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剧情电影,愿我们能与那些在历史大潮中,或迷失方向的人共同努力

柴延强说电影 2023-06-11 18:25:18

在该片首映日前,导演在一次访谈中说得很清楚,“世上没有比票房更好的评判一部影片的标准”,从这点来说,他确实做得很好,而本部影片的高票房,也证明了他对于大陆影坛的准确把握。对于一名香港导演而言,拍摄本部影片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这部影片充满了本土色彩,主演都是大陆人,而导演就像是一个孤家寡人,独自一人在讲述这个故事,但却没有任何“违和”的感觉。

首先,大陆的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的进步,内地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变得“国际化”。其次,也解释了导演的努力,在香港众多的导演中,能够做出像本部影片这类作品的港导,只有他一个。本部影片,是关于一批商业精英的,据说是关于新东方教育公司的故事,这家公司主要经营海外英语课程,在一篇文章中,作者亲口承认。

这个故事和人物,甚至是剧情,都和新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导演对这个故事进行了不少的改编,但这个故事的原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然而,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却也遭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猛烈抨击,这些抨击主要集中在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上,大部分评论家都说这是一部虚假的激励片,以“成功学”来粉饰现实,麻醉观众。

这种评价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从主题来说,本部影片可以说是为“成功人士”们立碑,尽管其中的角色也有一些缺陷,但大体上都是积极向上的,恋爱与职业,都是以受害人的身份出现,只是因为公司的上市而产生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明显是被低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上的人文者们也掀起了一股“人文精神”的热潮。

他们对市场价值、工具理性、拜金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这股热潮也引起了王晓明对于很多学者来说,“成功人士”的“半张脸”永远都是“迷人”的,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人生象征,而另一种“半张脸”却被隐藏起来,照此理路,本部影片就可以理解为描绘“成功人士”魅力的“半张脸”的影片传奇。

虽然影片里有很多关于三个“成功人士”的故事,但都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道德伤感和更多的人情味,并没有破坏“半张脸”的原则(最后一组创业者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影片里的“半张脸”,并不局限于角色的刻画,而是忽略了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变化,也可以用“无历史”来形容,本部影片里的一首诗被烧掉了,又被剪掉了长发,象征着八十年代的结束。

这大概说明了八十年代末期,很多人都像三个主角那样,抛弃了理想,离开了祖国,去了国外或经商,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生活,已经彻底改变。本部影片的英文名的意思是“美国梦在中国”,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影片中的另外一个意思:三个主角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美国梦”,而且他们和美国在智慧财产权问题上起了争执。他们在影片被巧妙的偷换成“怀疑中国学生实力”的命题,明明是罪犯,偏偏变成了“为国争光”的主角。

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爱国主义的意味。不管怎么说,激励类的商业片都是“成功学”类型的,就连《社交网络》这种经常被拿来和本部影片相提并论的东西,都被用来为硅谷的精英们打造“半张脸传说”,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长得很丑。因此,那些有意识的评论家对本部影片的争议,其实更多地反应了人们对这个时代的价值认知出现了分歧,对这个时代的“财富”问题产生了困惑。

0 阅读:1

柴延强说电影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