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消费降级:猪脚饭不加卤蛋、商场只逛不买

长安君 2023-10-22 13:32:03

最近刷社交平台的时候,看到以前关注的一些博主发布双十一购物攻略,了解大家有什么想买的。

最姐才发现,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要来了,也意味着2023年所剩无几!

往年这个时间,互联网应该非常热闹才对,大家都忙着物色商品、计算优惠组合、领红包……

但现在好像有点太“平静”了,身边朋友也极少讨论。

问了下同事今年双十一有什么想买的吗?也略显犹豫表示,感觉没啥特别想买的。

PART.01

广东人消费降级

从不剁手开始

“消费降级”这件事,其实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

购物节不剁手、商场只逛不买、比价做攻略、不点外卖吃快餐……种种现象都说明不少人开始消费降级。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说实话挺冷清的。

当然,并不是大家不想购物,想买的东西依然很多,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无脑”下单了。

如果是以前,大家的购物车或许早已塞满了心仪商品,满怀期待等活动开始,付定金、攒尾款……

现在打开购物平台,基本是直接搜索想要的商品,合适就直接下单了。

不像之前闲来无事会打开逛逛,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欲望。

相信大家应该能感觉到,无论是自己或朋友家人,好像都在控制消费,只关注各类日常用品、家电等比较实用的东西。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最姐觉得首要原因肯定是没钱,毕竟赚钱不容易啊。

还有现在的环境工作真的不好找,万一失业了,手里有点存款心里比较踏实。

其次是消费观念不一样了,下单前会思考好像也没必要买,不买对生活又没什么影响,能省则省。

大家除了不再剁手之外,现在商场也只逛不买了,就算看到打折的商品都未必会买。

有网友总结了广东人逛街流程:

坐地铁直达商场集合;

先买杯奶茶开始逛衣服,试穿但不买;

去各种精品店玩公仔,试护肤品、帽子、饰品等;

到处溜达打卡,自拍几张;

饿了看看有啥好吃的,边吃边修图;

吃完坐地铁回家,发朋友圈。

大家看完直呼:你在跟踪我?!

最姐记得有次和朋友出来玩,她是逛街必买衣服的人,但这次看到换季打折,试穿后很合适都没买。

出来只听她说,网上大把同款,不仅好看价格更便宜,反正有运费险买回来不合适就退。

曾经很多人看到喜欢的东西,可能直接就下单买了,现在会去比价做攻略、追求性价比……

这时我才意识到,在如今环境影响下,许多人消费观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PART.02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

觉得自己消费降级了

最姐看到某平台上有个帖子:你做过什么事,让你觉得自己消费降级了?

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现在不打折的东西根本不买”

“T恤超过30块不买”

“吃猪脚饭都不加卤蛋了”

“从奈雪到蜜雪”

“以前叫外卖从来不去弄好评”

大家消费降级最明显的表现,最姐觉得是从“吃”开始。

作为一个广东打工人,工作日基本不可能下厨,只有在周末有空才会说买菜做饭。

平时一般叫外卖,一顿二三十块在广东很正常,以前好评返现根本看都不看就扔垃圾桶,现在会去弄了。

一次外卖省2-3块,算下来每个月能省100多块,又能吃顿好的了。

还有的人直接不叫外卖了,在公司附近打包快餐,三个菜16元、四个菜18元……

有广东网友调侃:吃猪脚饭都不加卤蛋了,叫老板多淋点肉汁。

大部分人一开始很不习惯,但久而久之也就改过来了。

当初没心没肺的消费观,让很多人成为了一个精致“穷人”,表面光鲜亮丽,实则狼狈不堪。

消费降级以后,学会了控制欲望、精打细算,生活才变得细水长流起来。

看到一名网友分享经验,她每次特别想消费的时候,总会找各种理由自我说服,或者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后面慢慢发现,有些东西买回来也不用,只是享受花钱的快乐和购物的乐趣。

想买的也能找到相应的平替,并不影响日常生活。

在一次次的控制消费欲望后,卡里的余额也逐渐上升,当有了一定的存款,感觉自信心都更足了。

最姐觉得消费的乐趣,就在你购买它之前,而不是得到它之后。

当你特别想拥有它的时候,会去各种研究、对比、纠结,哪款更好?去哪买比较靠谱?等购物节会不会更便宜……

等真正下单后,心情更是达到巅峰,我即将拥有它了!时不时看下物流到哪,慢了就找客服,这段时间是“最想要”的时候。

但是当你拿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从爱不释手到放在一边摆设……

不可否认,大家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了,消费也开始变得理性。

以前很多人的心理会把物品贵贱来和自己对比,档次降低一点,好像自己就掉价了。

现在不管了,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过好自己的生活,口袋有钱才是王道。

你逛商场也是只逛不买吗?

做过什么消费降级的事?

0 阅读:66

长安君

简介:看看好看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