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幅“鬼画”,画中内容很诡异,至今没人能参悟其中深意

一木说史 2023-12-11 16:54:38

南宋时期出现的一副引人遐想的“鬼画”——《骷髅幻戏图》,据说即便时光流转,依旧无人能够洞悉其中真正的寓意。

《骷髅幻戏图》的创作者是南宋时期的画家李嵩,这件作品原本是一扇扇面册页,目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画作的中央元素是一个庞大的骷髅形象,头戴帽子,身着透明、仿佛由轻纱制成的长袍,毫不拘谨地盘坐在地上。尽管一个全身骨架的骷髅坐在市井之间本应是令人胆寒的场面,然而这个骷髅显得毫不在意,左手支撑着左腿,右腿弯曲,右手则轻松地拉着一个小骷髅,仿佛操纵着一个提线木偶。画家生动而精准地描绘了小骷髅,它微张嘴巴,手势仿佛在与面前的人交谈,充满生气。

画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两对母子。一对坐在大骷髅身后,与其距离极近,形成一家三口的和谐画面。女性稍微解开衣襟,正在喂养怀中的婴儿,眼神温柔宁静,甚至嘴角带着微笑。而在画面最右侧的母子组合显得不太自然,小孩跪在地上,向着大骷髅牵引的小骷髅伸出手,表现出对这个新奇玩具的好奇。母亲焦急地站在孩子身后,试图阻止他接触小骷髅。

若从内容解读抽离,仅从构图和绘画技巧的角度看,《骷髅幻戏图》展现出画家精湛的线条处理,尤其是大骷髅身上透明衣物的描绘,纤薄而柔软,极富现实感。专业研究者指出,在勾勒人物皮肤和骷髅骨骼时,画家明显区分了两者,前者圆润有弹性,后者刚毅有力,避免了轻率和浮滑之感。在上色方面,整幅画作采用了层层渲染的手法,黑白对比展现出宋朝院体画的古雅和严谨。

“鬼画”其中一种解读是关于生死轮回和两侧对比。将大骷髅视为正常男性形象,画作并不显得诡异。之所以被称为“鬼画”,主要是因为画面左侧的骷髅在玩弄木偶,而其背后的女性却表现得平静温柔,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这也许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现一个行为正常且具有自主意识的骷髅,还表演木偶戏,大多数人可能会像画面右侧的母亲一样,急于阻止孩子接触,并充满担忧和恐惧。

因此,画作的诡异性一方面体现在其审美情趣不符合当时主流思想,另一方面则在于画中展现的人鬼共存却十分自然,没有明显违和感,给人带来极大冲击。

对于《骷髅幻戏图》内容的解读虽然尚无统一答案,但有几种主流观点。首先,有认为这幅画表达了生死轮回的含义,骷髅象征死亡,而被骷髅吸引的孩子代表新生,形成生死对比。此外,画作中的另一个对比是两个母亲的态度,左侧母亲淡然平静,右侧母亲表现出担忧,反映了静和动的对比。有人认为左侧母亲能够淡定,是因为她、她怀中的孩子和大骷髅构成了一个家庭,最熟悉的亲人之间即便在死后以这种诡异方式存活也毫不担忧,符合道家齐物、乐死观念。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画作可能是对当时朝代背景、社会黑暗现实的讽刺。据历史记载,南宋时期建立政权是因为靖康之耻,北宋在外族铁蹄下覆灭,国都南渡,百姓陷入水深火

热之中,社会秩序混乱。画中大骷髅操纵小骷髅,象征统治者的不作为,而其背后的妇人孩子则代表宫中贵人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官方试图用虚假幻象欺骗百姓。右侧试图阻止孩子接触的母亲是当时乱世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骷髅幻戏图》想要表达的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画家通过大骷髅操纵小骷髅,诱惑其他人,以此方式保护自己背后的家人,间接暗示社会上的陷阱和诱惑。这种手法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红楼梦》中的一幕,通过镜子反映出美人背后的真相,警示人们警惕虚假的诱惑。

总的来说,《骷髅幻戏图》因其丰富的象征和引人深思的留白而引起了人们无尽的想象。这也许正是画家高超技艺的体现,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使得这幅“鬼画”能够流传千古。

14 阅读:11406
评论列表
  • 2023-12-14 12:09

    去旧换新,线上傀儡。一生一死,如同轮回。

  • 2024-01-25 14:02

    也就是说:设计游戏引诱小孩的是魔鬼

  • 2024-01-01 21:36

    有没有可能是抨击当时社会的 一个能把孩子做成骷髅的人本身不就是恶鬼吗

  • 2023-12-12 20:08

    这幅画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仿佛隐藏着无尽的谜团和哲学思考。大骷髅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嘲笑着人类对生死的无知和恐惧,而幼儿的好奇心却让他勇敢地向前迈进。这幅画引发了我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度思考

  • 2023-12-12 00:22

    这幅画很怪异,充满阴郁和鬼异气氛,着实吓人

  • 2023-12-13 21:13

    大鬼网小鬼,后面的人模人样!

  • 2023-12-12 02:46

    我想看用你的头发画清明上河图

  • 2023-12-11 19:28

    我觉得这幅图是在暗示南宋人

一木说史

简介: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