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表与荆州的兴盛

听南寻史 2023-03-11 10:57:27

提起荆州,人们多想起的是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但鲜少有人提起,另一个与荆州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刘表。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当时的荆州却曾是一片繁荣昌盛的难得净土,大批的流民纷纷慕名投靠,而这靠的就是刘表这位被低估的枭雄。

初平元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由此开启了在荆州19年的辉煌,更是在此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割据政权,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人们严重低估,被误解为“草包”。

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荆州贵人——刘表

“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震九州,刘景升(表)可为英雄。”

这是《三国演义中》第二十一回中,刘备对刘表的评价,短短一句,足以看出刘表在当时群雄割据,乱世争霸的局势中,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究竟都做了什么呢?

刘表影视形象

作为东汉皇室的远支,刘表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不出意外,他本可以在那个年代,享尽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他出生于汉末。

可即便如此,刘表依然得到了优良的世家教育,且师从经学家王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而这更是让他将“修齐治平”“复兴汉室”刻在了脑海里。

但汉末时期,宦官专权,政治之黑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有志之士都难以一展抱负,而刘表则掀起了一场反对宦官的斗争。

这场斗争我们不过多论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刘表得以锻炼出的政治理念和交际人脉。

当时刘表结交到大量的名师儒者,他还与张隐、薛郁等八人被称为“八交”,因此即便一开始他因党禁仕途不顺,却在之后得以因闻名的贤能担任荆州刺史。

那刘表尚未上任之前,荆州是怎样一个局面呢?

初平元年,北方地区的混乱已经难以控制,荆州一带自然也是各路势力盘综复杂,甚至可以说,这时的荆州早已不能被朝廷控制。

刘表在这种情况下,单枪匹马,连一个兵都没带,就这么拿着一纸任命书就来到荆州赴任,说是羊入虎口也毫不夸张,没有人看好他,也没人可以想象到,荆州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刘表是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的呢?他的做法非常聪明,个人的魄力和理念也尽显无疑。

他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从当地宗族入手,这个策略也几乎贯彻始终,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就是蒯氏。

蒯氏本身就是荆州的大姓,刘表的僚属中就有蒯亮、蒯越等人,这些人不仅本身就颇有才能,背后又代表着豪族势力,刘表将他们拉入自己的政治集团后,便也就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而等到地方宗族的支持之后,刘表便开始制定治理荆州的对策,显然,虽然得以立足,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刘表在这一点上其实和刘备是有相似之处的,都很看重施行仁政,而且善用权谋。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有些“胡萝卜加大棒”的意思,在平叛当地肆虐的宗贼时,刘表采取了“诱之、降之、斩之”等多种迥异的办法,彻底控制住了荆州的局面,最终当地得以平定,再无之前的乱象。

而在根基稳定之后,刘表的仁政更是吸引了大批的簇拥者,而且由于他的仁义之名,且选择与袁绍等大诸侯交好,荆州逐步开始向着绿洲方向发展。

当然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刘表的局限性,也为他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刘表这个人并没有四处争霸的野心,他只想要先治理好内政,打造出自己的人间乐土,他也的确做到了,成为了实力非常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荆州粉碎了孙坚的攻夺,孙坚也被射死于城下;张羡的叛乱被平定,还将零、桂的确和汉川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统治境内,荆州成为了“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强邦。

无数人才名士纷纷前来投奔,荆州甚至以人才多而闻名四方,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庞统等人都是居住在荆州境内。

许多百姓流民也来此定居,甚至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备也曾来投奔,想要依附于刘表,这都足以证明他治下的荆州有多繁荣,有多吸引人。

所以刘表“单枪匹马定荆州”的名声的确是名副其实,而且这种影响,可以说在他离世后,都是意义深远的。

历史的必然——刘表的“两面性”

上面说过,刘表治理荆州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其中,看似轻飘飘的文化方面,其实影响是最惊人的。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大量的人才汇集到荆州,这对荆州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文化盛宴,“荆州学派”也就此诞生。

而且刘表本人就是儒学出身,所以他是非常尊重人才的,那这些能人志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哪怕不拿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来论述,随手拎一个出来都让人震撼。

就说大经学家司马徵,这位博学多识的奇士就在荆州多次讲学,培养了极其优秀的弟子,而其他名士自然也是一样。

而这些被培养的弟子,则如大海分流,在之后的三国争霸中,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行,成为了历史背后无数的推手。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也会感觉有些奇怪了,如果说刘表真的是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人,为何却最终被误会为草包,也没能如曹操、刘备一样有名气呢?

其实答案在前文中也早已暗示了一二,刘表这个人身上的两面性其实是非常致命的。

就拿他本身的儒学色彩来说,的确这一点让他得以将荆州治理的有条有理,礼贤下士的做法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来,但他本人也有着文人思想的局限性,从没设想过争霸天下。

也就是说,其实刘表这个人的政治眼光的确是比较短浅的,他只想坐拥荆州自保,和这些志同道合之人打造一片净土,可这那个乱世怎么可能呢?

首先荆州的自身条件就决定了,它没有办法固守自保,也就是本身就不是一个适合防御的阵地。

因为其关键的地理位置,这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刘表占据着这里,如果有着如同曹操一般的野心,甚至可以尝试一统大计,但显然他做不到。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里,导致刘表错过了一次次主动出击的机会,最初我们提到过,和孙坚之间的战斗,其实在胜利之后,是可以乘胜追击,有着攻下江东地区可能性的。

但刘表却拒绝了属下的建议,坚持的认为只要守着自己的荆州就可以,不想有其他的企图。

可你没有,别人也没有吗?事实证明,显然不是,之后刘表只好面临曹孙两面夹击的尴尬局面。

而除了这个原因,刘表身上的两面性带来的隐患还有很多。

其中一点就是我们也提到过的用人问题,当时的荆州人才之多,实在是数不胜数:诸葛亮、庞统、徐庶、石光元等,

哪一个到了其他主上手下,都是恨不得捧在手心的人物,可偏偏在刘表这里,却是压根没有用人的意思。

当然,这里面也有原本宗族势力的影响,最初刘表选择依靠当地宗族势力,之后自然也不好完全脱身,所以就形成,他的手下重用的人除了这些人,就是自己的妻党,

更被人诟病的是,也许是性格里的仁义思想影响,刘表在许多时候的确有些优容寡断,在选择继承人上,这一点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刘表去世之前,对于选择继承人一直摇摆不定,按理来说应该是立长,但首先长子是前妻所生,并没有那么喜爱,而且性格实在是贤德有余却有些懦弱。

想要选择和爱妻蔡氏所生的小儿,却又担心其年幼无法承担大人,反复犹豫之下,竟然又想让刘备接手。

可刘备眼看刘表已经病重,曹孙又有着兵临城下之势,实在是不想掺和进来,否则实在是失了仁义之名,又陷入危机重重。

因此,经过种种变故,刘表身死之后,继承人的问题还是没能好好解决,而是在妻族蔡氏的主导下,把小儿扶上了大位,最终竟然写下了降书,直接带着荆襄九郡投了曹操。

不知道刘表如果泉下有知看到这一幕,是何感想?

总的来说,纵观刘表这一生,他身上的确是缺少了一些枭雄的色彩,即使他本身的功绩的确足够耀眼,但比起曹操、刘备等人的确是不适合那个乱世的。

但他被误认为草包绝对是可笑的,这样一个能建造出“和平绿洲”的人才,如果出生在一个盛世,也许能创造出更多的传奇!

0 阅读:29

听南寻史

简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