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琅琊榜》:开篇局势山雨欲来风满楼,埋下了3个伏笔和悬念

少赫君 2024-05-03 20:36:53

《琅琊榜》借着一个复仇的外壳,内里是讲述几个皇子的夺嫡大战。

内核就是一部讲述权谋的剧本。

虽然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但是却有不少新意在里面。

编剧讲述的故事精巧,加上导演和演员的精湛演技,为我们献上了一部不同凡响的经典之作。

该剧的开篇就令人眼前一亮,风景如画中,令我们感受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一种紧张气氛。

还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三个伏笔,全剧围绕这些慢慢展开,当最后答案揭晓之时,也是全剧的最高潮。

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却又出乎意料之外。

最后感慨万千,同时又深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01、片头的蝴蝶有两个寓意

先来说说片头吧,蝴蝶的两个寓意:

破茧成蝶:

片头采用一种山水国画的运笔过程,全程是白,灰,黑三种色调。

随着画笔的徐徐展开,若影若线地出现了一个缠满纱布的人脸,继而一层层拆除脸上的纱布,影影绰绰,带着一种神秘的意蕴。

继而人脸化成了一只展翅飞出的蝴蝶。

其实,看完剧的头几集,我们就明白了。

这个开篇隐喻着男主角苏长梅死里逃生,浴火重生,破茧而出。

这也与第一集梅长苏从梅岭血战梦中惊醒前后呼应,林殊在惨烈的战争中得以生还,经过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剧痛,才得以重生。

由英雄善战的林殊,裂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身体羸弱,却有着谋略的苏长梅。

然而他肩负着一个充满了艰辛和险阻的使命,为七万赤焰军讨回一个公道。

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断透支着生命身体、苦心孤诣、耗尽心力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开头中,苏长梅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一个画面,他的父亲临终前的泣血之语:“小殊一定要活下去,为了赤焰军。”

可见,片头的蝴蝶暗指该剧的主角梅长苏。

蝴蝶效应:

片头不断展现出一个画面,就是蝴蝶不断振翅而飞的场景。

这只蝶是黑白色的,它的双翅近乎透明,有纹路而无色,显得十分羸弱和没有生气。

它的每次振翅虽然微弱但是一直没有停止,它不断地上下翻飞。

随着翅膀的震动,还会有水滴一滴滴,滴落下来。

水滴预示着即将引来一场大的风暴。

这背后还蕴含着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

其实蝴蝶不断翻飞这个场景与整个剧情不谋而合。

整部剧看下来,梅长苏正是利用了许多偶然发生的事件,利用其背后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太子和誉王扳倒。

最后他将靖王推上了太子之位,为赤焰军洗刷了冤屈。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梅长苏也伤害了几个无辜的好朋友。

虽然这些都不是他的本意,但是即便他预料到了这种的结果,依然无法阻挡走下去的决心。

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和无奈。

这是一个带着悲壮意味的胜利。

02、开篇的庆国公侵地案,是整部大戏的开端

该剧的开篇。

双刹帮奉了誉王之命,在江左盟的地界上暗杀进京告状的一对老夫妇,被梅长苏救了下来。

“那些人是庆国公府的家奴,我们抓自己家的奴才,这你也要管吗?”

那两人就是进京告状的那对夫妇,他们并不是苦主,而是家奴。

这点本就令人生疑。

后来从剧情中可知,原告背后的力量就是太子党。

表面上看,梁帝关注此案,是因为大梁要推行新政,而此事大梁各地徒弟兼并之风渐长,所以梁帝准备拿此事开刀。

但在深究一下,不难发现,梁帝此举另有深意。

当时梁帝年事已高,他虽然已经立下太子,但太子资质平平。

而誉王不仅聪明有胆略,而且在朝堂之上也培植了不少亲信。

本来太子和誉王两人之间已经势均力敌,这也是梁帝愿意看到的情景。

然而,此时庆国公主动出来站队,表示支持誉王,这样一来局势就变得微妙起来。

梅长苏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按照我朝国制,文臣武将泾渭分明,军方甚少涉入朝局,这位庆国公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明确表示支持殿下的。”

很显然,庆国公侵地案,背后其实是太子和誉王两人之间的一次博弈。

誉王这次显然触及到了梁帝的软肋,所以他才会毫不留情地要求彻查此案。

不过从处理结果可以得知,梁帝的目的只是要惩戒那些准备和皇子勾搭的军 方势力,并不是要对誉王下手。

所以后来结果出来时,梁帝以誉王没有插手阻拦办案为由,对他进行了褒奖。

说床了就是打一巴掌,给一粒糖。

此案既事关重大,梁帝便想到了让靖王主审此案。

本来靖王是梁帝最不喜欢的皇子,虽然他立下不少军功,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反而是屡屡遭到斥责。

通过这次侵地案,靖王也从台下走到了台上。

前朝的局势逐渐有太子和誉王两人的拉锯战,演变成为了太子、誉王和靖王三足鼎立的局势。

其实,一切都在梅长苏的安排之中,这正是他复仇计划的第一步。

03、誉王无缘太子之位,一段不可追忆的往事

其实,看了开头,心中不免有一个疑惑。

一般来说,太子之位一般是给嫡子。

虽说誉王是皇后的养子,但他名义上终究是嫡子身份,他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也堪当大任。

反观萧景宣,碌碌无为,根本无法担起太子之位。

不过梁帝却偏偏立了他为太子。

应该不仅仅是因为梁帝宠爱越贵妃的缘故。

可是从表面上看,梁帝对太子和誉王都很喜欢。

他给了萧景宣太子之位,而誉王则是七珠亲王,他的地位不可小觑。

连太子都感受到了危机:“现在出了一个七珠亲王,父皇的这记耳光打得实在是响亮呀。”

梁帝后来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初,之所以升他(誉王)为七珠亲王,就是想看看,如果他的德行,超越太子,这天下,也未尝不能交到他手上!”

其实,我觉得梁帝这句话只是一句场面话,有点言不由衷。

当然,梁帝最喜欢的儿子应该就是誉王,因为誉王最像他,有胆识有谋略,表面上仁义其实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才从心底里忌惮誉王,只是不断地给予分封,却永远不可能让他坐上太子之位。

因为12年前的祁王,前车之鉴犹在耳。

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誉王是玲珑公主的儿子,这牵扯到当年的一段往事,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时梁帝还只是一个皇子,在争夺太子之位时,滑族的玲珑公主在背后鼎立支持他。

可是,梁帝利用完后居然过河拆桥。

他一举灭了整个滑族,踩着整个滑族的鲜血登上了皇位。

誉王正是玲珑公主的儿子,他的身上有着滑族的血缘,一旦他日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一切都不可设想。

所以,梁帝是不可能让他登上太子之位,只是用太子之位作为诱惑,把誉王当作牵制太子的一枚棋子。

结语:

多年后再次重温《琅琊榜》,依然可以感受到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开头就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和铺垫。

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令人欲罢不能。

1 阅读:168

少赫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