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简史(7):缺德带冒烟的大英帝国

战史威锋 2024-04-03 09:45:08

1746年9月的一天,英国东印度公司行政部门的一个年轻文员深色痛苦,缓缓举起手枪准备自杀,他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连开两枪,本以为已经到达天堂的年轻人慢慢睁开了双眼,然而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死,刚才的两发子弹全都是哑弹。年轻人大受震撼,他认为上帝不想让他这么死去,自己留在人间还有重要的任务,于是他收起了手枪,开始了新的人生。不久后,他便在对印度的殖民战争中暂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听闻他的名号 ——“大盗”罗伯特克莱武。

克莱武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贵族家庭,但是在他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他从小就调皮捣蛋,属于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天生的坏种。读小学时期就不停的创造着各种不良记录,有过5年期间被3所小学开除的光辉记录,在当地也是远近闻名的街溜子。他的父亲自觉是实在管不了这个坏种,于是就在他17岁的时候,趁着东印度公司招聘的机会,把他打发到了印度。

克莱武刚去印度时负责的是文员的工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5年被开除了3次的人,要怎么坐在办公室里写文案?这份工作对于克莱武来说,简直比杀了他都难受。于是便有了开头他试图开枪自杀的段落。自杀失败后,克莱武尝试改变自己的工作,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直到1751年他终于在一次和法国人的战斗中为自己赢得了立功的机会,上期简史我们谈到最先入驻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也相继到来。而当大家已经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传统老牌殖民者法国人才姗姗来迟。但是来的晚并不意味着没肉吃,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成立,随后法国人便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他们模仿英国人经商模式,很快就在南印度站稳了脚跟,并在卡纳蒂克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城市,取名本地治里,和英国在卡纳蒂克的基地马德拉斯、圣大卫堡分庭抗礼。

众所周知,英国和法国是百年世仇,双方在欧洲就打了数百年,期间还发明了竖中指的举手礼。如今在印度再次相遇发生冲突是不可能避免的,莫卧儿帝国强盛的时候双方还能保持表面的和谐。但自从1707年奥朗则布死后,整个印度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英法自然也就撕破了伪善的二皮脸,开始明目张胆的争夺地盘。

当时法国驻印总督是迪普莱克斯,他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他上任后考虑到法军人手不足,便开始招募当地印度人来扩充军队,由法国提供装备进行训练。同时他还拉拢卡纳蒂克地区的印度土王,让他们同意由法军提供保护,而法军只收取一点点的保护费。这样一来,迪普莱克斯凭借法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印度组建了一支人数颇多的法属印度伪军。迪普莱克斯的行为可把隔壁的英国人气坏了,想方设法的要给法国人上一课。正巧此时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爆发,英法双方在欧洲大打出手,印度的英国海军趁机对法国军队发起了进攻,双方在印度开战,这就是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

迪普莱克斯向毛里求斯的法国舰队司令奈尔多奈求援,后者火速率领舰队赶往支援。英国人很快落败,迪普莱克斯顺势攻下了马德拉斯,法国暂时占据了优势。这时卡纳蒂克的土王乌德丁看到英法打的热闹,寻思自己可以来个趁火打劫捞点好处,于是就带着1万大军来到了马德拉斯,要求迪普莱克斯交出城池。迪普莱克斯当即拒绝了对方的要求,此时守城的虽然只有230个法军外加一部分印度伪军,但是法军各个训练有素,他们排兵布阵,使用火枪大炮将乌德丁的军队打的人仰马翻落荒而逃。胜利给了迪普莱克斯十足的信心,他准备乘胜拿下英国的另一个据点圣大卫堡,结果围城一年半也没能打下来。

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结束,英法在欧洲议和,既然欧洲都停战了,印度自然也没必要打下去,于是双方义和,法国交还马德拉斯,而英军交还了在北美占领的路易斯堡,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但议和后,迪普莱克斯并没有停止自己在南印度扩张的脚步,他找到了殖民印度的正确方法。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浑水摸鱼,并扶植傀儡政权。

