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宝鸡巨头在海南一败涂地

镐京笔记 2023-12-22 10:06:00

那些年的海航,犹如大象闯进瓷器店,横冲直撞之后,一片狼藉。

以陕西商业界为例,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宝商、民生这些曾经的零售百货“娇子”,在海航系入主多年后,日子过的都不是太好。

对此,镐京笔记(ID:Haojing_2023)曾刊文《170个家庭与消失的1.8个亿货款︱调查》《汉中失守、西北收缩,供销大集生死局》《一家非典型陕企的“生死18天”!》等,保持密切关注。

近期,又有事发生。

*ST凯撒(000796.SZ)(前身为宝商)因债务问题被申请重整,时隔数月后,12月9日,法院批准重整计划。

这家诞生于宝鸡的上市企业,“颠沛流离”,注册地从陕西迁至海南后,随着重整推进,或将进入“山东时代”。

宝商再变身?

12月9日,*ST凯撒公告,公司重整计划获得法院裁定批准,随后重整计划逐渐推进。

该公司与陕西其实有着很深的渊源。

向前追溯,*ST凯撒是宝鸡曾经的商业巨头“宝鸡商场”,在百货、商场还未普及的年代,占据宝鸡市黄金地段,曾在宝鸡人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994年11月,该公司更名为“宝鸡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登陆A股市场,简称“宝商集团”,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上市公司。

此后几经辗转,更名、迁址海南,如今却走到重整地步,让人遗憾。

2023年6月,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

按照*ST凯撒的说法:“主营的旅游业务整体陷入停滞,航空、铁路配餐业务遭遇重大冲击,经营持续恶化、业绩亏损严重、收入大幅萎缩,现金流枯竭、大量债务到期无法清偿,债权人争相行权,诉累缠身、账户冻结,核心财产陆续被执行处置。”

同时,公司还存在历史合规问题,经营风险、债务风险、合规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危机不言而喻。

根据重整方案,债权10万元以下的普通债权部分,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内会以现金方式全额清偿。10万元以上的普通债权部分,将以“5%现金+8%留债+剩余以股抵债”的方式清偿,即每100元债权可获得5元现金、8元留债和约6.69股凯撒旅业的转增股票。

有财产担保债权则以“35%现金+65%留债”方式全额清偿。

重整计划称,公司将引入重整投资人。重整后,*ST凯撒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青岛市市北区国有资产运营发展中心。

按照青岛方面的想法,将以“青岛的资源+凯撒的能力”为策略,充分挖掘和运用产业投资人提供的协同资源,达到战略一致、业务融合、资源互补、相互赋能、能力提升的良好局面。

也就是说,公司拟再度易主,*ST凯撒的发展重点很可能进入“陕西-海南-山东”的第三阶段。

离开陕西,三年亏损

*ST凯撒原是陕西的本土企业,但在后来与陕西渐行渐远。

两个重要变化就是股东、注册地。

2006年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海航集团购买宝鸡市国资委、宝鸡卷烟厂、宝鸡市大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的宝商集团4284.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2.27%,成为公司大股东。

海航系作为大股东一当就是13年。2019年,伴随连续减持股票,海航集团在该年底主动让出了大股东的宝座。后来的大股东就是凯撒世嘉旅游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撒世嘉)。

然而戏剧性的是,2023年5月凯撒世嘉在东方证券的融资融券业务到期无法偿还,导致被动平仓,*ST凯撒大股东也随之变更,海航集团被动地再次成为公司的大股东。

2020年3月,*ST凯撒与三亚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同年4月,公司发布关于变更公司注册地址以及增资海南凯撒集团的公告,并于次年迁址三亚。

据三亚日报报道,*ST凯撒获得《三亚市培育引进上市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白鹭计划》的1500万元奖励,成为三亚颁布《白鹭计划》以来第一个成功落户并享受此殊荣的上市企业。

然而*ST凯撒从谋划迁出陕西,到如今仅三年时间,就到了重整的地步。

这三年也是*ST凯撒最惨淡的岁月,2020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98亿元、-6.9亿元、-10.22亿元。

