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字号,正在批量IPO

融资中国 2024-05-17 12:59:11

上市不是老字号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同仁堂、稻香村、张小泉……这些中国老字号,承载着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品牌,更是一段段传奇故事的讲述者。在中国,老字号象征着品质、信誉和历史,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凝聚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幽静的古巷,从熙熙攘攘的市集到静谧的茶馆,老字号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但当前,不少老字号企业在企业治理能力、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再加上各类网红产品的出现,老字号品牌的市场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挤压,振兴老字号势在必行。

如何振兴?资本的力量是十分关键的一点,通过资本的赋能可以帮助老字号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扩大其销售渠道,最终使老字号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前不久,老字号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在上海举行,根据参会媒体的报道,“全国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有望在近期设立。

根据进一步的透露,该基金将主要投向有品牌影响力的成长期或成熟期优质企业、老字号及关联企业、老字号赋能平台,重点关注农牧食品、调味品、餐饮连锁、中医药等大消费相关行业。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老字号企业,比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白云山、东阿阿胶等老字号品牌跨国IPO的大门,相信随着该只基金的明确成立,相信不久后的将来,创投圈将更多地涌现一批老字号企业。

借鉴成功经验

全国老字号产业基金即将问世

据了解,这只全国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将以并购重组及股权直投为主,引导头部老字号进行产业整合,形成聚力并实现品牌突围。而在此之前就已经成立的我国第一只老字号产业基金—江苏老字号产业基金将为新基金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

据了解,在商务部支持下,以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实践经验为基础,主导设立了“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金融支持)”,以更好地借鉴江苏经验,最终辐射至全国。

2021年3月5日,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仪式由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商务厅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据介绍,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由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联合无锡市、梁溪区国有企业以及省头部老字号企业共同成立,总规模10亿元。基金的成立旨在支持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及具有品牌价值的优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老字号资源,拥有省级以上老字号企业272家,其中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共96家,占全国的8.5%,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近100家,上市企业6家,包含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这也是为何首只老字号基金落足在江苏的主要原因。

之后,这只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的首笔1000万元投资近日在无锡市落地,获得这笔融资的是该市老字号厨具品牌—王源吉,而这也是王源吉的首次公司融资。

这个品牌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王源吉是一个最早始于明代崇祯年间的铁锅品牌,拥有400多年传承历史,是无锡冶炼业的代表品牌。接受投资的前几年,“王源吉”正在积极谋求转型,目标从一家以手工作坊转型为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线上+线下、海外+国内齐发力的“老字号”特色品牌企业。而也正是这一转型的决心吸引到了江苏老字号产业基金的投资。据了解,伴随该笔1000万基金注资的顺利完成,王源吉这家老字号铁锅将被进一步纳入京东等新零售体系,还将参与到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中。

王源吉是江苏老字号投资基金的第一笔投资,在这之后还有像黄氏草堂、无锡惠山泥人、老凤祥、卫岗乳业等诸多老字号品牌。在基金的推动下,江苏近300家老字号企业各显身手,积极破圈、跨界,正在实现逆局势增长。

通过3年时间的检验,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交付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其中的诸多经验均可以被近期有望设立的新老字号基金采纳。

根据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杨东升介绍,基金针对不同阶段老字号企业对症下药。小型老字号以保护传承、挽救经营为主,中型老字号以促进品牌创新、加强品牌传播为主,大型老字号以优化资源结构、引导品牌国际化为主。已上市老字号企业以推动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并发挥龙头优势,为产业链内中小规模老字号企业协同赋能……

根据会上的消息,为了扩大基金的影响力,江苏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中新泓创已经向主管部门报告基金工作总结及设立“全国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计划。

目前已与建信信托签署合作意向,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全国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并与中投、中保投资、交通银行、湘财基金等专业机构及老字号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同时,有望成立全国老字号产业投资基金将辐射至全国各地,与政府共同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各地进行当地老字号品牌的孵化任务。

可以预料到的是,当这只基金成立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地传统老字号破圈,迎来更好地发展。

老字号的故事很难讲

在茅台、同仁堂、片仔癀等成功老字号风光的另一面,不少老字号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仍面临诸多障碍。

现如今,中国有1128个老字号品牌,而这个数字相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数量已经减少了近93%,中华老字号的故事还很难讲。

根据一份老字号消费者报告,目前中华老字号核心消费的群体中,10%以上的习惯性消费者正在慢慢流失。1128个老字号品牌中,消费者能够主动想起来的品牌数量不足两成,品牌认知严重断层。最近一段时间,老字号“年轻化”一直被高频提起,但是最终效果确实微乎其微。

全聚德,一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大家提起它第一想到的就是烤鸭。但是,如此家喻户晓的品牌活的却是十分艰难。全聚德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聚德的营收约为7.19亿元,同比下滑2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亏损2.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76.86%;基本每股亏损0.9元/股。全聚德在年报中警告称,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这已经是全聚德连续第三年遭遇亏损,不禁让人感慨百年老字号的落寞。回顾其此前财报数据,2021年,全聚德亏损约1.57亿元;2020年亏损约为2.62亿元。

