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双桥遗址:揭开商朝神秘都城的面纱!究竟是史书上的哪座都城?

船长卡戎 2024-05-15 05:19:48

话说在遥远的1989年,中原大地上的阳光依旧灿烂。当地的农民在种田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立方体青铜框。这青铜框锈迹斑斑,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却隐隐透出一股沧桑的气息,仿佛诉说着一段久远的故事。话说,中原大地就是好啊,地里随便刨几下就有宝贝。当年兵马俑也是打井的时候发现;还有传说的常林钻石也是种地的时候发现的。

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他们来到村里,对青铜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挖掘,一个叫小双桥的遗址,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199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试掘。1995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系等单位再次调查该遗址并组织了大规模正式发掘。遗址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在古代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商朝历史的故事。“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隞”,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一位名叫仲丁的商王登上了王位。他上任的第一年,就把国家的首都从一个叫亳的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叫隞的地方。因为年代太过遥远,对于这段历史的实地印证,学术界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探讨。

那么这个“亳”和“隞”到底是现在的哪里呢?

话说,考古学家们在郑州市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特别是在它的二里岗上层晚段,也称为白家庄期,显示出了走向衰败的迹象。这个遗址被许多学者推测可能是古代文献中的“亳都”。与此同时,在郑州附近,考古学家们又发现这个小双桥遗址。

这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个小双桥遗址很可能就是仲丁王迁都后的隞都。换句话说,小双桥可能是商朝早期最后的一个都城。不过呢,学术界的意见并非铁板一块。还有不少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郑州商城本身才是“隞都”的真正所在地。而小双桥遗址或许扮演了一个更加特别的角色,比如作为重要的祭祀中心,而非日常的行政首都。这两种观点各有依据,也各自激发了更多的考古探索和学术讨论。

陶器,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因为这是一种实用器,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主要依靠这些生活。根据考古的研究情况看,当时的人们使用两种主要类型的陶土来制作陶器:一种是夹杂着小石子的夹砂陶,另一种是更纯净细腻的泥质陶。做出来的陶器大多是灰色的。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古老的陶器,会发现上面有很多像绳子压印一样的痕迹,这种装饰手法叫做绳纹,而且这些绳纹通常都比较粗。

比较特别的是,在部分陶器的口沿,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刻划的符号。这很可能是古人留下的标记或是某种文字。甚至有极少数还能发现用朱砂书写的红色文字。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非常珍贵。他们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这里出土的石器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特别的长方形带孔的镢形器,它和山东地区岳石文化同类相同。至于铜器,大多数都只剩下碎片了,主要是些用于构建古代建筑的组件。通过碳十四测年和其他研究方法,我们知道这些文物属于中商文化一期的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将这些珍贵遗物串联起来,让我们步入了一个被称为中商文化的特定时期。它紧随早商文化的脚步,共同织就了华夏文明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那么这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事情呢?

0 阅读:58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