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安利的电影,我也看了!

感叹电影 2024-03-05 22:05:18

01

争议与票房的双重奏

当一部影片在院线上映之前就已经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就是电影营销中的一大成功。

《周处除三害》的表现正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为了一个现象级话题。

首先,这部电影的评分变动显得异常剧烈。

从8.1到8.3再到8.4。

评分的波动反映出观众对这部电影极大的期待以及随之而来的强烈反响。

这样的评分暴涨往往伴随着口碑的传播和观众对于作品新颖内容的渴望。

其次,争议也是《周处除三害》能够成为焦点的原因之一。

导演钱人豪关于剧本抄袭的指控无疑为电影增添了更多话题性。

尽管这样的争议可能给电影带来负面影响,但也不可否认地提高了人们对影片的好奇度和关注度。

再者,“换盘风波”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热度。

观众担心错过观看机会,导致排片混乱时,实际上也推动了票房收入。

这种紧张感加上电影内容本身可能具有的吸引力,共同促成了首映日后逐渐攀升至票房榜首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影迷明显感受到电影存在瑕疵时,他们依然选择给出高分支持。

这背后或许反映了观众对于华语电影界新尝试和突破传统边界所表现出来的鼓励态度。

豆瓣上那个充满惊讶意味的评论,“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吗?”

可能恰恰揭示了观众对《周处除三害》高评分背后真正的心理

——对于在华语电影中不常见、大胆尝试内容的欣喜和支持。

在他们眼中,《周处除三害》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华语电影勇于创新和突破自我限制框架的象征。

昨天, 感叹 解析的时候就说过,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解读。

今天,让我们换个视角看这部”爽片“。

01

爽片

《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对于习惯了温和叙事和删减版观影体验的观众而言,无疑是一次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

影片在遵循古典故事脉络的同时,大胆突破了华语电影常见的尺度限制,将暴力美学与现代黑帮题材紧密结合,形成了一部颇具“爽片”特质的作品。

尽管电影中对部分过于残酷的场景进行了“和谐”处理,如第三幕大屠杀通过替换镜头来减弱直接的暴力冲击,但它依然触及到了院线片所能展现的最大限度。

故事中的陈桂林,由阮经天饰演,是一位曾经横行无忌的黑道杀手,在面对生死、亲情与道德困境后,决定以极端方式让自己被世人记住

——他计划猎杀通缉名单上排名前两位的重罪犯,甚至以此作为自我救赎的一种扭曲形式。

电影的看点不仅在于视觉层面的强烈冲击,例如直白描绘的暴力行为和令人不安的心理暗示情节。

如小美的悲惨遭遇,以及灵修堂枪击戏中陈桂林冷酷无情地射杀无辜信众,这些片段在内地国产片中实属罕见,引发了观众的极大震撼与关于侠义精神、道德底线的深度讨论。

然而,当观众沉浸在对“尺度”突破的热议之中时,是否有可能忽视了对电影本身主题、人物塑造和剧情逻辑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02

《周处除三害》:8.3的背后

8.3分,对于华语片来说,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质疑。

《周处除三害》之所以能够攀上这样的高分,似乎与影片本身的品质并不成正比。

那么,这个分数究竟反映了什么?

先说电影本身。

《周处除三害》,在感叹看来,是一部细节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冲着“尺度”去的,而是有更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比如将佛教元素“贪嗔痴”融入叙事之中,用以探讨人性中无法铲除的恶。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黄精甫导演在追求深层次表达时,剧作本身却显得有些牵强。

角色们或过于脸谱化,或情节逻辑上有所欠缺。

这些都在无形中削弱了电影整体的力量。

再看评分背后的其他因素。

华语电影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同行间互相衬托的现象,使得某些作品的评分显得虚高。

此外,《周处除三害》能够引发如此多讨论和关注,其背后或许也有观众对新鲜题材、不同尝试的渴望。

彭丽君在《后九七香港电影》一书中指出,黄精甫继承了香港黑帮电影传统,在陈套剧情中追求视觉刺激。

但如果视觉过度没有引导观众进入更深层次的认知,那么导演想要传达的复杂思考就可能失去效果。

最终,《周处除三害》在金马奖上只拿到最佳动作设计奖,并未赢得更多肯定。

这不是因为评委们吝啬赞美,而是因为电影本身确实存在局限性。

所以,《周处除三害》能上8.3分吗?

从某些角度看,这个评分可能过于慷慨;但从另一些角度看,则反映了市场和观众对于新尝试、新探索的期待和鼓励。

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评分背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电影想要传达的内容和价值。

3

“大尺度”: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吗?”

