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的《三大队》10集过后,细节失真,大尺度床戏剧情引争议,网友口碑两极分化

柴叔带你看电影 2023-12-29 17:56:10

文|丸子

责编|向晚晚

在电影版《三大队》热映6天后,剧版《三大队》直接来了个空降,影版剧版“隔空对打”,一时间炸开多个话题。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传播载体不同的演员,主要演员全都是演技实力派,张译饰演的是电影版的男主,而秦昊则出演剧版的男主。

张译在《狂飙》里饰演的警察安欣,是理想和正直的化身;秦昊在《漫长的季节》里饰演龚彪,一个装腔作势、自命不凡的人。

张译和秦昊都有大火的作品加持,现在两人又出演同一个故事的男主角,因此观众们自然会去比较,比较两人的演技、故事剧情以及整体制作。

尤其是先看过电影版或原著的观众,植根在脑子里的第一印象很难消除,而剧版的反响似乎也没有达到预期。

播出10多集了,无数观众吐槽弃剧,难道剧版的《三大队》真的很差吗?

01

细节失真,剧情立不住脚,被批胡编乱造

网友的诸多评价里,认为剧版《三大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剧情的细节失真,抛弃了原纪实作品的真实细节,仿佛建在高处的空中楼阁一般,摇摇晃晃经不起推敲。

男主程兵在审讯犯人王二勇时,看到犯人那种言语挑衅、不配合的态度,和对死者女孩的漠视,程兵热血上头,给了犯人一拳。

结果王二勇在审讯室浑身抽搐,最后送到医院抢救无效。

接下来就是针对犯人在三大队审讯室死亡的事情,督察组进行调查。这一拳是否真的是犯人致死的原因,当时的王二勇为什么浑身是伤,在剧中也有交代。

在调查时,调查人员也说了王二勇的致死原因法医会出结果。

最后,程兵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这个判决结果是否过重,相信看剧的观众都有所判断。

但剧中有个细节,却让整件事都显得不真实了。

那就是王二勇的母亲去警局认领王二勇尸身时,那从屋里传出来的哭声,这是为了展示犯人有多可怜吗?

而程兵听到哭声后不自然的表情,为了传达程兵失手打人的后悔心情吗?

然而王二勇母亲在大街伤遇到记者,就向记者爆料是警察暴力执法使王二勇在审讯室死去,而这还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引起舆论一篇哗然。

这个细节就更加立不住脚了,因为现实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像是拿来某些电视剧的桥段来拼接的,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的真实感。

失真的细节还有很多。程兵的女儿原本很爱自己的爸爸,当自己生日那天爸爸没有回来陪自己,女儿并没有责怪爸爸,反而很晚都没睡等着程兵,还给程兵留下了蛋糕。

就这样的女儿,怎么会在长大之后那么恨自己的父亲,还拒绝跟他相认。这样的桥段设计难道只是为了凸显程兵在出狱后的不容易吗?逻辑上说不通。

还有程兵的妻子,剧中的她就因为程兵工作忙而闹离婚,原型真实事件是程兵出狱之后妻子才和他离了婚,很多年独自抚养孩子,与丈夫产生隔阂也在所难免。

剧版的改编就假了很多,仿佛只是为了凸显刑侦人员的辛苦。

剧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刻画也根本不用心。

王大勇的原型的确是个反侦查意识很强的人,每次作案都是精心计划了很久的,所以才会一直没被抓到。

剧中也是按着这个思路刻画王大勇这个人物,可数下一秒却暴露明显失误,在地板上画地图还不擦掉等着警察看到来追,人设根本立不住。

想要反应人性的电视剧,想让观众看到对于人性的思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实。无论什么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合理的原因,人物的行为都有合理的动机才行。

剧中李乃文饰演的二大队队长在面对调查组的调查时,说自己看到了程兵动手。他说这个话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没有这个证词,程兵的量刑会不会轻一些?这些剧中根本没表达出来,仿佛就在说,角色就这样办了,观众们不用管其背后的动机。

