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李鹏和邓颖超在延安的合影,那年他15岁,称呼“邓妈妈”

六加七汗青 2024-03-14 15:31:22

邓颖超和李鹏(后排)等孩子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3年8月,邓颖超和李鹏(后排)等孩子在延安杨家岭她和周恩来居住的窑洞前合影。照片中李鹏年仅15岁,他的身材高大,而照片背后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和邓颖超利用在国统区工作的机会,不断掩护、帮助以及抚养了很多烈士的孩子。

李鹏的父亲就是革命烈士李硕勋,四川省庆符县(今高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担任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会长,他参加并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逐渐成为早期党领导的全国进步学生运动的领袖。

1927年8月,李硕勋参加南昌起义,跟周恩来成为亲密战友,当时李硕勋的身份是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起义军南下失败后,李硕勋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沪中区委书记,江苏和江南省委军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李硕勋和妻子赵君陶

1931年5月,李硕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南下香港,出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当年8月李硕勋只身一人前往海南岛组织游击战争,结果不幸被捕。在狱中,李硕勋受尽了折磨。

1931年9月16日,李硕勋海口市英勇就义,年仅28岁。临刑前,李硕勋给妻子赵君陶写下一封遗书: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李硕勋的遗书

李硕勋就义时,儿子李鹏只有3岁,妻子赵君陶还怀有身孕。为了继承丈夫遗志,赵君陶带着儿子李鹏回到上海,当生下女儿后三人又回到四川。1939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赵君陶来到重庆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

当年6月的一天,邓颖超亲自将李鹏接到重庆。那时国民党特务四处制造暗杀事件,为了赵君陶的安全,邓颖超便将李鹏安排跟自己住在一起。抵达重庆一个星期后,李鹏跟母亲赵君陶终于见面。

来重庆前,李鹏已经在成都上小学,于是邓颖超便将他送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学习。1940年秋,李鹏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对于李鹏来说,周恩来和邓颖超跟亲人一样,他称呼两人“周伯伯”、“邓妈妈”。

邓颖超和李鹏在重庆红岩村

初次见面,周恩来很高兴,他对邓颖超说:“兰兰(李鹏小名)这孩子都长这么高了,越长越像硕勋了。”当时李鹏有点驼背,周恩来走到面前用手拍了拍他肩膀,叮嘱他要挺起胸膛,做一个昂首挺胸的小小男子汉。

1941年3月,李鹏被转移到延安,先后在自然科学院补习班、延安中学、自然科学院本科班学习,他一直在延安生活学习到抗战胜利。当时除了李鹏外,周恩来和邓颖超都想了很多办法,陆续将生活在国统区我党烈士遗孤送到延安。

周总理和邓颖超

所以,李鹏并不是周总理的养子,这一点也被他公开解释过,他们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2014年《李鹏回忆录(1928-1983)》出版发行,李鹏在里面写道:“有人传说我是周总理的养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周总理、邓妈妈关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个,他们同样关心爱护其他战友的子女。我们都称他们周伯伯、邓妈妈。”

在延安生活学习期间,每当周恩来或邓颖超从前线回到杨家岭窑洞,李鹏等人都会前往看望,并向他们汇报自己近期学习情况。有一件事让李鹏晚年记忆犹新,一次周恩来回到延安杨家岭窑洞住处,李鹏来时看到他正在整理书籍,便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名著,翻看几页又放在书架上。

杨家岭周总理和邓颖超故居

当李鹏第二次去杨家岭窑洞时,周恩来一看到他便问上次来是不是拿了一本书。李鹏颇为委屈,表示自己当时是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但没有拿走。后来李鹏又去了,周恩来告诉他书籍找到了,但还是要给予批评,因李鹏没有把书籍放回原来位置。

这件事对李鹏影响很大,他后来表示:“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周恩来做事是那样的严谨,那样的有秩序,他这种一丝不苟的作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90 阅读:60011
评论列表
  • 2024-03-18 10:34

    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是他们抛头颅 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 2024-03-19 23:45

    致敬先烈,致敬总理。

  • 2024-03-22 12:40

    周总理,一心为民的好总理!

  • 2024-03-30 21:18

    伟大的共和国总理

  • 2024-05-09 20:00

    致敬伟大的共和国总理一周恩来!!!!!

六加七汗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