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泰坦尼克号上6名幸存的中国人:参与营救,却蒙冤受辱110年

温读pro 2024-05-13 09:29:21

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引得无数人为杰克和露丝的爱情落泪。

多年后,也就是2021年4月15日,一部名为《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的纪录片上映。

首次向外界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原来当年的泰坦尼克上竟然还有中国人。

不仅如此,在那场惨烈的海难中居然还有6人幸存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露丝借助木板上逃生的情景,和当时的某个中国幸存者一模一样。

更残忍的是,直至这部影片的问世,当年6名中国人含冤受辱110年的历史,才摆在世人面前。

01

2013年,导演罗飞和施万克准备筹拍一部关于海洋历史的纪录片。

正当他们冥思苦想挑选拍摄题材时,偶然得知了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有中国幸存者的消息。

二人对此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题材,既新颖又和海洋历史贴切,于是他们决定顺着这个线索深挖下去。

随后二人带着器材,开始了四处寻人的旅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露丝借助漂浮木板逃生的原型方荣山的儿子,美籍华裔方国民。

面对前来采访的调查组,方国民很是意外,因为他对父亲的这段过往毫不知情。

只在多年前的一场展览上,听自己来自国内的表兄提过一嘴。

原来,方国民的母亲谭亚凤和方荣山结婚几年后就离异了,自己年幼时是跟随母亲生活,不过每周会去和父亲见上一面。

在方国民的印象中,父亲每次都是打扮得格外精神,并且会耐心地教导他学习汉字,但对于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

方国民知道得甚至还没有国内亲戚们知道得多,就连父亲的名字是后来改的,他也完全不知情。

可见,方荣山对自己这段过去在妻儿面前隐藏得有多好。

直到晚年,方荣山才对来美的表兄一家提及此事。

不过,方荣山在写给老家的信上说起过此事,想来也是为了给家人报平安。

而前文提到的导演罗飞和施万克也是从老家方面获取到信息,才最终找到了方国民。

至此,这一历史的真相才逐渐被一点点揭开。

方荣山本名方朗,祖籍台山。

1912年,大清亡了,对于存活二百多年的大清朝突然暴毙,整个国家自上而下,都对这个国家还有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方朗也不例外,为了谋生,他被迫远渡重洋去往英国。

因为语言不通和格格不入的肤色,方朗只能去从事最底层的工作,随后他在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找到了一份船员的工作。

1912年4月,公司安排他和另外七名中国船员前往美国,因为纽约另一艘轮船上缺几个锅炉工。

正巧他们出发时恰逢泰坦尼克号首次出海航行,公司就为他们三人购买了泰坦尼克号三等舱的船票。

就这样,这8名中国人登上了当时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02

三等舱位为甲板下⽅,只能说苟活度日,和一等舱二等舱豪华宫殿纸醉金迷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但方朗等人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上流社会的那些富豪是不能比的。富豪们纸醉金迷,他们则只求解决温饱。

所以,上船后他们一直安心地缩在狭小的三等舱里,默默计算着抵达纽约的日子。

1912年4月,在北大西洋的夜幕下,泰坦尼克号的轮廓在星光中若隐若现,被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却在一场灾难中永远地刻入了历史。

4月14日的深夜,微弱的撞击打破了夜的宁静。

方朗从睡梦中惊醒,在一阵晃动后,他很快察觉了不对劲,因为船舱的温度骤然降低了很多。

他起身一看,才发现船舱里早已不知不觉漫进了很多海水。

方朗很快意识到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刚刚他感受到的晃动,很快能是轮船撞上了什么造成的。

方朗迅速喊醒其他伙伴,让大家赶紧逃到甲板上找救生艇,否则他们就只能在三等舱里被活活淹死。

但可恶的是,三等舱通往甲板的路被一道上锁的铁门拦住了,只是因为三等舱到甲板的路会经过头等舱。

而泰坦尼克号要确保头等舱尊贵的客人们不能被底层人打扰。

不过方朗并没有放弃,他凭借自己对轮船构造的熟悉程度,带领大家开始找另一条能通向甲板的路。

在泰坦尼克号逐渐开始不断向下倾斜时,方朗等人也终于从三等舱来到了甲板上。

这时,只要他们成功找到救生艇坐上,就能逃生成功。

但事情哪有那么顺利。

甲板上虽有船员在维持秩序,指挥大家寻找救生艇,可方朗他们听不懂英语啊。

情况慌乱紧急,船员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停下来和他们多说什么。

方朗几人只好凭借动作、神情去猜测船员的意思。

8名中国乘客中,有5人幸运地挤上了C号折叠救生艇和最后一艘救生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方朗和剩下的两位同伴却在也没找到有空位的救生艇。