这也是细节失真的表现,更是编剧不负责任的表现。观众都不是傻子,胡编乱造的剧是能看得出来的。

还有关于剧中人物的台词也成为了网友吐槽的点。大段大段没有价值的台词,都是废话。

剧中警察让网吧老板调取监控,可是网吧老板却叭叭地说了一堆话,说什么一般监控都看不了回放,但是自己买了个专门的刻盘录像机。

还说自己的主机和鼠标丢了不少,都是上网的孩子偷的。买了这个专门的设备虽然贵,但是真管用。

这段话放在剧中有什么用?尽显啰里啰嗦。

还有就是旅店人员带着警察去抓嫌犯,一边带路一边说着那两个嫌犯的长相,一直到门口了还不停,就好像在通知房间里的嫌犯警察来了。

直到程兵做了个禁声的手势,那旅店人员才不出声了,人物设定就这么蠢吗?

然而这部剧不仅仅是细节的处理有问题,还有对于原著的魔改、剧情注水等现象,都是让观众大失所望的原因。

02

魔改原著,剧情注水,刻意拖慢故事节奏

将一个不到一万字的纪实文学,拍成24集的电视剧,这其中肯定要进行大量的改编,添加丰富的细节,才能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可是改编需要合理性,但目前从播出的剧集看,有些剧情的增加根本没有必要。

将原本是强奸罪犯改为持枪歹徒,这一点就有不按常识套路出牌。

在我们国家,持枪罪犯基本是不可能长时间逍遥法外的,因为国家会举全国之力去缉拿这样的危险分子。

而像剧中王大勇这种持枪行凶,手里有五条人命,更敢当街杀人的罪犯,更不可能等到12年后才被抓捕。

只有像那种强奸犯才有可能长时间隐匿不被发现,这个改编让整部剧略显浮夸,有着不尊重实际司法逻辑的痕迹。

还有一处改编很生硬,让观众直呼没有这样给罪犯洗白的。

剧中强行给王二勇添加了女儿的存在,程兵还与这个女孩见了面,女孩的生日跟程兵女儿的生日是同一天。

这样的改编意义何在?怎么看好像都在说罪犯也有有人性的一面,可是他们在犯罪的那一瞬间就已经不值得原谅了,无论有什么苦衷。

然而剧中还有更加让人出戏的一幕。

这个小女孩看着程兵离开,追了出去,递给程兵一个自己编的手链,想请程兵转交给爸爸。

当时小女孩还说这样一段话:“过生日的人编的手链可以给人带来好运。”

这样的表达在中国是不常用的,一看就是照搬了别的国家的剧,放在这里有些不伦不类。

增加太多没必要的剧情时,这部剧就要面对剧情“注水”的质疑了。剧版《三大队》很明显没躲过这个词。

有很多慢镜头和追车的戏码都像是为了拉时长而剪辑进去的,这样的镜头看多了只会让人觉得这部剧太空泛了,不产生弃剧的念头才怪。

剧中王大勇哥俩逃过警察的追捕时的回忆情节,来来回回用了三个不同视角的镜头去呈现,看了很是乏味。

这是王大勇哥俩犯下的强奸杀人案,王大勇意外发现伙计六子出卖了自己,于是赶紧躲到了隔壁屋子。

这个屋子里只有一个14岁的女孩,后面王二勇见色起意,强奸了女孩。王大勇害怕女孩暴露哥俩的行踪,于是痛下杀手。

第一段镜头是按着时间顺序展开的,第二段就是程兵在勘察女孩死亡现场的时的回忆,还有一段就是王二勇在审讯室回忆自己作案情节时展现的。

明明同一个事情,非得要来来回回演了三遍。尤其是程兵在出租屋查看情况时,王大勇兄弟俩躲在隔壁阳台的镜头出现了很多次。

这样的镜头反复出现,不是注水还能是什么?

