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聪明的姑娘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4-25 16:20:44

很久以前,在都山脚下有一户刘姓人家,夫妻俩有一个孩子,不缺吃,不少穿,欢乐过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没长大成人,当妈的就撒手了。不久,爹又娶了一个老婆。常言道:“跟着亲爹还好过,就怕亲爹娶后妈。”儿子叫刘昌,十三四岁的年纪。后妈待他不好,时不时就难为他。他家养了一群羊,刘昌整天放羊。有一天,后妈给他一只羊,让他去赶市集,并告诉他:“你把这只到集市上去卖了,给我换回两升糠,还用这只羊驮回来。”

刘昌不敢分辩,往外走着,心里想道:“后妈这明明是难为我,要是我卖了羊去买糠,怎么用羊驮回来呢?如果我不卖羊,又到哪里去换糠呢?”左思右想,都不是法。心中有事脚步沉,无精打采慢腾腾,懒得往前挪步,走了老一会儿才走了一半路。刘昌家去大集的途中有一条河。这时正是春暖花开、柳绿花红的时候,可昌没有一点心思瞅这些。刘昌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咂摸这事儿,只觉到了集上也是白搭,还不如不去呢。他手里拉着羊,眼泪却“吧嗒、吧嗒”往下掉,想回去,可怎么跟后妈交代呢?

河边上有一个姑娘在洗衣裳,年龄跟刘昌也差不多,看刘昌这么难过,就问他“兄弟你哭啥呢?”双昌看了她一眼,说:“我哭什么,说给你也没用,你也不明其中的情。”

姑娘道:“嗨,没有以不响的喇叭,没有说不透的话。你说出来,兴许我还能给出出主意呢!”

刘昌说:“我有一个后妈,难为我……”话没说完,成串的泪又掉了下来。

姑娘听了,叹口气,低下头。不知怎的,把插在头发上的簪子掉到了河里,连忙伸手去损,摸来摸去,也摸不着。刘昌没有看清她掉了什么,不禁问道:“大姐姐,你摸啥呢?”

姑娘说:“我绾头发的簪子掉到水里了。”

刘昌说:“是金的还是银的?”

姑娘说:“是木头的。”

刘昌说:“一个木头簪子,你不好找,就另刻一个吗?”

姑娘说:“金的银的,都不如我这个陈的,这个是我妈临去世时留给我的。”刘昌不由得擦了一把泪,心想:世上没有亲妈的孩子,不光我一个呃!不等姑娘再问,他就把后妈怎么难为自己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他说完了,姑娘也想出了一个办法,抿嘴一笑,说道:“有好办法了,我给你一把梳子,你到集上把羊绒毛梳下来卖了,换两升糠,还使羊驮回去,不就行了吗?”(据说:用梳子梳羊绒就是这姑娘发明的)

刘昌想,大姐出的法子不错,便接过姑娘的梳子,牵着羊到集上,把羊绒梳下来,正好换了两升糠,使羊驮着,笑眉欢眼地回了家。

后妈脸一沉,问道:“你没有这个道道,快说,谁给你出的主意?”

实话好说,假话难扯,问来问去,刘昌只好把怎么在河边遇到姑娘,姑娘怎么教他这个法子都如实说了。

后妈说:“这个姑娘聪明,下个集你领我去看看。”

到了下个市集,后妈跟着刘昌去了。姑娘又在那里洗衣裳。后妈叫刘昌站住,她自己走了过去。姑娘一扭头,心里就明白了。这一次,她没有把簪子掉进水里,可还是伸手摸。后妈奇怪地问:“你摸什么?”

姑娘说:“我摸簪子,是个木头的。”

后妈说:“一个木头簪子有啥好的,另刻一个就是了。”

姑娘叹了口气说:“金的银的不如我这陈的,这个木头的是我亲妈留下来的。”后妈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这话打动了她的心。她想:这姑娘是拿这话比方我呢,说我这后妈不如亲妈。

因为这事儿,后妈醒悟了,开始对待刘昌好了,还托人把姑娘说给刘昌做媳妇,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起了日子。

0 阅读:14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