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局之聚绅涣堤局!

六甲秘诸 2023-12-29 09:43:58
聚绅涣堤局的逻辑

聚绅涣堤,俗称挖墙脚。本质就是利用人的虚荣心,用人性的贪嗔痴之矛去攻击人性弱点,无坚不摧。

比如近现代很多富豪,为获得移民以及子女在国外名校读书的资格,给某国大量捐款。

聚绅涣堤局的起源

小编认为聚绅涣堤局,最早起源于在古代被称为王佐之才的管仲。管仲的石壁之谋和青茅之谋,便是聚绅涣堤局的结合体。

管仲辅佐齐桓公做诸侯霸主,被周天子封为管理诸侯的“方伯”。在会盟诸侯后,齐桓公为礼敬周天子,来表率各诸侯,便对管仲说:“我想西行朝拜天子,但献礼的费用不足,仲父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管仲回答说:“请下令在阴里这个地方筑城,要求建城墙三层,九道城门。以此项建筑工程为名,派石匠在城里制作石壁,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千钱,七寸的定为七千钱,圭壁定价四千钱,大孔壁定价五百钱。”

各种类型的石壁如数完成后,管仲就西行觐见天子。作为诸侯大国的国相,周天子很看重,很快得到召见。

管仲礼拜完毕,说:“为维护王室礼统,下国的君上想率领各国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并到周天子处观礼。请求大王发布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凡来朝拜先王宗庙,并到周天子处观礼的,都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不带彤弓和石壁者不准入朝。”

周天子答应说:“可以这样做。”便向各诸侯国发出号令,各诸侯国都知道齐国为筑城制作的石壁。于是诸侯都运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

齐国的石壁由此流散于天下,天下的财物都归于齐国。齐国多年没有征收赋税,这就是“石壁谋”。

周王室东迁洛阳后,威慑力逐渐下降,各诸侯国都不再尊礼制上缴贡赋,财务用度逐渐不足,便向齐国请援。

齐桓公对管仲说:“周天子的奉养财用不足,下令向天下征收贡赋,各国诸侯都不遵从,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吗?”

管仲回答说:“长江、淮河之间,出产一种三条脊梗直贯到根部的茅草,名叫“菁茅”。请让周天子派官吏把菁茅产地封禁起来,并派人看守。

周天子总是要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以此可以向天下诸侯下令说:“凡随从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不按照命令行事的不得随从前往。”

于是,齐国派使者去周王室说明此事,周天子则传令天下各国,各诸侯国都载运着黄金争先恐后地奔向菁茅的出产地求购,以致江淮之间的菁茅价格上涨十倍,一捆菁茅可以卖到百金。

这样,周天子仅用几天,各地黄金就像流水一样聚来。就是这个“菁茅谋”,使周天子解决几年的财用。

聚绅涣堤局的总结

石壁之谋和菁茅之谋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利用人性的虚荣。聚绅涣堤,就是利用他国所谓豪绅的虚荣心,使大坝决堤,将水资源整合到本国中来。

管仲之谋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在于对世事和人情世故的洞察,用人性的贪嗔痴去攻击弱点,从而达到目的。

0 阅读:2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