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看了宁波大学,才知道时代变了,现在只看双一流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5 23:57:22

2017年,宁波大学凭借力学c成功入选双一流,让人意料不及。

省内拥有a-学科的浙工大无缘双一流,录取分数比肩中流211的杭电,也没有入选,学科实力这么一般的宁波大学,却入选了。

宁波市是计划单列市,地位要比普通地级市高很多,且稳居省内top2城市。

有了双一流的名号,宁波大学便有了底气与位于杭州的浙工大、杭电竞争。

辽宁大学,是位于东北地区的211高校,由于学科实力一般、双一流建设被警告,因此被大众评为末流211。

宁波虽然比不上杭州,但比起辽宁大学所在的沈阳,对考生的吸引力可大多了。

那么,放弃宁波大学,选择辽宁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学术方面,辽宁大学的退步极其明显,老底也极其拉胯。

辽宁大学就是货真价实的末流211,在大量双非进入双一流名单的背景下,辽宁大学的双一流竟然还能被警告,空顶着一个211的名头。

学科评估拉胯,辽大的门面经管专业的评估甚至都要比同省双非东北财经大学低一头。

更加离谱的是,辽宁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就跟没有一样,第四轮评估整个理工科专业只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基础学科进入了c类,其余所有理工科学科连c都不是!这跟没有有何区别?

毕业去向来看,各个方面都很拉胯。

就业方面,如果你是经管类专业,你的院校档次不够,进银行也只能当柜员,即使努力去了很好的院校读研,也根本洗不掉末流211的本科身份!

如果你是文科专业,除了考公务员也很难找到其他更好去向;

如果你是理工类专业,这里缺乏好企业,出了山海关也不认你辽宁大学,并且大部分学科的建设极其拉胯!

同时辽宁大学地处东北,除了体制内和国企,缺乏相关产业,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毕业去向远不如南方地区的同等院校。

在山海关外的求职过程当中,和本地的二本比起来都不一定有优势,这是因为大部分关外的人都不知道辽宁大学是个211,而且在沈阳想去经济发达地区实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保研方面,辽宁大学因自身取消四六级造成的保研乌龙事件,让获得了985offer的学生无法获得辽宁大学的推荐,彻底影响了学生的时间安排,大量学生被迫三个月极限考研;

保研去向也极其一般,据我了解,经管类的去向属于中下211的水平,理工类的去向甚至比不过东农东林,远不如安徽大学。

硬件设施方面,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老校区是宿舍六人间,无独立卫浴,劝退南方人。

宿舍水泥地,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暖气热度不足,室内温度只有十多度。

图书馆很小,根本不够学生使用,很多学生只能去惠星楼自习。

然而,惠星楼的年代过于久远,很多设施一直从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23年,破旧不堪。

新校区稍微好一点,但宿舍除了是4人间其他的跟老校区也没有区别,图书馆还是不够用。

高考,请不要填报辽宁大学!

如果你运气不好来到了辽宁大学,请你争取考研保研,离开这所学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毕业后我管老校区叫崇山路职校,个人感觉,老校区理工科的实力可能真的与211 /一流学科大学的实力不匹配。

我家在西南某省,当时的理想是HIT,但是奈何实力不允许。

后来想着我喜欢东北,反正高低都要去个211 !

阴差阳错的以本省裸分第二进了,我报完志愿都不知道辽大以文科见长。

好像我有点亏,辽大,终究像是实际上的文科学校,培养了我太多人文情怀,摄影、旅行、学小语种、和老铁们喝老雪吹牛皮。

先说旅行吧,从我家到沈阳的铁路大概有3000公里,具体点就是在没有开通高铁的时代,最快需要大概一天半。

我家到北京27小时,北京倒腾一趟K54夕发朝至10小时。

这沿路的省我基本都去了,学生票不用白不用。

实现了我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这个小梦想。

北至哈尔滨,南达粤港澳,东到长白山,西越昆大丽。

读大学的日子没什么钱,可是时间总归有吧。

一年好几次旅行的日子现在不会再有了。

即使后来有了高铁,有了动卧,我还是最喜欢以前外壳蓝白相间的特快。

学小语种,目的是为了留学。

从过去到现在这个目的都没有改变,但是也不全是为了目的。

凑合学着呗,万一哪天又用上了呢?

毕竟有些国家的学术论文真的不爱用英语...

而且还是剑走偏锋,对我很有启发的那种。

大学你可以做学渣,但不要荒废,好歹总要有那么一两件事。

至少在我看来,朋友是大学期间我所获的一份宝贵财富。

我们寝室是混寝,三个本专业,三个其他专业,这也导致了我跟隔壁别的专业的老哥也很熟,客观来讲比我跟本专业其他寝室的同学关系近多了...

虽然毕业之后从来没有聚齐过,到今天为止,有些人除了在视频上,我已经两年没见了,但今天我们的那个群还经常闹腾。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185
评论列表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