而全聚德只是一个缩影,成立于1956年的西安市饮食,也频频陷入亏损境地。2013年至2021年期间,5个年度的净利润为负。旗下有超过10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包括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德发长酒店、同盛祥饭庄、春发生饭店、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等。有如此之多上了年纪的老字号品牌带来的却是长达几年的连续亏损,实在是令人唏嘘。

现如今,部分老字号落寞的问题足以引发深思。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难道就这样让它们亏损下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022年,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培育形成一批老字号骨干企业。2023年9月,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旨在促进老字号的创新发展;2024年4月,山西省商务厅等12个部门提出“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挖掘山西省老字号潜力,加大该省老字号保护与支持力度,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基本每一年,各地都会有掷地有声的政策出现,助力老字号的发展。

这其中,通过资本的力量去助力,无疑是让老字号破局发展的有效思路。所以,这只全国老字号产业基金的设立对身陷囹圄之中的老字号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批老字号正在迎来IPO的时刻

虽然,现在的局势对于老字号来说还很紧张。IPO缩紧的背景下,像德州扒鸡、广泰和、八马茶叶等之前冲刺IPO的老字号均已经宣布终止IPO。但是,资本市场中还是有很多成功的老字号案例,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老字号正有望冲击IPO的大门。

就在全国老字号产业基金即将设立的前几天,同仁堂官宣即将迎来第四个IPO。

这次冲击IPO的企业名为同人堂医养集团。究其历史,在2015年时,同仁堂成立了产融结合平台与新领域培育平台——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布局医疗养老大健康领域。随着这一业务不断扩大,2019年,同仁堂在原投资公司的基础上深入整合了系内相关资源,同仁堂医养集团由此诞生。

医养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领域和先进的管理,打造中医特色大健康生态圈。同时,医养集团旗下医疗投资公司发行了医疗产业基金,开始进行中医药的并购业务。最近的一笔并购发生在今年的2月,医养集团花费9100万元完成了对老字号中医万承志堂子公司上海承志堂的股权收购。

如今,已经存在了4年之久的医养集团走到了IPO的大门前,即将成为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旗下跑出的第四个IPO。在他之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等同仁堂前辈均已完成上市,登陆资本市场。

同仁堂是老字号IPO大军的一个缩影。不能否认,有些老字号难以适应当下市场节奏,在市场上节节败退,但也有的老字号成功闯出了一番名堂。

同样是今年,腊味老字号荣业食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纳斯达克上市。荣业食品源自情绪年间,传承历经四代,主要产品以广式腊味系列为主,在我国腊肉产品市场份额中名列前茅。无独有偶,年初始创于1907年,的中医品牌宏济堂进行IPO辅导备案,开始二战IPO的旅程。同时,据了解宏济堂还是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之一,曾经在新三板挂牌并谋求借壳上市。

2024年到现在刚过5个月,就已经连续有三家老字号企业传出了即将IPO的消息。如果再往前看,400岁的剪刀、300岁的扒鸡、100岁的粽子等老字号均已经完成了IPO大业,在资本的海洋里大显身手。一时之间,一大批老字号正活跃在创投圈里。

张小泉剪刀,可以说是江浙地区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崇祯的1628年。历经清朝、民国到现在,张小泉剪刀在2006年成为商务部审批的首批“中华老字号”。

此前在刀具界一直流传着“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北有王麻子”的传说。而张小泉无疑是这三者之中目前发展最好的一个。2021年,张小泉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上的“刀剪第一股”。靠着单价10元一把的剪刀撑起了50亿的市值。

除此之外,还有存在103年的浙江粽子五芳斋、70年的广东药企粤万年青、98年的杭州同春药房……

根据梳理,目前存在A股市场里的老字号上市公司已有50余家,主要集中在白酒、中医药、餐饮、调味品等领域。市值超2万亿元的“龙头”贵州茅台自然不用多说;6年的时间市值从383.86亿元飙升至4000亿元的海天味业,表现也堪称典范;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也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上市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年纪。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狗不理。在2020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的162岁的天津“狗不理”退市摘牌。被慈禧太后赞为“食之长寿也”的狗不理包子最终却变成“人不理”。此外,像全聚德、张小泉等老字号在上市之后的处境也都不容乐观。张小泉在上市之后,股价一路暴跌,险些被纳入需要整改的老字号品牌名单中去。而全聚德的业绩也在逐年下滑中,甚至在前几年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函。还有4月曝光的太安堂锁定退市消息。有500年历史的老字号的中医药品牌,积淀深厚的祖传秘方却阻止不了其退市的结局……

资本终究只是助力,老字号虽有IP加持,但若要焕发青春,仍需自身的努力。摆在老字号面前的还有很远的一条路要走。

0 阅读:72

融资中国

简介: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