这不仅是个问题,更像是一种宣言。

它揭示了我们对“尺度”这个词汇的困惑和迷离。

长期被保护的眼睛,一旦看见些许“出格”的东西,就像是捡到宝贝一样,又怕它会随风消逝。

来看看《周处除三害》的换盘事件。

这事儿本不新鲜,影片在点映后更换拷贝,多半是微调细节。

记得《第二十条》吗?

因为一个字的错误也曾换过拷贝。

但《周处》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在内地院线上那稀罕的“大尺度”,引得人们争相猜测,竞相观看。

然而,真正的问题来了:《周处》的尺度真有那么惊人吗?

答案可能让人失望——并没有那么回事。

对比黄精甫以往作品中的强烈场面,《周处》里所谓的“大尺度”,实在算不上什么。

问题在哪儿呢?

可能就在于长期压抑后的反弹。

就像未受过性教育、长期性压抑的人一样,他们对性的渴望远超常人。

鲁迅曾经说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私生子。”

这不是天性如此,而是压抑反弹下的必然结果。

电影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周处》官方微博上那张海报,“妈妈我再也不敢进电影院了”、“成人爽片,震碎感观”,仿佛我们青少年时代偷看成人频道时心跳加速的忐忑感。

再想想最近几年电影界发生的事:从被删减40秒的《坠落》,到删去感情线索的《唐顿庄园》,再到剪掉吻戏的《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对电影多了一层“禁”的滤镜。

越是被告知不可看,越觉得好奇。越是大胆展现,越觉得珍贵。这种心态就像禁果效应,难以抗拒。

怎么办呢?

冷静地说,世界范围内,《周处》所谓的大尺度其实微不足道。

但今天我不想太理智。

虽然前文提出了《周处》离优秀作品还有差距,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它能吸引更多观众。

分数高不高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原本应该普通化、常态化的内容真正融入生活中去。

我们都不愿意永远活在母亲编织好的安全网里,在每次被允许享用汉堡和汽水时才感受到一丝自由。

成年之后,选择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无论电影尺度大小,观众有权利自行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观看——这才是成熟社会应有之义。

6 阅读:4837
评论列表
  • 2024-03-06 13:18

    甩抄袭巨作,热辣滚烫,一万条街

    感叹电影 回复:
    哈哈,有网友说花钱看减肥剧。
  • 2024-03-07 07:09

    观后感1:主角枪法真准。2:最后枪毙那一下,多么希望枪卡壳

    九月十一 回复:
    坏人不死是肯定不会让上院线的,临时劫案也一样,多希望最后梅蓝天能带着钱回去老婆身边!
    感叹电影 回复:
    这个肯定不会,不然有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 2024-03-10 22:27

    [哭笑不得]还着房贷车贷,心疼人家挣几亿[哭笑不得]可笑不可笑

    感叹电影 回复:
    哈哈,你说得对
  • 2024-03-12 13:17

    主要是贺岁剧衬的好,让这部片子犹如狼入羊群。

  • 湾湾的电影有些还是不错的!《黑白》也行就是评分有些低6.7!

    东瀛四岛能喘气者皆可杀 回复: 感叹电影
    谢谢!辛苦了!这湾湾和棒子一样,什么都敢拍,敢揭露阴暗面,敢于揭开社会的现实,然后竟还能过审……
    感叹电影 回复:
    湾湾的审核比国内的放开。黑白也看了,没做影评,有时间出一期
    感叹电影 回复: 东瀛四岛能喘气者皆可杀
    记得关注我哦
  • 2024-03-06 21:58

    一般,不如怒潮

    感叹电影 回复:
    各有所爱嘛,拍出来总有有人看的
  • 2024-03-08 13:03

    上一部关注的湾湾电影是赛德克巴莱,不错不错,湾湾的有些电影确实牛掰。

    感叹电影 回复:
    湾湾电影尺度,政策比内地更宽松,导演讲故事能更放的开
  • 2024-03-06 11:52

    豆瓣是四星五星的打分,8.1之后要涨8.4需要后面的人基本都打五星才可以

    感叹电影 回复:
    豆瓣的评分机制我没看,但是作为今年异地不大尺度电影算高分了
  • 2024-03-06 17:15

    尺度对于内地来说可以,但是我感觉还是不够大不够血腥 最后都十几个爆头我感觉不够体现出他的愤怒和失望

    王撕葱 回复:
    最后满地尸体和血的镜头被删了[得瑟]
    感叹电影 回复:
    最后有”和谐“画面没放太多出来,对内地影院来说尺度算大了
    感叹电影 回复: 王撕葱
    能在内地上映已经是很可以了。
  • 2024-03-08 08:24

    最后一枪一个小朋友 让我想到了乐园之夜的结尾[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感叹电影 回复:
    前人的作品能给后人提供灵感

感叹电影

简介:🎄 00后自由撰稿人 | 每日更新电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