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二三事:为何叫他“吴妈妈”;他和妻子陈绥圻如何相识

贱议你读史 2024-05-21 01:38:25

1915年8月25日出生的吴法宪,原名吴臣清,出生于于江西永丰县,从童年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在深山佃耕处放牛。后来年仅十五岁的时候,加入了队伍,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加入队伍后的吴法宪,才明确了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当时因为他年纪小,腿勤、手勤、脑子勤,乐于在队伍中为大家做事。因此,没过多久就受到了重视,并且还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要培养一个人,首先是从文化方面着手,因为家贫,吴法宪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系统的学习,但进入队伍后,他就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很快就进步神速,这时期的学习,提高了他的文化程度,为未来的晋升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十七岁的时候,被任命为政治部的青年科科长,年纪轻轻就已成为队伍里的青年军官了。

后来,他被调到二团工作,也正是在二团这个敢于打硬仗的队伍里,吴法宪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吴法宪在二团有一个比较别致的称呼,战士们称呼他为“吴妈妈”,为啥呢?因为吴法宪在二团,主抓的是政治工作。

全团的思想工作和吃喝拉撒,他都要过问,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就像一个妈妈对待孩子一样的态度,因此才被战士们称呼为“吴妈妈”。

吴法宪的妻子陈绥圻,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子,年仅19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吴法宪,从此和吴法宪风雨共度了一生。

1923年,陈绥圻出生于上海,陈绥圻加入组织后,得到了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保护三名孕妇,这三人都是新四军将领的妻子。

为了完成任务,陈绥圻在上海租界找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细心的照顾她们,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后来,她被调到政治部工作,也就是在这里工作的时候,她遇到了吴法宪。两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42年,两个情投意合的人正式结为夫妻。

但是因为正处于战争年代,新婚没过多久,两人就因为各自工作的原因,并没有一直生活在一起,而是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1971年的时候,吴法宪被处罚,他的妻子陈绥圻送到了一个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当时她48岁。

后来,陈绥圻跟着丈夫在山东济南定居;2011年,陈绥圻去世,享年88岁。

0 阅读:3

贱议你读史

简介:八零后老腊肉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