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生|安阳——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消费文化 2024-05-16 15:12:42

2018年11月17日,我写的散文“醉美塞班岛”荣获全国首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应邀赴安阳参加颁奖典礼。自此,安阳成为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地方。

人未至 已感受到安阳的温暖

收到获奖通知的那天晚上,我欣喜激动的同时,心中未免有些憾意: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是全国性的赛事,颁奖典礼何以在河南省地级市安阳举行?对我而言,安阳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年事已高,只身前往,心中忐忑,家人也不放心。

动车在广袤的大地上疾驰,我忽然听到动车广播:“前方到站是安阳东站,有在安阳东站下车的旅客请做好准备,按顺序下车。”哦!地级市安阳还分东站、老站,我到底在安阳东站下车还是到老站下车?若是下错站,那可就麻烦大了。就在我紧张彷徨之时,忽然接到一位陌生女士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温和亲切地说:“于老师好!我是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办公室的小史,欢迎您来安阳参加颁奖典礼。安阳东站快到了,您下车后,我在出站口接您。”哇!这电话打得真及时!她们的工作真细致。人尚未到,我已感受到安阳的温暖。

随着出站的人流,我渐渐接近了出站口。隔着护栏,远远望见一位身材高挑,肤白貌美的年轻女士,正高举着接站牌向着出站的人群不停地张望。

“史老师好,我是山东代表于春生,感谢您来接我!”

出站后,我快步上前与史老师握手致谢。

“不用客气。您是我们请来的客人,接站是应该的。”

她帮我拉着行李箱,一边走一边接着说:“现在是吃午饭的时候,辽宁、吉林的代表已经到达,在站前广场大王快餐店等候。咱们一起吃午饭,饭后到宾馆休息。”

大王快餐店店面不大,很是干净整洁。文友相见,亲如一家。边吃边聊,相谈甚欢。

入住宾馆,史女士考虑到我年龄偏大,为我安排了单人房间。这体贴入微的安排,让我深受感动,也解除了我晚上入睡难的后顾之忧。

退休前,我长期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深知组织会议的难处。安阳是一个地级市,承办全国性的会议,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与会代表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乘坐的交通工具不一,到达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会务组人手少,接待任务重。他们不论白天黑夜,无惧天寒地冻,代表随到随接,及时安排食宿。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大赛组委会主任林膑,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可他不摆谱,没架子,像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到车站接送代表,安排食宿。

颁奖典礼圆满成功,与会代表相继离去。这时,江苏代表老唐突然提出要去林州“红旗渠”采风。尽管只有他一个人,会务组照样安排专人、专车陪同前往。

颁奖典礼是短暂的,可它留给我的感动、感悟却是长远的。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颁奖典礼期间遇到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充分展现出安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安阳人民淳朴厚重的风气。

安阳 开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我是一名退休公务员。退休以后的生活将如何度过?是遛鸟、打牌、坐着马扎晒太阳;还是抖擞精神,发挥余热,做些自己喜欢且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每一位退休人员所面临的必选课题。

文学是我的挚爱,作家是我儿时的梦想。退休后有心学习文学创作。可又感到信心不足。常言“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已年过花甲,学习文学创作,谈何容易。在这迷茫彷徨的时刻,我有幸来到安阳,参加全国首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会场隆重,气氛热烈。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响,我快步登上领奖台,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心中是何等的欣喜与激动。这奖杯既是对文学创作的褒奖与肯定,更是无形的鞭策与激励。

颁奖典礼台上,林膑主任那慷慨激昂的致辞,像一团火焰,点燃起我文学创作的激情;像嘹亮的号角,催促着我奋勇前行。更让我欣喜的是,在颁奖盛典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中国散文泰斗、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石英先生。85岁高龄的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在讲话中教导大家:“写散文就是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书写那些感动人的事情。”石老的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深刻诠释了散文写作的真谛。

颁奖典礼后的四年时间,我先后写出散文50余篇,多篇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先后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终于圆了我儿时的作家梦想。

2023年10月11日,郦道元文学院首届作家高级研修班暨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高峰论坛在安阳举办。研修会上,我又一次见到了90岁高龄的石英老先生。他在《中国文学发展现状及散文创作创新》演讲中,以树立人间正气,提高写作水平为主线,以感恩为本心,结合自身生活阅历、文学创作经历及感悟,就写生活与写思想、写作技巧探索、写作侧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他倡导大家:要写那些自己熟悉的、感触深刻的事情,从事文学创作要真心、真情、真实。在教学互动阶段,石老就学员提出的“如何提炼主题”“文章怎样开头”“如何写好结尾”等问题,答疑释惑,传道授业。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石老的演讲立意高远,精彩生动,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石老的演讲是精彩的,可他为促进文学事业发展,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更是让人敬佩敬仰。谁曾知道,已90岁高龄的他,是克服着多么大的困难赶赴安阳参会的。石老85岁的爱人,患病在身,常年住院,平日都是石老陪伴照顾。为了到安阳授课,他凌晨四点起床,仓促洗漱就餐后,赶乘北京市的第一班公交车去医院。上午服侍老伴,午饭后又赶乘公交车去北京南站,再乘坐高铁晚上赶到安阳。研修会议结束的当晚,石老不让他人陪送,只身一人乘坐高铁深夜赶回北京。石老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原人民日报社高级编审,文艺部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论年龄、资历、级别,他因公出差,可以由邀请单位或原工作单位安排接送。石老几十年如一日,以“朴厚智纯”为座右铭,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从不给组织添麻烦。出差无论远近、早晚,从不让他人接送。