莫卧儿帝国衰落以后,印度可谓陷入了一片混乱,只要是有势力的人都想成为一方霸主,各方之间剑拔弩张。迪普莱克斯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1749年他支付70万卢比,从马拉塔监狱赎回了卡纳蒂克前土王的女婿昌达·萨希卜,萨希卜宣称自己才是卡纳蒂克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向现任土王乌德丁宣战。萨希卜的伪军协助法军轻易的就取得了战争胜利,并杀死了乌德丁,就这样,萨希卜成为法国在卡纳蒂克的傀儡土王。此后迪普莱克斯如法炮制,打着“正义”的旗号又帮助海德拉巴的穆扎法尔姜戈夺取王位,此后但凡南印度哪个土王不服从法国管理,迪普莱克斯都能合理的创造出一个继承人出来,终于在迪普莱克斯不懈努力下,法国终于获得了南印度的实际控制权。

眼看法国人越做越大,英国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英国人当即表示,法国人管的了的“正义”英国人要管,法国管不了的“正义”英国人也要管。于是说干就干,很快英国人就找到了正在逃亡中的乌德丁的小儿子穆哈穆德阿里,并帮助阿里同样组建了一支伪军部队。然而阿里这兄弟不争气,他率领的英属印度伪军没能打过萨希卜率领的法属印度伪军。就在英属印军艰难作战的时候,此时一支郁郁不得志的克莱武献出一计,派兵攻打萨希卜的老巢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

1751年夏天,克莱武自告奋勇率领一支200名英军的军队在酷热的南印度来了一个100多公里的急行军,直接偷袭了萨希卜的老巢。由于萨希卜全军出击进攻阿里的伪军部队,导致后方空虚,克莱武轻松拿下了阿尔科特。眼看老巢没了,萨希卜立刻派遣4000名印度士兵回防,但是克莱武坚守城池,4000名印度士兵打了50多天,硬是没能攻破200名英军的防御,英军大部队也乘势赶去支援,战争形势开始逆转。1752年,萨希卜战败被杀,莫哈默德阿里成了卡纳蒂克新一任土王,此战让克莱武名声大噪。

迪普莱克斯看到形势逆转,准备聚集全部主力,要和英国人来一场决战。但当时的法国政府因为连年征战,已经债台高筑,法属东印度公司也因常年和英国人的战争赔的血本无归。于是1754年公司董事会解除了迪普莱克斯的职务,转而和英国义和,这一行为看似保住了法国现有的领地,但实际上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最终英国取得了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的胜利,不久的将来,英国人就会用实际行动让法国明白,他丢了多么大的一座金山。

1757年,英国发动了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并于1763年彻底击败法国,至此,英国驱逐了自己在印度最强大的殖民对手,开始独霸印度。驱逐法国人后,英国就打起了孟加拉的主意。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基地是加尔各答,但名义上仍受孟加拉土王希拉吉·乌德·道拉的管制。1756年英国人企图在没有希拉吉的允许下加强在加尔各答威廉要塞的防御工事,希拉吉得知后大怒,准备给英国人来个下马威。当年6月,希拉吉率领5万大军开赴加尔各答,威廉要塞的军队只有1千英军。英国人看到对方声势如此浩大,立刻开始撤退,无奈船只不够多,最后留下了170名士兵留守。

当6月20日希拉吉发动进攻时,留守士兵很快就选择投降,146名英军士兵被俘虏,并被希拉吉关押在威廉要塞中一个长18英尺宽14英尺的牢房中。仅一天时间,存活的战俘只剩了21人,其他全部死在了这个狭小的牢房中,事后希拉吉可能是害怕英国将来报复,选择释放了这21名战俘,这就是著名的加尔各答黑洞事件,也正是这一事件,给了英国人一个入侵孟加拉的充足理由。

