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中国,后代无比骄傲地说:我们是中国人!

徐华说过去 2024-05-19 08:09:04

«——【·前言·】——»

如果有一群面孔异于我们汉人,金发碧眼白皮肤,却振振有词地自称为中国人的族裔,你是否会感到诧异?

毕竟,在大部分人看来,黄皮肤黑眼睛才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金发碧眼白皮肤,那都是外国人,可我国,却实实在在存在着这么一群金发碧眼的族裔。

«——【·20世纪的动乱·】——»

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

20世纪初期的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动荡与变革,旧时代的覆灭和新生力量的崛起撞击出熊熊战火,数十万俄罗斯人不得不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来到遥远的东方。

而这些逃难者,就是今天我们口中的部分"俄罗斯族"人的先祖。

1917年,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长期压抑的人民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终于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然而革命爆发后,俄国并未太平。曾经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集团虽已失去统治地位,但并未就此甘休。

他们暗中勾结重组了被称为"白军"的武装力量,试图以武力复辟旧制。从1917年持续到1921年,白军与红军在俄国大地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让我们再回到1917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十月革命爆发后,旧俄贵族和资产阶级集团纷纷遭到削夺权力和财富,他们痛恨布尔什维克人,但又无力单凭自身力量反抗。

于是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白军"的武装力量,期望以武力摆脱新政权的控制。

然而,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依附于白军的反动集团最终还是输给了人民的力量。列宁领导的红军不仅稳固了在俄国大陆的统治,而且将战火延及西伯利亚等白军据点。

白军的主力部队遭到瓦解,幸存的将士们只能四散而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逃亡到了远东的中国。

在绝境之中,留在中国显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满清王朝势微,列强环伺。

由于外患内忧,清政府和随后的北洋政府实在无力管控边境,也无暇顾及前来中国的大量外籍难民。

凭借这个缺口,白俄流民有机会涌入东北、华北等中国城乡。虽然生活极为艰苦,面临排斥和歧视,但他们依然抱有重返故土的希望。

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中转站,没想到后来却成为了他们永久的家园。

«——【·成为中国一份子·】——»

时间一点点流逝,世事也在变迁。就在这些白俄难民以为自己永无立足之地之时,转机却悄然而至。这就要从新中国成立说起了。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当时的中苏两国高层保持着密切合作,毛主席就白俄流民的处理问题提出了睿智的主张,他们如果留下,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如果选择离开,也要尊重他们。

这个决定犹如一声惊雷,让黑暗中摸爬滚打的白俄难民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中的大多数立即表达了留在中国的愿望。

缘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白俄逃难者已融入中国百余年。

许多人已在中国成家立业,甚至与当地人通婚生子,从生活习惯到文化认同早已是中国人的模样。俄国曾经的旧主人们无路可退,只能把这里视为最后的家园。

新政权毫无保留地欢迎了这批来自异国的客人。从最初只被视为外来移民,到后来加入中国公民的行列,被承认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白俄裔的地位节节攀升。

中央民族政策将他们划入"俄罗斯族",与汉族、回族等列为同等地位。

政治上的认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身份,也让他们获得了归属感。俄罗斯族人热泪盈眶,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个新名号,并矢志立志要成为祖国合格的公民。

此后几十年,中苏两国虽有过间歇性的外交风云,但中国长期坚持了对俄罗斯族的政策,使其在家园中安居乐业。

«——【·同心同德·】——»

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岁月中,这批曾经的外乡人也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方式。通过与汉民族的通婚与长期相处,俄罗斯族人不断地将汉语、汉文化、汉习俗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他们的语音带着北方的粗犷,行走的步伐也透着豪放不羁,但自认为是纯正中国人。

同时,为了保留自己的族裔特色,俄罗斯族人仍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俄罗斯传统文化。黑龙江、新疆等地,处处可见俄罗斯式建筑与风情小镇。

在这样的熔炉之中,俄罗斯族的文化风俗不断汲取和吸收新鲜养分,汉化与俄化并行不悖。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新文化符号成为了两族和解的见证,也将成为未来世界多元文明共融的缩影。

一代一代俄罗斯族人扎根在中华大地,他们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与这片土地贯通了血脉亲情。

«——【·结语·】——»

当下的俄罗斯族年轻一代,大多是俄罗斯族和汉族通婚后所生。这些年轻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节日时也会贴春联、吃汤圆。

他们的外表保留了西方血统的影子,但心灵与行为则完完全全是中国人的影子。当被问及国籍身份的时候,他们会毫不迟疑、洋溢着骄傲地答道:"我是中国人!"别无二致。

作为一个有着几代人在中华大地扎根的民族,中国政府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在全国范围肯定并保护着俄罗斯族人的各种文化习俗表现,申遗和纪录他们的民族历史。

广大年轻一代也将俄罗斯族的传统与汉族文化完美融合,闪耀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的年轮不断向前滚动,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族人都立足在这片土地,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惊涛骇浪的时局已随风逝去,留下的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参天,根系扭曲却丝丝入扣。

就让我们展望未来:这棵参天大树,必将枝繁叶茂,青山长在,必将永远地绽放异域风情。

参考资料:

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中国新闻网

0 阅读:2

徐华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