方朗看着逐渐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狠狠心一咬牙,选择了跳海求生。

好在方朗命大,跳海后很快就找了一块漂浮的木板。

他奋力向木板游过去,死死地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接下来就是等待救援了,不然方朗迟早会冻死在冰冷的海水里。

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在被撞击2小时40分钟以后,彻底沉没。

方朗此时还在海上苦苦地坚持,好在他命不该绝,在几个小时后等到了返回搜救的19号救生艇。

原来,在接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后,卡帕西亚号开了整整四个小时前来救援。

它赶来后,先是救起了救生艇上的人,但船长罗威仍旧不死心,想要回到沉船点再搜寻一下有无遗漏的幸存者。

正是船长罗威的这一点坚持,让方朗从这场恐怖的海难中捡回了一条命。

让人敬佩的是,方朗获救后没有缩在一旁休息,反而替换了力乏的桨手继续在海面上搜寻幸存者。

最后,这艘唯一返回的救生艇成功救起了所有的幸存者。

这场可怕的海难,导致1522人遇难,仅生还702人,这其中就包括方朗等6名中国乘客。

03

那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又是如何沉船的呢?

现在回看当时的情景,只能说,无数巧合和失误造就了那晚的灾难。

首先就是被锁在柜子里的望远镜。

1912年4月14日深夜,也就是方朗被惊醒之前。

瞭望员弗利特看到前进中的泰坦尼克号前出现了白色物体。

因为距离较远,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是什么。

弗利特便想要去柜子里拿望远镜,可他没却没能把柜子打开。

因为柜子的钥匙被之前的二副带走了,现在上船的二副没有能从他手中拿到这把钥匙。

弗利特无法,只能等待轮船走近些再好好观察那白色物体究竟是什么。

当等他看清时,他的全身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那团白色的物体是一座巨大的冰山。

船上拉响警报后,泰坦尼克号既没有停下也没有减速或改变航向,反而以43Km/小时的速度前进。

这个速度在当时来说,是相当之快了,这其实就是继望远镜之后的第二个巧合和失误。

在瞭望员发现冰山的同时,船上的煤仓也突然着火了。

眼看着三层楼那么高的煤仓越烧越旺,工人们只得不停地往炉子里投入烧着的煤炭。

就这样,本应减速的泰坦尼克号反而被加足马力全力撞上冰山。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不然,泰坦尼克号本来可以避开冰山的。

在前一天晚上,附近航行的加州号就曾发来一封电报,提醒他们要避让前方的冰山。

可泰坦尼克号刚刚起航不久,船上的电报员正忙着给船上的乘客拍电报。

机器的损坏和繁忙的电报量,让泰坦尼克号的电报员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于是他们扔掉了加州号发来的这封不规范的提醒电报。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电报骂了加州号,收到回信的加州号船员一怒之下关闭了电报通道。

也因此错过了泰坦尼克号发来的求救信号。

不过泰坦尼克号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它的各处设计还是比较坚固的。

不然轮船的主人应该白星航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也不会那么肯定地说出”泰坦尼克号,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轮船!”

如果当时它是正面撞上冰山,最多只会是部分船体受损,绝对到不了沉船的地步。

但没有那么多如果。

在离冰山还有37秒的距离时,一副威廉·默克多做出了减速和右满舵的决定,看起来好像是避开了冰山,但实际上右侧船体却和海面下的冰山来了个亲密接触。

而这个亲密接触也不过好像仅仅只带来了一点轻微的震动。

这点震动只能惊醒三等舱的方朗,对头等舱的客人们毫无影响。

即便刚刚船上已经响起了警报,可他们却依然不以为意。

但,泰坦尼克号撞上的是冰山啊!