1756年10月,已经晋升为中校的克莱武奉命率军北上进攻孟加拉。1757年6月,双方展开决战,希拉吉有5万多人的军队,还拥有法国提供的不少火炮枪械。而克莱武只有800名英军外加2000名伪军,从纸面来看,完全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但事实并非如此,希拉吉的军队虽然看似强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其手下将领各怀鬼胎,都盼着出点意外以方便自己从中获取好处;士兵们也因拖欠粮饷导致士气低落。克莱武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先是收买了米尔贾法将军,并承诺消灭希拉吉后让他成为孟加拉土王。

双方开战后,米尔贾法等将领选择按兵不动,任由英军消灭其他同僚。很快印军就斗志全无溃不成军,此时米尔贾法率军叛变,开始配合英军夹击希拉吉,最终战斗以英军大胜告终。这场战斗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天打下来,英军阵亡22人,伤50人;印军也只是伤亡了500余人,这就是英国占领孟加拉的关键战役——普拉西战役。战后希拉吉被处死,米尔贾法上台建立了傀儡政权,英国人终于如愿所偿的拿下了富庶的孟加拉,克莱武也从街溜子一跃成为了带英帝国的民族英雄。

但是街溜子的属性始终无法改变,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克莱武也是放飞了自我,带领着手下一路上烧杀抢掠,赚了个盆满钵满,一跃成了英国数一数二的大富豪。但克莱武的做法也引起了英国议会的关注,他们意识到国家对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力太弱了。当然他们并不是什么良心发现,毕竟烧杀抢掠管他们屁事,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大部分劫掠的收入没能进入自己的口袋,这才是议会不能接受的结果。1774年,英国议会决议在印度设立印度总督一职,于是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走马上任,而街溜子克莱武则因常年吸食鸦片,百病缠身不堪折磨于当年自杀。

黑斯廷斯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公司的运行更为规范化,同时加强了英国政府对公司的控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扩大英国在印度的势力范围,当时印度境内最强的势力就是马拉塔人,1720年帕什瓦·巴吉·拉奥在任时马拉塔帝国走向鼎盛,但1761年和阿富汗人的战争让马拉塔帝国由盛转衰,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观看上期印度简史,这里就不在赘述。

与阿富汗战后不久,马拉塔帝国便陷入了残酷的内部斗争,1772年马拉塔帝国国王马哈德夫拉奥去世,他的弟弟纳拉言拉奥继承了王位,但是没多久,就被他的叔叔拉古纳特杀害,并篡位成了新的国王,但是他的行为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坚决反对,于是内战爆发。混乱向来是英国人最喜欢的局面,黑斯廷斯立即和拉古纳特取得联系,表示自己想要主持这个“正义”,但条件是他必须成为英国在马拉塔的代言人,拉古纳特欣然接受了英国的条件。

然而面对马拉塔联盟的力量,英国人还不足以让拉古纳特坐稳王位,1778年,英国派出由600英军和3000多伪军组成的联军在浦纳与马拉塔军队相遇,马拉塔军队击垮了这支英印联军,并强迫黑斯廷斯签订了一个屈辱条约。但黑斯廷斯签完协议后就拒不认账,他曾写道:“我们已经否认了这个条约,要是我们能轻易的洗刷掉我们民族名声的丑名,那该有多好啊。”

之后他力排众议,派遣军队从孟加拉出发,横穿印度继续与马拉塔人开战,励志全力挽回国家的名誉。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国人陆续攻陷了几座城池,并最终于1782年,与马拉塔王公马哈达吉·辛迪亚签订了《萨尔拜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双方保持20年的和平,这显然是对英国人极为有利的,这为他们继续征服印度其他地区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等积蓄足够的力量后,在来收拾马拉塔人。

随后英国人又先后发动了三次入侵迈索尔的战争,迈索尔王公海达尔·阿里汗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意识到只有联合印度境内各方势力,才能够驱逐英国人。但奈何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根本没法团结起来,无数的落魄贵族还指望英国人帮助自己复位。虽然阿里汗本人始终没有放弃和英国人战斗,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吞并的命运。到1799年时,英国人已经吞并了除旁遮普、马拉塔,信德等地以外的所有印度领土。即便到了这种时刻,马拉塔还是内斗不断,帝国的覆灭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

