世。

唐棣少年师从赵孟頫,沈梦麟比唐棣小11岁,唐棣只活到64岁而终,沈梦麟则活到93岁,而沈梦麟又是赵孟頫的姻家,可知唐与沈是挚交。沈梦麟对唐棣其人其事其画是最了解的。唐棣家族与沈梦麟是世交,1396年唐棣之孙拿出家中珍藏了45年的祖父唐棣之《朔风飘雪图》来请沈老题跋,也是对其祖父最好的追念,沈梦麟见画思故友,感慨大发,沈孟麟的题跋:“雪花片片舞迴旋,半著寒流半著船。旷野天低山树暝,朔风凛冽耸吟肩。苕郡唐吴江,仆之亲长也。唐侯幼从松雪翁游,其画亲承翁之指示,故其笔意殊出众史之上。丙子春暮,因访子宜契家,承唐侯之孙以其祖之飘雪图求题,因想像当时追游之盛,俯仰之间,岁月如此,令人慨然叹息者久之。华溪老人沈盂麟识。”从沈盂麟题跋之内容中我们才得知《朔风飘雪图》从元未到明初是由唐棣的子孙亲自保存的,这就充分显示了《朔风飘雪图》是一副非常重要的精品力作!

局部

《朔风飘雪图》来源及流传有序,其以“书写性”形势表现,灵秀明畅,自得天趣,艺术灵感,跃然素绢,以宋院体式的严谨造形,再现规整,工细的李、郭笔墨技法,用匀挺的线条写出卷云皴,使看似滚动的画面,与顺流而下的官船,飞流的瀑布和河流,飘扬的雪花,朔风吹动摇摆的树木,还有官船,吃力的稍公和扶舵的童子,交织 成一幅活跃和有丰富生活气息的画面,唐棣不愧是元代传李、郭衣钵之高手……

以上三幅是古代仿唐棣朔风飘雪图

唐棣《朔风飘雪图》全貌

清·钱杜仿唐棣“卷云皴”法《溪山积雪图》

鉴定书画真伪最主要的依据一是探其来源,二是观其笔墨,三是察其时代气息,抓住了以上诸项本质,所作判断就会正确无误。

综上所述,《朔风飘雪图》从明至今著录繁多,历代鉴赏家考证详实,史迹确凿,材质为元代细密之宫绢,墨色沉稳,印色为古老的水蜜印色,诸如此类,佐证清晰,是一件元人唐棣精品力作,属旷世奇珍。

己亥荷月 雷鸣于聚珍轩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