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唯一幸存者,17岁失去四肢和左眼球,人民楷模朱彦夫!

是阿隆啊 2024-01-17 13:01:20

14岁参军,17岁入朝参战,他是在长津湖战役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冰雕连战士。

上百场战斗,十次负伤,全身上下动过47次手术,他是失去四肢还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

拖着伤残的身躯,毅然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手把贫困至极的山村拖上致富的道路,他是用残躯挑战生命极限的战士。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他用血泪写下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就是荣获“时代楷模”朱彦夫,一生都在向着战场冲锋的伟大战士。

朱彦夫出生于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战乱年间又失去了父亲,年幼的朱彦夫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他从小就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母亲一起支撑起这个家。

1947年14岁的他还是个孩子,就主动报名参军,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手握钢枪踏遍了大半个祖国,打了一百多次仗,直到抗美援朝长津湖一役,他所在第九兵团26军二连,奉命与敌军争夺250阵地。一场恶战,无数英勇的战士都在此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整个连一百多名战士,最终全都倒在了这个战场之上,直到后勤人员打扫战场时,才从尸山血海中翻出奄奄一息的朱彦夫。

朱彦夫的生存堪称一场奇迹他大小肠部分露出体外,左侧眼球遭受击穿,被送往医院后经历了47次手术无数次抢救昏迷了整整93天,,朱彦夫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年仅17岁的他,永远的失去了四肢和左眼。

出院后他被国家安排到荣军所修养身体,他是一级伤残,完全可以留在部队,然而他不想在功劳簿上度过余生,为国家添负担;于是1956年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艰难的拖着残躯练习自理能力;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受伤,他最终证明了自己,他自己穿假肢、穿衣、吃饭、走路等等等等,他虽然失去了肢体但他依旧是个独立的人!

他站起来了,但村子还没站起来,破落的山村,村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贫困且没有希望,他想带领村民们致富,但他知道想要带大家致富没有文化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掏出多年的积蓄为乡亲们创办扫盲学校,把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东西都无私的传授给乡亲们,而他这种钢铁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村民,于是村民集体选他为村支书;

有了这个身份之后,他的责任更大了,为了实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抱负,他像一个战士那样拖着17斤的假肢,向着荒地冲锋。他从地头到山间,用滚,跪,爬,立的姿势,摔了多少无数个跟头,终于把当地环境勘察一遍,他要治山治水,他要让山沟变沃土,家家户户都通上水电;当乡亲们看到遍体鳞伤的他时都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填沟造地,开垦荒土,山坡造田,挖井开渠,通水架电,外出引资。

他带领村民们艰苦创业,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先进村原本贫困落后的村庄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他的心愿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他完成了这个心愿,于是他也在1982年光荣退休。

朱彦夫退休之后,依旧有一个遗憾,他始终记得战友们临终前对他的遗嘱,最后活下来的人一定要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讲给后代们听。

这个嘱托一直印刻在朱彦夫心中,而朱彦夫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把战友的名字全部写在书上。

这是一部燃烧着激情与热血的生命之作,他用嘴、用残臂固定着笔,依靠着仅剩0.25视力的右眼球,翻烂4本字典,啃下上百本中外名著,七经易稿,一笔一划的刻下200朵万字,终于1996年,这本33万字的长篇小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了;

作品出版那一天,他在拿出一本书,在页面上写满了长津湖牺牲的全连战士的名字;然后他把自己关进房间,把这本书点燃。

他说:我在死之前把故事写下来,写在书里,等于补上没有完成的任务。

“今天,我把《极限人生》这篇拙作幻化成烈士的遗愿,幻化成一曲悲歌、一副挽联奉献于烈士,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宽慰。读者能从中感悟到先烈的不屈、残废军人的自强、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从而汲取做人的力量,那么我就不会因空耗时光而羞愧了。”

0 阅读:163

是阿隆啊

简介:简简单单,长得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