剧版集数多了,整个故事自然就要拉长,可如果刻意拖慢故事节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到故事节奏慢,不得不提《漫长的季节》这部剧。它也慢,但是它慢的有感情,反映出真实的人性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三大队》的慢,却只想让观众8倍速观剧,前三集一直在说追凶的事情,最后只逮住一个王二勇,还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审讯室。

第四集就是调查王二勇的死因到底是不是程兵那一拳所为,废话台词充斥整整一集。这样的慢,观众自然不爱看。

拖拉的叙事可能会让观众产生的弃剧的想法,而那些老套的桥段让观众看了更是如坐针毡。

整个故事中很多桥段都是“拿来主义”,还是三四十年前那老一套,还有很多港片港剧的套路充斥其中。

03

剧情桥段缺乏新意,演员演技也遭吐槽

这部剧整体上充斥着警匪题材的港剧港片的风格,看了让人觉得这是编剧想不出新颖的桥段了,只能拿港片套路来堆砌。

相信很多观众都看过上个世纪末的警匪片,那里面的男主一般都是穿得邋里邋遢的中年油腻男。这部剧也是这样,仿佛这样凸显才是刑侦人员的日常状态。

但如果是一部警匪片都这样,那观众只会审美疲劳了。

在塑造男主时,不仅外形照着港片风格来,就连生活境况也是照搬照抄。

程兵在工作中累得跟孙子一样,没日没夜地熬着,却一次次让犯人从手中逃脱;家庭生活也不省心,妻子因为嫌弃程兵工作太忙顾不上家而提出离婚。

就这样让男主出狱离婚的边缘,想想都闹心。这样的桥段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中经常出现,直到现在有些警匪片也不乏这样的桥段。

其实这样的境遇已经激不起观众的认同感了,一是因为看的这样的剧太多了,二是现实中不如意的人也很多,这样的桥段已经不新鲜了,可是这个编剧却还在用。

还有用伙食差的桥段来表现刑侦人员的不容易,吃饭没时没晌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囫囵吃两口而已,就连吃个肉都要被厨房人员说上几句。

剧中采用港片套路的表现还有一个情节:

王二勇的母亲在向记者爆料是警察审讯时打死了王二勇,记者进而将这件事报到电视台,而电视台真的就给播出了。

这个就是纯纯的港片的套路。在香港地区,媒体和舆论影响案件的审判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在中国内地,这样的情况不常见。

新闻的播发都是需要审核的,尤其是这种舆论导向还是错误的事情更不可能被播出,在新闻采编的环节就已经给过滤掉了。

看来此剧的编剧可能是个痴迷港剧的人。

其实这部剧一出来就吸引了很多观众,有很多喜欢看悬疑剧刑侦剧的网友特意去开了电视剧网站的会员,除了题材本身是大热的讨论点之外,还有就是演员的人选。

秦昊在之前《隐秘的角落》和《漫长的季节》都贡献了超高的演技,获得无数观众和网友的好评。

而在这部剧里,秦昊的表演被批全程面瘫,没有情感起伏。入狱前还是警察的他,刚刚出狱的他,还有出狱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他都是一个样,观众看不到变化。

网友评价说程兵应该是一种有信念在心,很有精气神的人,但秦昊却表现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而与秦昊演对手戏的李乃文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演什么像什么。但在这部剧里,很多情感都没有处理好,他虽与程兵是竞争对手,但不至于总是流露出好看戏的神态,这与人物设定十分不符。

其实真的是演员演得不好吗?这很难说,也许就是剧本打磨得不到位,演员也托不起这样的剧本。

因此这样的剧,口碑崩盘在所难免。

写在最后:

原本是一部热门题材的追凶悬疑剧,加上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无形中承载着很多观众的很多期待。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的期待值也一降再降。

一部剧要想获得好评,是多方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只要有爆款题材和实力演员就可以的。

剧版《三大队》口碑的崩盘提醒着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制作者们,只有深入理解和尊重原著,立足现实同时秉承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创造出感动人心的优质而独特的作品。

也希望在2024年能有更多质量上乘的影视剧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完—

0 阅读:62

柴叔带你看电影

简介:从影视管中窥豹,从娱乐见微知著。冷眼看世界热肠对世人