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够的老味道,八大楼之首东兴楼,他家的几道硬菜,太豪横了!

北京戯言顽主 2024-04-17 10:21:55

说到让北京人念念不忘的美食,您在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烤鸭,涮肉,卤煮火烧,豆汁儿,炒肝儿,又或者爆肚儿,炸酱面,真要一口气把咱大北京的吃食都说出来的话,恐怕三千字儿都挡不住,简单来说,北京的美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备受小年轻儿疯狂追捧,有趣新鲜的新派菜式,再有就是非常经典的传承菜了。

两者相较之下,明显后者更胜一筹,要知道,京城的这些老字号,自打开业之初,就秉承着“不忘初心”的精神态度,几百年的时间里,能在北京城依然屹立不倒,开多久,火多久,不是光是一个老字号,年头儿长这么简单的,今儿个就跟大伙儿分享一个藏在京城里的老味道,东直门老字号·东兴楼。

老字号东兴楼起源于1902年,也就是清光绪28年,当时是京城鲁菜的八大楼之首,位于东安门大街路北, 是一座前出廊后出厦的大四合院,直到1982年新址重张开业,现如今门口儿依然挂着那块儿老匾“东兴楼”三个大字儿,由清代书法家长白钟兰所撰写。

一进门儿,就能看着墙上挂着的各种荣誉,可谓常年霸榜簋街必吃榜单,而且还有重新开业以后,雕刻出来的石雕,把当年老北京·东兴楼,北京人用餐的一种盛况都还原了出来,上了岁数儿的老北京人都知道,东兴楼有三宝,第一宝:匾额是一宝,第二宝:大厅挂着爱新觉罗·溥杰所题的百字儿长诗。

第三宝则是启功先生的题写的匾额,也就是说,当年老北京的文人墨客,都经常上东兴楼来消费,毫不夸张的说,店内无处不透露着延续和传承,而且不同于其他店铺,只会跟墙上贴上一些段子或者广告,东兴楼则是把店内的规矩张贴了出来,就简单的几句话,店要好,菜先好,菜要好,料先好,做菜一分一毫不能凑合。

尽管只是不起眼儿的几句话,但也正是因为立下这个规矩,让东兴楼在北京的各大老字号当中,一直都有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每回走进大厅,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也就是说,来这儿用餐的几乎都是咱北京人,必点的菜品分别有酱爆鸡丁儿,干炸小丸子,芙蓉鸡片儿,汤爆散丹,爆三样儿,以上几道菜,可以说是桌桌必点。

从大堂经理的口中可以得知,不论店里换了多少本儿菜谱,这些硬菜,都会保留下来,酱爆鸡丁儿:不得不说,老北京人都好这口儿,口感吃起来跟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完全不同,典型的老味道,有鸡肉,有核桃仁儿,酱香浓郁,据说是用秘制黄酱加姜炒香,真正做到了似漏似不漏,吃姜不见酱,堪称一绝。

换其他馆子,您还真就未必能吃到同样的味道,又香又脆,既解馋又过瘾,重点是量也给得很大,干炸小丸子:这道菜就不用多说了,各大老字号都有,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每桌儿都能看着这道菜的身影,只能说咱北京人都懂吃,会吃。

汤爆散丹,乍一看,好像跟芫爆散丹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不然,盘儿底下不仅保留了汤汁儿,还特别考验刀工,讲究切的粗心大小要一样,汤爆,指的是浓汤,浓汤药吊浓,用汤汁儿来煸炒散丹,最后就是调味儿,调味儿要巧妙,给您端上桌儿后,必须得是利利落落的才成。

吃进嘴里,第一个是软和韧,细嚼的话,还有脆的感觉,最后回味还能咂摸出浓汤的味道,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难怪老北京人回回来都必点汤爆散丹,芙蓉鸡片儿,在很多文学著作当中,都有所体现,比方说梁实秋先生写的《人间美食 至味清欢》就曾提到过这道菜。

开头一上来就直言:在北平,芙蓉鸡片儿是东兴楼的拿手好菜,直接点题,可见这道菜有多深入人心了,换句话说,从东兴楼开业之初,这道菜一直都在店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起来相当复杂,要把鸡胸的筋全部都挑出去,然后跟墩子上使菜刀不停地砸,直到砸成茸壮,这还不算完,还要过罗,用水轻轻澥一下,随后逐渐加入蛋白,不停地搅动。

最后上火“吊制”油温要控制在四成,多了的话,容易糊边儿,颜色也会变得不白了,吊出来很长一大片,出来以后,用温水洗去油脂,再裁成一片儿一片儿的,没个十几年的功夫,压根儿就做不了这道菜,端上来后,光看卖相儿就特别有食欲,就像北京的探店博主所讲,色彩一看就特别悦目。

吃进嘴里,第一个感觉就是滑润,鲜香,一口下去,好吃到停不下来,除了以上这些菜,还有像什么葱烧海参,鲁菜代表菜之一,用的上等的刺身,柔软,香滑,葱香浓郁,糟溜鱼片儿,始终坚持用传统槽汁儿制作方法,吃起来肉质滑嫩,鲜中带甜,糟香也很浓郁,每一样都非常值得您来品尝。

话说到这儿,老字号东兴楼,不论是菜品,还是技艺,都非常符合咱北京人的要求,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老号东兴楼,鲁菜拔头筹,传承不守旧,出品创一流,在不少老北京人的心中,这家老字号就像自个儿的邻居一样,所以老北京人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

2 阅读:732

北京戯言顽主

简介:北京人北京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