利用王公之间的矛盾,英国先后又对马拉塔发动了两次战争,逐步蚕食渗透。终于于1818年彻底吞并了马拉塔;1849年又顺势吞并旁遮普,至此印度全境被英国占领,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作为近代以来最强大的帝国,英国拥有众多的海外殖民地,在带英眼中,每一个殖民地都是掌上明珠,但要说最闪耀的明珠非印度莫属,因为他们在印度实在是捞的太多了。

英国在印度的掠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工业革命刚开始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以粗暴的赤裸裸的搜刮为主,吞并孟加拉后,仅侵吞其国库这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3700万英镑的收入,要知道这可是18世纪,在当时这简直就是一笔不可想象的巨款,而这笔巨款中的2100万都被各级官吏中饱私囊了,光克莱武一人就拿走了23万英镑。除了这样直接的掠夺,英国人还用各种苛捐杂税剥削当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1760年至1780年这20年间,这一收入就高达1200万英镑,而且东印度公司根本没有付出任何成本。英国对孟加拉的掠夺可以说达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1769年到1770年,孟加拉粮食歉收发生饥荒,东印度公司不但没有想办法救济灾民,反而囤积大量米谷,以极高的价格出售,这极大的加剧了饥荒的危害,使1000多万人丧生,而当时孟加拉的总人口才2000多万,简直可以说是人间炼狱。此外东印度公司还在印度开展鸦片贸易,其中很大一部分鸦片流入了中国,英国人靠着鸦片生意一举逆转了对清朝的贸易逆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757年到1826年间,英国共从印度榨取了100亿英镑的收入,是所有殖民地中最高的。

这些不义之财加速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对印度的剥削也从直接掠夺过渡到了工业剥削。他们凭借自己更为先进的工业技术,生产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的工业产品来替代印度本土产品。比如棉纺织品,他们将印度的棉花运回英国的纺织工厂,制作成成品后在销往印度。1814年到1835年的21年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从不足100万码暴增到5100万码,这不仅意味着英国从中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还意味着印度本土大量手工业者的破产,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失业的手工业者找不到工作,痛苦的挣扎在死亡线上,而英国人则给这样的生意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自由贸易”。

一听这个名字是不是感觉特别耳熟,没错,这招同样也用在了清王朝身上。近代以来,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手工业者也正是在这样的自由贸易中破产,无数人沦为流民惨死街头。在破坏手工业的同时,英国人也重塑了印度的土地所有制,印度原有的土地是农村公社成员共有的,莫卧儿封在各地的封建主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只享有征税权,是实际上的包税人。而英国人将这一制度打破,实施固定柴明达尔制,将土地的所有权授予了当地的封建主,征税额也固定了下来,柴明达尔则需要将土地税收的九成上缴公司。除了这种土地制度外,还有“莱特瓦尔制”和“不固定柴明达尔制”。

这种做法在方便了自身管理掠夺的同时,也扶植了一批十分忠诚的地主阶级,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的统治手段,英国人将一部分的好处给予少数人,让他们成为既得利益者,从而形成维护自己统治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人人数少,但话语权强、凝聚力强,而底层百姓分到的资源少,分散性强、话语权弱,很容易被分化瓦解,很难形成反抗力量。英国统治印度上百年,正是靠着这种分化瓦解,扶植傀儡的手段。

当然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其社会的转型,让印度逐渐和世界接轨,部分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同时为了方便输送商品和原料,英国还在印度修建了大量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但必须要认清的是,这些积极意义都是建立在殖民者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其非正义的本质没有改变。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印度人民也并不是一味的顺从,他们也曾掀起过大规模的起义运动,给殖民者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关于印度独立的故事,我们将留在下一期印度简史专栏,敬请期待。

0 阅读:29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