右侧的撞击,直接让船底的5个水密舱全部进水。

而泰坦尼克号不会沉船的底限是4个水密舱。

哪怕只是少进一个水密舱的水,泰坦尼克号也不至于沉没。

海水疯狂涌入,很快又灌满了一个水密舱,也许要不了多久,船上的16个水密舱都会全部进水。

最令人感到无语的事,当船长爱德华前来询问船体震动一事时,手下的船员居然轻描淡写地说:

“报告船长,已经没事了,不过就是刚刚撞了下冰山。”

这位拥有四十年以上航行经验的老船长,听到手下的回答后,就知道自己人生中的最一次航行很可能不会善终了。

因为他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告诉他,撞上冰山的轮船应该停船检查,否则一旦让受损进水的船体继续前进,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他还是怀有一丝侥幸喊来了工程师检查,不过为时已晚。

两个多小时后,这首“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将沉入海底。

不愧是老船长,爱德华很快调整了心态,开始沉着的指挥船员们展开自救。

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救生艇转移船上人员。

1912年4月15日零点五分,船长爱德华下令:“放下救生艇,转移船上乘客。”

这时,该死的巧合和失误又出现了。

一个是完善的救生艇流程。一个救生艇的数量,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大家对“永不沉船”的泰坦尼克号相当有信心,所以船员们对救生演习毫不在意,以至于一艘救生艇能坐多少人都不知道。

就这样,第一艘本来应该载有65人的救生艇,最后载了28人就离开了,白白浪费了剩下的空座。

再就是关于救生艇的数量。

原本的泰坦尼克号上应该有64艘救生艇,但出发时却只带了20艘,能提供1178个座位。

而当时泰坦尼克号上,乘客加上工作人员共有2224人。

救生艇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再就是除了“自信”的船员外,不少乘客在最初时也是相当“沉稳”,接连拒绝了有空位的救生艇,只是因为他们坚信泰坦尼克号不会沉船。

好在有老船长爱德华在,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好救生艇,他下令:

“轮船左侧的救生艇全部只开放给妇女儿童!”

“轮船右侧的救生艇,在妇女儿童上船后,允许男人乘坐空座!”

在可怕的灾难面前,在难以压制的求生本能面前,在富豪们自私和普通乘客的恐慌面前,没有人去反对爱德华船长的这条命令。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条指令,让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女性生还率远远高于男性。

而这位了不起的爱德华·约翰·史密斯船长,却选择与泰坦尼克号共存亡,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航行。

04

1912年4月18日,卡帕亚号在中雨里抵达纽约港。

老天爷也仿佛在为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哀悼。

这一天,有约三万人来到纽约港54号码头,他们用行动表达着对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关心和支持。

但生还的方朗和其他五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因为国籍的关系,他们的生还率远远高于美国、英国乘客的58%和32%。

75%的生还率让不少人开始无端猜测,为什么这几个黄种人这么好运,能够活下来?

又凭什么我们白种人会落后于黄种人之下?

于是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开始涌现,甚至有人开始造谣,这几个幸存的中国人是用了卑鄙的手段躲在了救生艇座位下才得以逃生的。

而说出这话的人还是白星公司的总经理伊斯梅。因为他的身份,让不少人相信了他的抹黑。

一时间,这6位中国幸存者犹如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甚至还被冠上了华人之耻的罪名。

可当时明明方朗还救起了不少幸存者啊!

对方朗等人而言,谣言或许不是最可怕的,最棘手的是他们在海难中遗失了身份证明。

别说去原定的轮船上当锅炉工了,就连美国境内他们也无法进入。

沦为黑户的几人,只得在第二天被迫登了一艘名为安妮塔号的商船前往古巴。

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又被迫再次开启前途未知的远航。

8年后,方朗还是回到了,并改名方荣山,在美国做起了小本生意。

当时和他一起幸存的人,有的不知所踪,有的病逝海外。

这六人就宛如历史上的几粒渺小尘埃,被歧视淹没在了泰坦尼克号海难的真相中。

如果不是多年后,导演罗飞、施万克及其团队的坚持探访研究,方朗等人的故事也不会有被世人知晓的机会。

白种人的傲慢和他们对黄种人的偏见,让真相被掩埋,让无辜者背上骂名。

但真相终归就是真相,总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0 阅读:16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