而在迁出陕西之前,*ST凯撒实现了连续14年盈利。但这三年,公司成立以来的盈利就全部亏完。

如此大额亏损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ST凯撒接连被问询。

2023年4月29日,*ST凯撒发布2022年年报的当天,公司同时还公告了对深交所关于公司2022年三季报的问询函回复。

然而,在年报公布后不到一个月时间,*ST凯撒又收到深交所对公司的年报问询函。

7.85亿元资产,一年归零

如果说股东和注册地代表着公司“面”,那么公司的资产则是“里”。

对比*ST凯撒近十多年的资产变化,更能发现这家企业的“巨变”。

下图为2006年年报中,该公司的主要资产情况。

可以看出,*ST凯撒当时最大的资产还是宝鸡国贸大酒店,陕西辰济药业等。

当时,该公司主要业务为百货业、连锁超市业、酒店业、中药制造业、路桥收费以及房地产开发。

17年过去,如今的*ST凯撒的业务出现了180度大转变,目前公司主营为旅游业务、航空与铁路配餐业务、食品饮料业务。

而*ST凯撒此前的资产则逐渐剥离出了上市公司。

尤其是陕西辰济药业,也就是后来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在今年4月份被日本控股的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收购还引起了轩然大波。7月,该笔资产被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公司与宝鸡市投资(集团)公司联合买了回来。

*ST凯撒最早的核心资产宝鸡国贸大酒店则在2019年6月以3931.28万元卖出。

与此同时,仅2019年一年,*ST凯撒就买进了14.84亿元的资产,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则是关联交易,以7.85亿元购买海航酒店控股集团10.09%的股权,也就是说该资产估值达到77.80亿元。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ST凯撒2020年年报中,上述资产已经价值为零——前一年在海航手上值77.80亿元的公司,竟然一文不值了。而公司的7.85亿元,短短一年就打了水漂。

这场资产大变换逐渐开始让人看不懂了。

不过2020年,会计师事务所对*ST凯撒的审计意见还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再到后来,2021年、2022年,会计师事务所则是给出了保留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并且,在2022年年报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

海航系与陕西

海航系与陕西上市企业的关联,不止*ST凯撒一家,譬如ST大集(000564.SZ)、ST海越(600387.SH)等。

这些企业戴上“ST”帽子,与海航系之间都有不小关系。

以ST海越为例,该公司作为铜川市国资委实控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在铜川入主之前,海航系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2020年8月,铜川汇能鑫能源有限公司耗资10亿元从海航系手中取得ST海越19.06%的股份,铜川国资委成为该公司的实控人。

在海航系为该公司大股东时,ST海越为海航系提供18.278亿元违规担保,并且仅2020年2月-5月期间,海航系就占用了上市公司19.83亿元。这也是2020年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的重要原因。

这暴露出ST海越存在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同时也是该公司当时“戴帽”的重要原因。

再看ST大集,该公司与*ST凯撒有着不少关联与相同之处。

ST大集之前简称西安民生,是西安最早的商场之一。2004年3月海航集团购买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当时西安民生25.65%的股份,成为公司大股东。

结合海航系后来掌控的宝商集团资产,在2010年,海航系对两大上市公司资产进行重组,宝商集团原有的商业资产,从宝商集团单独剥离出来,并入西安民生旗下,而经过重组后,海航对西安民生持股升至28.18%。

之后海航系经过参与西安民生定增等方式,持股占比进一步增加。

而相同之处则在于都经历重整过程,并且同样有着海航系大额资金占用与担保问题,进而成为该公司“ST”原因之一。

这几年ST大集的股价经常处于一元以下的退市边缘。

直到现在,ST大集股东们仍然还在期待着战投扭转局面……

(图片来源:海航集团官微、供销大集官微、海越能源官微)

4 阅读:5859
评论列表
  • 哈哈 10
    2023-12-22 16:54

    谁掏空了宝商集团,有胆讲出来

  • 2023-12-22 14:41

    宝商佳美家,以前宝鸡那个县没有,现在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 2023-12-22 17:32

    转型转了个撒?不知道平民化?还端老佛爷的架子,,谁会鸟你?大清都亡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12-22 23:46

    唉,时过境迁,变化太快

  • 2023-12-22 13:48

    好好的宝商为什么要海航重组,如果自己经营管理到现在,也许现在还是经二路商业街的明星巨头

  • 2023-12-24 19:31

    我还有几万元宝商卡,不知什么时候能兑换?

镐京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