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提醒:4种食物不建议隔夜吃,减少健康风险

营天下 2024-05-02 17:49:28

“我发誓,再也不吃一粒米饭了,再吃的话,衣服都要穿不下了!”小丽(28岁,化名)摸着自己腰间新长的赘肉,下定决心地说。

就在不久前,小丽无意间发现自己的体重飙升,这让她感到非常不安。她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戒掉米饭能减肥的帖子,于是也决定试试看。

坚持了半个月不吃米饭,小丽惊喜地发现自己真的轻了3斤。这让她更加坚定了不吃米饭的决心。

当朋友关心地问她,这样极端的饮食改变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时,她不屑一顾地回答:“你懂什么,网上专家都说了,米饭其实就是最没营养的主食,吃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米饭似乎已经成了“健康杀手”,会导致肥胖、加速衰老,甚至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在这个健康饮食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好好吃饭”这句老话似乎变得有些讽刺,白米饭的名声也一落千丈。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白米饭真的就那么不堪吗?小丽也开始疑惑,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否正确。

01

米饭是最垃圾的主食?

白米饭被指责为“垃圾食品”起源于一篇名为《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该文指出精加工的白米饭只含有糖和淀粉,食用可引发多种身体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限糖令”进一步助长了这一观点,认为米饭易升高血糖,因而也应少吃。

然而,这种观点有待商榷。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可能会使我们对米饭的认知产生偏差。

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开始栽培大米。古时,大多数人喝米粥,而白米饭则是富贵人家的奢侈品。

但与现代白米不同,古代米饭并未去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如今,现代工艺使白米饭丧失了这些营养成分,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成了“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通常指的是提供热量但缺乏其他营养成分的食品,或者提供超出人体需要的成分。

相比之下,米饭虽然主要成分是淀粉,但最终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能量。

戒断主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主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长期戒断可能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因此,主食是否“垃圾”应该更加谨慎地评估。

02

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

有一种说法认为,经过二次加热的米饭会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甚至导致消化道癌症。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事实上,米饭在常温环境下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滋生一些细菌,但这些细菌并不会致癌,最多可能引起轻微的腹泻。

如果米饭保存得当,用保鲜盒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并在一天内食用完毕,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威胁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物在二次加热后可能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因此也不建议二次加热食用:

隔夜海鲜,如鱼类、螃蟹和贝类,因为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可能对肝肾造成直接损害。

卤味,在密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包装盒的保质期建议存放,但散装的卤味放入冰箱容易滋生霉菌,不宜食用。

鸡蛋,特别是未完全煮熟的溏心蛋或半熟蛋,因为这些蛋未经彻底杀菌,加上鸡蛋本身营养丰富,隔夜食用可能滋生细菌。

豆浆,新鲜榨的豆浆应在2至4小时内饮用完毕,否则菌落数量会大幅增长,导致变质。

03

主食吃多吃少都减寿,怎么吃好?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研究指出,主食的摄入量与寿命存在一种“U型曲线”关系,即吃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寿命。

研究追踪了1.5万名美国成年人25年的数据,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呈现这种关系。具体来说,热量占比在50%至55%的人,其平均预期寿命最长。

因此,如何健康地摄取主食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适量摄取主食是关键。

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250克至400克的谷类和薯类食物即可满足正常人的能量需求。

对于工作量大或运动量大的人,适当增加摄入量也是可以考虑的。

2、多样化选择主食。

精米和精面的加工过程可能会导致部分营养素的流失,因此除了米饭和面食之外,五谷杂粮也是很好的选择。

膳食中应注意粗细搭配,可以在煮米粥时添加一些红薯或燕麦,煮米饭时加入大麦或藜麦等,以丰富主食的营养成分。

3、注意烹饪方式。

不正确的烹饪方式可能会导致主食中营养素的流失。

因此,在烹饪主食时,要适度清洗食材,尽量选择清水蒸煮饭,避免过度淘米以及油炸或翻炒等高温烹饪方式。

此外,煮粥时不宜加入碱性物质,发面也不应该使用小苏打。

0 阅读:98

营天下

简介:广迎天下客 必赢天下心 共盈天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