研修会期间,全体学员到安阳市杜庄古镇状元村采风。在郦道元文学院执行院长林膑和郦道元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卢晓夫的多方协调,精心安排下,在状元村状元第,举行了传统隆重的石英收徒拜师仪式。我作为15位拜师弟子的一员,亲耳聆听了恩师的教诲,并庄严宣誓:将谨遵师教,情出本心,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繁荣我国文学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恩师即将返京。14日上午,我来到石老就寝的房间,师徒同坐床前。恩师手拿刊登我文章的报纸,对我写的散文“母亲的寿衣”进行了精彩点评:“这篇散文写得真实,饱含真情,让人感动。文章的题目有特色,也很新颖。我断定,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重名的。”

点评过后,石老端坐写字台,在拜师帖的背面亲笔为我题词:“春生秋实,功莫大焉。”恩师的题词,既是对弟子的褒奖,更寄托着恩师对弟子的殷切希望。恩师教诲,终生铭记。文学之路,永不停息。

安阳之行 是文化的朝圣

五年时光,两赴安阳。每次到来,都是满怀深情的寻根之旅;每次到来,都是传统文化的朝圣;每次到来,都是心灵的洗礼与涤荡。

坐落于安阳市区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布局,鲜明的建筑特色,无不让人惊叹震撼。展厅内,我深情地凝望着那一片片泛黄的、满是包浆的甲骨;仔细端详着那一个个刀刻的、古拙的文字,仿佛在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老祖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每一片甲骨,每一个文字,都是中华先民心血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西亚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印度哈拉伯文字,均被历史长河所湮没,而唯有中国的文字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光芒四射。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文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个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热潮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馆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惊叹。博物馆展示的史前陶器、玉器、青铜器、甲骨文等藏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尤其是青铜司母戊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

羑里城,亦称文王庙,是阴阳八卦诞生地,也是周易文化发祥地。参观过程中,我在土堆中捡到了一块黑陶片。这黑陶片仅有手指肚大小,通体黝黑,包浆厚实。同行代表看我那兴奋激动的样子,甚是不解地说:“捡到块破陶片子,看把你高兴的。”他不屑一顾,我却如获至宝。我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钟情于古陶文化的收藏与研究。我深知陶片虽小,却意义非凡。陶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崭新物体,是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因首次发掘于山东济南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00余年。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广泛,遍及鲁、豫、冀、陕、晋、辽等区域。根据经验判断,这黑陶片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东西。由此证明,龙山文化时期,鲁、豫先民是同饮黄河水,同居黄河畔,同根同族的华夏儿女。

岳飞庙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岳庙街,主要由精忠坊、山门、御碑亭、正殿、岳母刺字祠等遗存组成。岳王殿内,民族英雄岳飞坐像端居正中,英武魁伟,气宇轩昂。我与共和国同龄,从小看着《岳飞》小人书,听着评书《岳飞传》长大,岳飞还我山河的英雄气概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影响着我的人生。1969年冬,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那时的我已经中专毕业,在省城济南有着稳定的工作。当战事来临,我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没有解放军这所大熔炉的锻炼考验,哪有我成长进步的今天。

研修会期间,我们来到红旗渠。凝望展厅内那一把把铁锤钢钎,一个个箩筐,一根根扁担,还有村民在悬崖峭壁间战天斗地的巨幅照片,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泪蒙双眼。英雄的林州人民,使用着最简易的工具,在极端艰险的太行山间,开凿修建出规模浩大的引水渠道,人间奇迹,撼天动地。林州人民用鲜血、汗水凝聚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世代传颂,永放光芒。

伟大而神奇的安阳,是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热切期盼着再次投入您的怀抱,探索悠久璀璨的历史,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吮吸沃土甘甜的乳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曾经的七朝古都,必将重放异彩,更加璀璨辉煌。

作者简介

于春生,笔名崖柏。原山东省口岸办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网作家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南国文学社顾问。多篇散文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荣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曾荣获“中国实力派优秀作家”、“2020年中国最美作家”、“国际华人优秀作家”等荣誉称号。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